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生物化学一流课堂的思考

2020-12-21王冬梅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王冬梅

(河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1)

全国教育大会于2018年9月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加剧,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场所,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在大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永远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推进教学改革的主战场,也是实现教育创新的主渠道。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大趋势下,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使学生在兴趣学习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反思自我,规范行为,是每位授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然而,现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得过多、学得过少,“满堂灌”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笔者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工作30余年,一直承担河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的授课任务,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为打造学生心目中的好课堂而努力。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于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应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具有卓越追求与卓越能力的优秀人才。笔者一直认为,一堂好课不应该只局限于45分钟的课堂把控,还应该包括课前的系列准备工作和课后的总结、反思等环节。本文拟从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方面就如何打造生物化学好课堂谈谈笔者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课前精心梳理授课内容,做好教学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的,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生物化学课程名词概念多、大分子结构抽象、物质代谢途径繁杂、代谢调控方式多样。在教师准备教案时,必须熟知每个章节的教学目的,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设计。如讲解重点内容“DNA的半保留复制”这一概念时,注重对科学问题的提出及科学家设计实验过程的介绍,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并从中体会到科学家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对课程中的难点问题,如静态部分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动态部分如生物氧化、糖类和脂类物质的代谢、信息物质的代谢等内容,由于缺乏直观性,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多采用动画和视频演示的手段,借助各种网络工具在课前向学生们推送或在课间给学生们演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果。对需要一般了解的知识,在课堂上点到为止,也可以安排学生们课下自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安排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概念生动化,利于学生们认知和掌握。

(二)设置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宽学生视野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内在力量去获取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准备教案和教学内容设计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科,不受课本的局限,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入案例、启发思考。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时,常以头发-角蛋白为例,详细阐述烫发的生物化学原理。在学习酶的抑制剂时,通过讲解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引出食用有机磷农药的韭菜容易出现急性中毒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酶的抑制作用的理解。在讲含氮化合物代谢时,以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痛风症为例,让学生们查找文献资料,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这些案例都是从实际出发,将人们生活中的问题与生化知识相结合,大大促进了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化知识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2],渴望学好生化。

另外,打造生物化学一流课堂,一定要摒弃“满堂灌、满堂讲、照本宣科、照屏宣科”式的教学方式[3],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拥有学习的自主权,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氛围。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除了经常使用的启发式、提问式、参与式等教学手段外,还应设置课堂讨论[4]。经过教师设计讨论题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再回到课堂进行演讲、讨论—老师对学生们的讨论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下来,教师能够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大大激发,既拓宽了他们的学科视野,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这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精心制作PPT,凸显逻辑,美观大方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一直认为PPT是体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和展示教学水平的良好载体。所以在课前准备教案和制作PPT课件时,一定要重视PPT版面的设计,使用哪种模板,什么字体,字体颜色和字号大小都要仔细考虑。在内容设计上更要精益求精,比如每一章的首页,须列出本章中每一节的题目,用特殊颜色指明本章的重点;在每一节的首页,须列出本节要讲的几大问题,同时标记出重点、难点问题;在对每一问题进行讲解时,重要概念一定要书写完整、标注清楚;最后还应注意每一张PPT的内容不要太多,必要时通过设计动画,使所讲的内容按照一定次序出现,使问题环环相扣,提高叙述问题的逻辑性。使学生们对看到的每一张PPT都不会产生疲劳感,反而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综上,制作精良的PPT课件是实现一堂好课的基础。

二、课中多措并举,打造学生认可的好课堂

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和PPT课件,就相当于写好了一个电视剧的剧本,要演好剧本还需要好的导演和演员。对于教师来讲,欲打造学生认可的好课堂,教师既是编剧,又是导演和演员,课堂教学就像是在老师带动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出演的舞台剧。应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中心,来实现向学生传授知识、塑造学生品行、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胸有成竹,充满自信,提前进入教室利用好课前几分钟

人们经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提倡培养素质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更要求教师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不断向学生介绍本学科取得的最新进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才能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有敬畏和崇拜,心服口服。但是知识的积累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们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对自己所教课程内容必须驾轻就熟,充满自信。

每一次课,教师一定要提前进入教室,保证充足的时间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利用课前几分钟走到学生中去,询问他们的复习和预习情况,了解他们的课余生活,对学生了解得越多,越利于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同时也增进了师生感情。教师坚持每次课都提前进入教室,这样的习惯也会促使学生提早来到教室,时间久了,课前的几分钟就成就了学生对知识的温故知新。课前的充分准备,稳定了师生情绪,为正点开讲奠定了基础。

(二)讲课声音洪亮,富有激情,让学生充满期待

准备好了教案和PPT,也不能代表一定会取得好的授课效果。有的教师按着PPT念课件,语调过于平淡,没有激情。学生们有的看手机、有的睡大觉、有的看其他书籍,这样的课堂情景在大学里经常会出现。这种状况,说明学生们对教师的授课不感兴趣,是对教师的讲课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调死板、教学态度不认真的一种抵御和无声的反抗[5]。所以,要改变现状,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首先要陶醉于自己的授课过程中,讲课充满激情,声情并茂,语调抑扬顿挫,有一种越讲越兴奋的感觉。另外,讲课时目光要诚恳,伴随着所讲的内容环顾整个教室,不停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认真观察他们的听课状态,及时控制自己的音量、语调和表情,看到学生有困惑的表现,一定将语速慢下来或重复讲解,适时提问,并借助适当的肢体语言进行强化。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认真听课,才能真正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6],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够让学生们对教师的授课充满期待。

(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限于对专业的需求,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再只看重毕业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看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喜欢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更喜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学生。所以,大学教育要把学生素质培养放在首位,而课堂教学又是大学教育的主战场,利用好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位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也是依赖好的课堂教学付诸于实践的。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很大,这就要求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平时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课余生活甚至家庭状况,尤其对那些学习上无动力,不求上进、不用功的学生,更要求老师付出耐心,多聆听他们的诉求,对他们听不懂或理解不好的知识点多给予辅导,引导他们更有效地预习和复习。

在多措并举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采用启发式、问题导向式和讨论式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等多种以学生为主的上课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和潜质,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并且多鼓励这部分学生来回答,为他们树立起信心。这样的课堂设计和授课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教师不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问题的解惑者,还要担负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者、信息获取的导航者、学习方法的训练者、发散思维的启发者等多重身份,教师的多重角色在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持有一颗包容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何况学生。新学期伊始,每位教师都会给授课班级提出一些课堂要求,比如:上课不准迟到、早退,课上不准随意说话或看手机,更不允许睡大觉等等,但总有个别学生会违反课堂纪律。一旦出现这种违纪现象,有的老师会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照常讲课;而有的老师会大发雷霆,大声训斥违反纪律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罚站学生。教师视而不见肯定是不对的,只顾自己讲,不了解、不观察学生听课状况势必会影响授课效果;而在全班面前大声批评违反纪律的学生也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这样会大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根据笔者多年的体会,不妨用委婉的语气来提醒学生,如“打瞌睡的那位是不是昨夜休息得太晚了?建议你站起来走到教室后面听课”。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教育和帮助,同时也对全班同学起到了警示作用。课后及时找到这些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教师的真诚微笑、委婉劝诫、甚至一个善意的眼神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有序的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愉悦学习的基本保障。笔者一直认为,一个真正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一定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在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中对他们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只有做到这些,学生们才能把你当成朋友,从心里信赖你,跟你说心里话,逐渐抵消他们对课堂的抵触,才会以更加愉悦的心情来听课。

(五)身教重于言教,做好教书育人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而育人才是目的。最好的教育就是润物细无声,教师应该把一些好的习惯,好的品德潜移默化地转换成为学生身上的一部分。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就拿批改学生作业来说,老师不只是看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概念是否准确,一定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性,还要注意书写过程的错别字及一些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恰当。老师在其作业上勾勾画画的认真劲儿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会感染到学生,在下次的作业中就会很少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作为大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注重及时把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给学生。比如,在生物化学绪论部分,当介绍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于2016年获得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工作,即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时,笔者常常结合自己的研究,讲解自噬在不同的背景下发挥的不同生物学功能。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发现无论亲和组合(感病)还是不亲和(抗病)组合的寄主细胞内都有自噬现象出现,给学生们的问题是两种组合间自噬的功能是否一致?通过对课题进展的介绍,学生们都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教学不但启发了学生们的科学思维,也调动了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的积极性。另外,在授课过程中经常结合课程内容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生化领域取得的成就。如在讲解依据蛋白质性质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时,介绍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工作;在讲解胰岛素的结构性质时,常结合桑格的工作来介绍我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方面所做的诺奖级工作;在讲解糖的比色测定时,常介绍我国生化领域奠基人之一吴宪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他关于蛋白质变性的理论。通过介绍和学习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老一辈科学家不仅在科学上追求真知,还把发展中国科学事业视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些教学案例的设计使学生们学习了科学家淡泊名利、治学严谨、追求真理、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坚定自信的高尚品格,培养了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形成科学态度的意识,增强了他们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课后认真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尽管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设计,课堂上的精彩讲授是保证一堂好课的两个重要方面,但每一次课后的认真总结和反思也是打造好课堂的重要环节。

(一)课后的总结和反思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即便在课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也难免在课堂上出现小的纰漏或失误,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年轻教师大都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就直接走上讲台。比如在讲一些概念时给出了不恰当的例子、或者口误说错了名词或概念、或者在结合板书时写错了字等等尴尬的情景时常会出现在课堂。出现这种状况,教师在课堂上做到及时纠正不算丢面子,反而跟学生们说一声“对不起”,更能表现出作为教师的认真和一丝不苟。课后及时对讲课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哪些地方是自己认为精彩的,哪些地方是有待改进的。如PPT内容出现的次序、课堂上用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问题设置的时间节点等等是否恰当,把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好标记,等下次讲课对已讲知识进行复习时做好新的调整。做到这样不断地总结和思考,才能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是对教师授课效果的最直接评价

一堂课的好与不好是由广大学生对授课教师给出的最直接评价。通过课上观察学生们的互动、答疑以及课下完成作业的质量等,都可以反映出教师授课的质量和效果。学生们在作业上出现的共性问题说明该部分内容在课堂上没有讲透,下次上课作为对上一次授课内容的复习一定给予补充和细化讲解,使学生们对每个知识点都能及时掌握。对个别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概念不清、知识点掌握不好等现象,需要老师利用课间、课下时间多给予个别辅导。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要多付出耐心和责任心,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让这部分学生跟上正常的行课节奏,争取不让他们掉队。

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日久天长会养成一种习惯。通过教学总结和反思,努力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缺陷,为今后改正、提高打下基础;通过教学总结和反思,归纳自己教学上的优势,以利今后不断打磨、继续发扬,形成风格。所以,经常地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大学是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独立思考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高等学府。因此,作为大学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重任[7]。教师要从抓好、上好“一堂课”做起,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调整、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全力实现塑造学生品行、传授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强实践能力、拓展学生视野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