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州区耕地休耕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20-12-21

甘肃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甘州区轮作耕地

陈 益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甘州区地处甘肃省的西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典型的农业区(县),境内耕地以灌溉农业为主。多年来,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要种植作物,制种玉米占到了总种植面积的一半。由于连年重茬,耕地地力不堪重负,实施耕地休耕轮作势在必行。进行耕地休耕轮作,是减轻耕地利用强度,保护、培育、提升耕地地力的有效措施,也是用地养地结合、确保耕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实施耕地休耕轮作,合理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和人为因素破坏,对农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按照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的安排部署,甘州区开展了耕地休耕轮作试点工作,共落实耕地休耕面积700hm2,涉及安阳乡1个乡5个行政村。

一、主要模式和做法

(一)强化组织层层负责

实行以政府主导的行政主体推动模式,成立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休耕试点的组织协调、落实和监管。区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签订责任书,层层负责落实。成立技术责任小组,负责技术指导、数据监测、试验示范等任务。成立监督验收小组,对每个环节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验收。

(二)休耕耕地组织方式

采取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的方式,选择了规范运行并具备种植和深耕翻条件、熟悉当地情况的5个专业合作社,将农户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后承担休耕任务,实施种植、管护、深耕翻等全程技术措施。其优势是便于任务落实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深耕翻。

(三)休耕耕地技术模式

采取常年休耕,以连续三年种植绿肥作物,盛花期翻压晒垡为主体的休耕技术,结合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减少操作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种植作物采用箭舌豌豆与油菜混种模式,在夏末秋初将处于盛花期的作物进行机械深耕翻压,在强光高温下晒垡腐熟,达到培肥休养的目的。

(四)收益补助办法

国家财政耕地轮作休耕项目每年每亩补助标准500元,为鼓励休耕,甘州区财政又给予每亩补助50元。土地流转费直接补助给农户,种子购置费、机械作业费、灌溉用水费及管护费补助对象是直接承担休耕任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用于开展耕地休耕轮作试点工作。

二、试点效果分析

(一)耕地质量提升

种植绿肥、油菜等作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根瘤菌,盛花期直接深耕翻压到田里,每年可以使22 000~35 000kg/hm2鲜草翻压还田,连续休耕三年后,大量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土壤水、肥、气等微观环境得到改善,耕作层的土壤得到深松熟化,蓄水保墒能力及土壤通透性和保肥保水性能改善,土壤肥力逐年提高,耕地质量得到提升,产出能力和潜力大大增强,同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二)减少了化肥、农药等投入

耕地休耕后,休耕地三年除施用有机肥外,直接不施用化肥、农药,相比其他农田明显减少了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量。且蓄积地力后,提高了下茬作物产出效能,减少农资投入量。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耕地地力,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有效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提升

实行休耕轮作后,试点区域的农产品产地环境得到改善,产品品质必将提升,市场竞争力随之提升。创建绿色品牌、有机品牌农产品的上升空间加大,品牌效益和农民收益必将提升。同时将贫困户的耕地纳入休耕范围,使贫困户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带动了脱贫攻坚。休耕地种植油菜等花卉蜜源植物,将休耕轮作与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可以带动乡村旅游业、养蜂采蜜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收入,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断提升。

三、经验做法

甘州区耕地休耕轮作试点为全省乃至全国积累了好的做法经验,相关模式值得推广。

(一)探索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甘州区耕地休耕轮作试点由区政府统筹协调,把试点任务和要求落实到乡村,分级负责、压实责任。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协调农业、财政、技术等措施落实。试点乡(镇)将任务落实到户到田。集中连片、整体推进,便于指导监督。

(二)探索了休耕轮作技术路线

通过试验,探索出了适宜甘州区和同类区域特点的耕地休耕轮作技术路线。以种植绿肥为主,发挥豆科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养分。绿肥与油菜混种深耕翻压,增加土壤有机质。增施有机肥、机械深翻,关键措施全部得到落实,形成了一套休耕、养护、培肥的高效耕地休耕模式。

(三)创建了鼓励休耕的政策措施

在休耕中,注重收入保障,补助标准以收入不减为前提,采取整合休耕、深耕等多项补助资金的办法,既保障了农民收益,又实施了“藏粮于地”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四)推进了种植结构调整

通过开展休耕轮作,有效防止了耕地荒漠退化。绿肥等作物的种植,在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护耕作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休耕地当年每亩减少用水一半以上,促进了农田节水、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环境问题治理,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四、建议和措施

(一)强化政策统筹

把耕地休耕轮作与耕地机械深耕、粮食直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节水及有关项目相结合,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高效鼓励和推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的落实。

(二)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

要充分利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统一、连片、整体推进、便于落实的有利条件,加强组织,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工作落实。

(三)技术指导服务要跟进

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在品种配套、种植模式、播种及深耕翻压等关键环节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要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农户对休耕轮作的认识和主动性。

(四)要做好监督和数据跟踪监测

关键农事环节要组织技术专家小组和监督验收小组实地检查监督技术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要及时监测休耕面积及技术措施到位率,并可利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监测,确保任务落实。技术部门要做好耕地质量提升数据的跟踪检测。

(五)加强技术研究

要加强绿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研究,探索秸秆全部还田、增施有机肥等配套措施,集成示范技术新模式,为今后实施轮作休耕进行技术储备,不断提高耕地轮作休耕水平,提升耕地质量。

猜你喜欢

甘州区轮作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合理运用监测结果推动区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张掖市甘州区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创新实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