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2020-12-21
(中牟县林工商公司,河南 中牟 451450)
1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森林是世界各国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其所具有的自我恢复性、生态调节性是确保生物不会灭绝的关键。我国森林资源众多,但受人口基数的影响,人均拥有的森林资源量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在这一状况下,还存在乱砍滥伐、有害生物防治效果不佳等问题,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给林业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科学规划森林管理程序,不但能美化社会环境,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正逐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带动建设了防风林、经济林,各地政府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加,有害生物防治已经成为地方发展林业产业的重点内容。林业有害生物具有种类繁多、为害范围广、反复性等特点,据统计,能给森林带来中度以上损害的有害生物已有200多种。随着社会各界人士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的提高,防治效果愈加明朗,但部分地区仍然难以找到适合本地自然环境的防治手段和控制体系,间接导致突发性有害生物现象无法得到有效扼制。这种生物损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必然引发连续性和大范围的林木死亡,不仅会给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整体生态平衡。面对这类情况,只有全面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视程度,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科学规划砍伐与种植,确保森林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林业生态环境的固有抵御力。
2 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
2.1 自然原因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人工林数量不断增加,为病虫的生存提供了大量的食物。由于人们发展林业过程中存在树木种植种类不合理、树木种类单一的状况,病虫泛滥成灾的现象时有出现。树木生长质量低,抵抗病虫灾害能力弱,有害生物数量不断增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气候变化、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状况加剧,从而为病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在冬季大量繁殖,造成严重的病虫灾害,治理难度加大。
2.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1)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了与各个国家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各种病虫通过不同的形式进入我国,其中包含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其在我国大量传播,严重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2)为了发展经济,大量砍伐天然的森林资源,导致天然森林资源数量急剧减少、质量下降,抵抗病虫灾害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各种生物濒临灭绝,导致有害生物大量传播。(3)有害生物产生之后,大量使用农药,虽然消灭了一部分害虫,但会减少其天敌数量,当病虫产生抗药性后,就无法再次对其进行消灭。(4)相关部门只能被动地治理有害生物,只有在有害生物发生时才会对其进行治理,却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预防,影响了有害生物防治的有效性。
2.3 其他因素
当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治理有害生物,导致大部分地区不能落实有害生物治理措施。一旦有害生物到来,严重影响其他地区森林资源的生长,缺少相应的有害生物治理费用,导致病虫泛滥成灾。此外,不能合理检测树木状况,不能及时发现树木中存在的病菌,为病虫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3.1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森林管理人员是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对象,对于一线人员来说,理应认识到森林维护在林业产业中的重要性,认真储备专业知识,如生物防治、人工防治等。根据国家最新制定的林业发展战略计划,提出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的栽培管理方案,在提高林木生存力的基础上,从源头上解决林木资源利用不到位的情况,改善周围环境质量。
3.2 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
要想合理控制病虫灾害,必须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各种新媒体技术,宣传有害生物的种类和防治措施,提升种植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种植人员预防有害生物的意识,确立种植责任制度,合理分析种植树木种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以保证能够有效约束种植人员的行为,改善森林被大量砍伐的现状,保证生物多样性,提升有害生物防控的有效性。
3.3 加大防控装备的更新升级
有害生物防治需要有专业的技术装备作为基础,现代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相关装备也不断推陈出新,实现防控效率的有效提升和防控效果的不断升级。因此,在防控问题上,要进一步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装备的更新升级,尤其是提倡生态环保理念,需要加大引进生态防控装备和措施,提升防控效果。例如,塞罕坝机械林场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类,采用飞机、物理、天敌、人工喷烟、人工喷雾、毒饵诱杀等不同防治办法,大大提升了防治效率。
3.4 更新防治手段,加大技术支持
盲目使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大力开展生物防治工作,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比如,啄木鸟可以有效控制天牛,应大力推广应用,避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以适应科技发展需要。另外,还可引进和推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如诱虫灯等。
3.5 构建有害生物预警系统
针对有害生物应构建完善的预警系统。(1)做好本地区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工作,依据有害生物发生的特点,比如,季节、周期等,构建完善的预警系统,加大有害生物预防及关注力度,以便及时发现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其传播,进而减少损失。(2)借助智能化设备,比如,红外监控设备,做好监测工作,及时排除有害生物威胁。(3)做好预警情况记录工作,保证预警机制作用的合理发挥,健全预警信息记录标准,提升预警系统的科学性、严谨性。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制定的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治能力。
3.6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从业人员应当认识到,治理与防范应当相辅相成。在实践中,不仅要做好造林环节的有害生物防治,还应当在选种、育苗、选地等环节中注意保证林木的抗性。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协调好物种关系,科学减少有害生物的出现几率,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把有害生物防治理念融入到各个环节中。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要技术,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森林对灾害的防控能力和恢复能力。实施接近天然林发展模式,提高不同生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其长期维持在稳定状态。我国地域辽阔,但人均可利用资源少,因此,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既有利于扩大林木栽培面积,又有利于环境的净化,各地部门要重视宣传工作,动员群众力量来保护森林资源。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各种自然因素会对林木质量造成影响,而有害生物也会对林业生态安全带来不利影响,降低木材质量。因此,针对有害生物调整预警机制,完善生物防治技术,提高人们的有害生物防治意识等缺一不可,多个方面共同努力,达到有害生物防治水平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