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分析
2020-12-21崔岚
崔 岚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不断提升,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设计效果决定了城市的具体形象。因此在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重视科学合理的设计方式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作用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功能性、审美性,能改善城市生态,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保证城市景观的欣赏性、实用性。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能够起到分割城市功能区、组织交通、遮荫等作用,通过乔灌草不同形式的植物搭配设计,发挥的功能也有所区别。选择高大的树木来作为行道树,能够遮荫降温;设计有层次的乔木、灌木,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场所,让人们的户外活动更加便利。城市中有大量人流和车流,导致城市空气污浊不堪,园林植物景观可以发挥净化城市空气、吸收有害气体,、减弱噪音、保持水土等作用。植物的姿态和树木形状在经过设计的选择和搭配之后还具备美学性、观赏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姿态各异,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四季的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当中,一般都是人工设施、建筑物,与环境的协调能力差。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上需要让植物和建筑物协调发展,相互映衬[1]。可以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组织分割空间,形成现实空间的虚实变化,丰富城市街道环境。
2 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形式
2.1 自然形态 自然形态的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是根据城市地形、自然景色进行模拟绿化的现象。自然形态的植物配置比较重视植物的自然生长、花卉自然生长枯萎的自然变化,从而保证景观具有整体性效果。比如色彩变化、空间形态变化等,景观具备整体性效果才可以保证美观性。在一定宽度的街道之内,高低、疏密、形态各异的自然树木丛林具备层次感和色彩感,景观轮廓、层次感具备丰富的形态变化,在四季的变化中呈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让城市街道整体形象更加生动活泼,让城市空间变化感更强。
2.2 混合形态混合形态采取混合方式,将多种植物结合设计,两者之间实现共融共生,不分彼此。混合形态具有自然形式、规则形式2种,在配置上存在不同的变化。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需要重视点的秩序,重视景观的连续性与个性之间的结合,需要强调个性的变化。采取混合的方式,让城市街道绿化景观的层次变化更丰富多样,具备很强的观赏性。
规则形态是在布置街道植物景观时有规律地进行配置,依据某种几何图案、某种图形进行装饰。布置环境时,重视植物的装饰效果和线性布置。景观组织装饰中,重视秩序和动态的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满足城市交通流量需要、城市街道的特点。城市植物配置有一定的规律,基本上都属于带状分布,在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时,有规则、有规律性布置植物景观,满足城市交通和生态发展需要,满足城市街道安全性、城市交通的需要。规则式街道景观应注意乔木、灌木、常绿植物、花卉植物之间的综合搭配,才能够实现层次、色彩、段落式之间的布置结合。植物的高低组合与规则式街道植物景观的效果进行对比,规则式更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在运用合理的方式搭配之后就可以发展成为城市的标准。
2.3 简易式简易式设计在城市中比较常见,一般在步行街和商业街,就是在城市街道两边种植乔木、灌木,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传统简易形式,可以满足较大人流量、车流量,也可以满足以步行为主的空间设计。
2.4 其他密林式就是将植物有密度地布置在城市街道旁两侧,保证植物有丰富的层次感,空间方向明确。如果是自然式种植,可以借助天然地势,比如天然湖泊、河道进行布置,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则等成行、列,整齐种植。如果地形整齐,整齐布置植物会让整个植物布局更加厚重,具有层次感。在道路两边布置灌木、绿篱、乔木等形成不同的层次空间,以颜色和高低、形状等进行区分。不同层次的布置可以美化城市街道环境,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而这种多层次的布置方式适合在比较宽的街道中央进行布置。
3 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原则
3.1 满足城市绿地原则和美观性原则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是在满足城市街景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创建出优美的城市绿地,在城市道路网路布局中需要重视景观的多样化和功能化。我国《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制定之后,需要设计人员严格遵守园林街景设计规范,保证道路的绿地面积。笔者认为美观性就是艺术性,在提前设计好布局形式时,还需要注意把控空间的大小和植物的品种等,美化城市空间起到雅俗共赏的作用。在城市街道的设计中,可以强调美观性、色彩性,同时可以两者兼备。
3.2 因地制宜原则在设计景观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保证移栽的植物能够顺利生长。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温度、湿度、土壤等这些条件是否符合移栽植物的生长需求。比如在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区,可以栽种木槿和紫薇等树种。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主要的目的还是创造舒适的环境,需要植物具备降噪、吸附灰尘、调节温度等实用功能,保证城市的生态性。
3.3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我国的战略,也是全球发展的主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是主要的部分。在植物具体的配置中应以生态理论为基础,加之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运用统筹规划的设计能力,实现植物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 我国城市街道景观植物设计的发展现状
4.1 植物景观缺乏个性从当前城市街道景观植物的设计来看,我国开始重视城市街道景观植物设计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城市承载能力有限,给城市生态方面带来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后期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景观设计基本上都是盲目地照搬照抄,东拼西凑,没有体现出这个城市独特的风貌。在植物景观设计上,乡土树种的应用具有相对滞后性,盲目使用外地树种,或者是跟随潮流使用某一种树种,植物景观呈现出同质化的现象,缺乏个性,不能起到提起一种植物,就会想起这座城市,或是提起这座城市,就会想起这种植物的作用。
4.2 植物选择缺乏多样性 在城市街道景观植物设计过程中,城市景观呈现出单一性和结构不合理的特征,城市街道植物设计中常常以行道树为主,其中绿化占有面积很少,这就导致树种比较单一而且设计缺乏整体性、合理性。在结构分布设计的时候,由于缺乏科学性,导致城市植物单调,设计混乱,在城市景观中不能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
4.3 植物景观生态效益低下多数城市在引进树种时没有根据城市自身的特征选择树种,而是根据喜好、潮流等盲目地引进不同的树种,难以达到城市绿化的效果。设计师在设计时具备一定的主观性,将不具备共生关系或者是不能共同生长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植物微观群落变得非常不稳定。尤其是在植物施工时,设计施工缺乏统一调度,导致施工与设计脱节,植物景观不能发挥整体效果。在城市景观植物的养护中,管理水平低,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植物景观生态效益的发挥。
5 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发展策略
5.1 景观植物设计需要保持多样性和协调性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运用中,要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坚持统一协调、多样性发展的原则。在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植物设计变化过多,城区整体园林景观就会失去美感。同时需要注意植物的使用,如果设计不合理也很难被人喜欢,如果城市景观设计过分单调,就很难让人适应,城市景观设计失去活力。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强调植物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保证整体的相关原则,力求植物设计能够在小范围内让人感觉到色彩丰富、线条优美等,同时在大范围内保证植物的和谐统一。
5.2 强调设计配置的均匀性注重城市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均匀性,将植物按照对比度进行合理排序,保证均匀配置,从而达到良好的搭配效果。这种植物布局的原则是分别从质量、质地、数量、色彩等多个方面来体现出植物的美。在城市街道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树种韵律变化、节拍变化,人们生活在精心配置的植物景观中,心情会更加愉悦。在设计中植物还不能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应该与建筑、交通等周围建筑物结合在一起,因地制宜规划设计植物。
每一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背景,在进行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时,和城市的特征协调发展,将当地的历史、文化等融入进去,展示出城市独特的风格,塑造城市园林景观高雅的气质。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街道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需要打破传统的局限,认识到在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在街道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重视植物的搭配和城市规划之间的融合,让城市生态景观相协调促进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