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土院墙景观营造
2020-12-21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乡土院墙是围绕田舍的围墙;是村民划分生活、生产空间的载体;是左邻右舍情感交流的依靠;也是村民私密空间展示的形象,更是乡村振兴中农村美的重要内容。
1 乡土院墙景观的困境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乡村建设层次不一。在此过程中存在村民自建、无规划建设及不合理规划等问题。
1.1 村民无序性自建,盲目跟风
村民文化层次不一,美学观念不同,同时受传统意识形态以及快速城市化的影响,村民无序性建设院墙。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盲目攀比、跟风和模仿,使院墙成为农村落后、土气形象的代名词。
1.2 政府无规划建设,生搬硬套
乡村在整改、复建的过程中,盲目建设和无规划建设院墙,模仿其他乡村的建设样式,甚至是模仿城市房地产建设模式,使乡土院墙建设缺失了乡村的味道,千篇一律,如马头墙盛行。甚至有些村在建设的过程中,还不重视保护原有的乡土景观特色。
1.3 不合理的规划建设,甚至规划设计导向出错
乡村景观不是一味地模仿,也不是简单的搽脂抹粉,更不是规划设计的想当然。缺乏深入的调研,不了解乡村的特色文化、特色产业、本土材料,没有深入挖掘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和本土精神的元素和符号,都会使乡村景观走向错误的道路。
1.4 缺乏乡土建设经验的施工队伍,照搬城市建设的模式
乡村建设需要具有乡村建设经验的施工队伍和乡土工匠。乡土院墙营造更需要有经验的队伍,需要创新及艺术的表现,而不是像城市简单地堆砌。
2 乡土院墙景观营造的内涵与意义
乡土院墙需要发现乡村的真善美,“真”追求的是本质的生活,即客观地反映设计所在区域村民的生活状态和真实的生活意愿;“善”追求的是和谐的生活,要符合人的需求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调节好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美”追求的是生活品质,更加注重内涵的追求,而不局限于表象。乡土院墙的营造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不能抛开真与善谈美。乡土院墙景观营造也是回归“真善美”的乡村营建的必经之路。
3 乡土院墙景观营造的基本原则
3.1 乡土性原则
乡土院墙的营造需要遵循当地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等,从而因地制宜、因材施建。充分利用当地常见材料,如砖、石、瓦、木、竹等,最能直接反映当地的特色。一切可以反映当地特色的材料都有可能成为院墙营造的内容。
3.2 经济实用性原则
在乡土院墙营造中,鼓励经济环保的建设,在材料选择上充分利用旧材料、废弃建筑材料、生活旧用品及生活中易忽视的可再利用器具。在功能上院墙的营造不限于空间的阻隔,可功能转换多变。村口作为展示功能的景墙,公共空间作为休憩功能的矮墙,通行空间作为联通功能的月洞门等。
3.3 激活性原则
激活村民营造院墙的积极性,不是让村民自己建设,而是帮助引导村民建设。尊重村民的意愿,激发村民的创新思维。同时充分发挥村民的模仿创新能力,开拓思路,构建“匠民”共建的新型乡村营造模式。
3.4 创新与改善性原则
乡土院墙营建不是一味地推倒重建,而是在原有的可利用基础上融入创新思维和乡土元素进行改造,改善院墙“千村一面”的现状,凸显本土特色。
3.5 适度性原则
乡土院墙营造需要适度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及美学效果。不是简单堆砌多种乡土元素,避免出现用力过猛的现象。营造应以适度为原则,整体和谐统一。
4 乡土院墙营造的内容与方法:以溧阳美意田园乡村为例
溧阳市位于江苏省,由常州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与苏、浙、皖3 省接壤,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宁杭生态经济带上的重要副中心城市和示范区。2019 年溧阳市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引领,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重点,四措并举实施“美意田园”行动。依据镇村布局规划和现状条件,挖掘历史文化,提炼地域特色,坚持镇镇有特色、路路有风景、村村有故事。掀起全域环境攻坚热潮,至2020年,溧阳市力争建成10 个特色田园乡村,200 个的美丽宜居乡村,5 个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组建“美意田园”行动工作办公室,完成重点整治村49 个,一般整治村87 个,基础整治村146 个。
4.1 乡土材料的选用
在溧阳的乡土院墙营造中,乡土材料包含砖、石、瓦、木材、竹材、乡村器具等,其在乡土院墙营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其建造中不同的砌筑模式,演变出不同的花纹图案,丰富了造型形态。砖的材质表面质感细腻,尤其老房子拆下的老砖,给人以温馨、亲切、朴素之感。石材在景观中有较好的协调性,石材朴拙的韵味非常适合营造乡土气息的地域性景观。瓦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形状有拱形、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等,质感较粗糙,有质朴的韵味。木材由植物而来,因而具有自然属性。色彩丰富、质地多样、纹理多变,为景观设计创造了多种可能性。竹材料具有周期短、生长快、强度高、韧性好、质量轻、纹理直等特性,碳化后竹材料在耐久性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4.2 融入乡村器具
溧阳市在使用乡土材料营造地域特色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挖掘材料的特性,合理化利用旧的材料即乡土废弃材料,进行再加工和创意组合,成为一种创新的景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大节约了资源的耗费,又传承了溧阳市乡村的传统景观风貌。如乡村的石槽、石磙、磨盘、陶罐,巧妙地重新利用废弃材料,变废为宝,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3 院墙营造的技法
4.3.1 传统单一元素形式。传统上对乡土材料的应用,一般是根据各种材料的特性决定其形式,表现乡土材料天然的肌理、色彩、质感,体现其自然风貌和朴拙韵味。此外,需要结合一些传统手艺和技法,并开拓思路在乡村中寻找灵感进行创新设计。
4.3.2 多种元素空间的组合。除了传统的形式之外,溧阳市的乡土材料也采用多种元素空间组合的方式,创造许多新的组合,乡村工匠在尊重材料固有特性的同时,用旧的材料,改造出新奇有趣的形式。乡土院墙的设计从虚实,宽窄,强弱,高低,远近,大小,明暗,粗细,繁简,雅俗等诸多设计思路出发所构筑之物均属于建成的墙体生命的一部分,语言强化了设计的特点。如将砖瓦与木材组合、青砖红砖与石材的组合等。
4.3.3 生活器具融合的方式。乡土院墙具有天然的生命力,院墙局部设计经常会忽视墙体所拥有的生命力特征,乡村的泥沙、水、砖、瓦、树木、器具等都有属于乡村的魅力,在乡村院墙建设中融入这些具有乡土氛围的元素,使乡土院墙具有天然的生命力,唤起人们对乡村的记忆。
4.3.4 新旧材料的交融。乡土材料还可以与现代材料结合,新旧并置中达到趣味的艺术效果。通过将传统与创新、本土与外来、乡土性与现代性相互融合,进一步丰富乡村景观。
4.3.5 元素形象组合装饰。在乡村院墙设计中,应尽量用场地能见到的材料,匠人熟悉的是施工手法或便于学习的模仿方式,以一些传统手艺的工匠做法加以点缀,呈现有趣好玩的效果,使院墙不仅是一个冷冰冰的建筑体,更是可以让人们感受感知其艺术性和趣味性。
4.3.6 元素的和谐统一。乡土院墙的设计应从3 个方面考虑,第一,要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在原有建筑形制上结合当地建筑材料,在保护墙体结构的基础上,局部进行创新设计,在细节中融入当地与文化元素;第二,院墙不是独立个体,要融入到整个大环境中,即要与建筑形式相融合,又要搭配组合景观,形成一个整体;第三,要美观,要有情感,要有乡村遗留的文化韵味。
5 结语
乡土院墙建设,不是单纯地改善物质环境或塑造外观风貌,而是营建回归“真善美”的乡村发展系统。立足系统论、整体观的人居环境科学探索与实践,符合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的价值取向,因此,具有普适性。在实践层面,详细解析了溧阳美意田园乡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通过近10 年的实践,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可见乡土院墙建设方法可复制、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