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T习惯养成法
2020-12-20Lachel
Lachel
2020年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你的新年计划还在坚持吗?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起一个长期的习惯?今天跟你分享一套有效的“3T习惯养成法”。
1.最小化步骤(Tinyhabit)
斯坦福行为科学家B.J.福格告诉我们:要想培养一个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最简单、毫不费力的步骤开始,他把这称为Tinyhabit。
什么才算是Tinyhabit呢?
1)每天至少1次,也只需要1次。
2)每次不超过30秒。
3)你可以毫不费力地开始它。
举个例子:每天背50个单词,可能是个很辛苦的任务,你需要下定决心才能去开始它。但如果是“每天看3个单词”,甚至不需要背,是不是就毫无压力了?
这就是Tinyhabit的精髓:不需要你强迫自己、要求自己去开始一种行为,而是通过最小化的、可立刻触达的行动,帮助你从心理上打破障碍,慢慢把它变成习惯。
2.设置触发器(Trigger)
对很多人来说,许多习惯之所以未能坚持下去,并不是因为懒惰,而单纯是因为“忘记了”……
有些人的应对办法是设置闹钟。这确实也是有效的,但存在一个问题:闹钟会打破我们的专注模式。毕竟闹钟是每天固定的,你很难确保闹钟响起时,你恰好手头没有事情做。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B.J.福格提议:把新习惯放在旧习惯的后面。用“一……就……”的句式,来为习惯设置一个触发器。
什么是触发器?它指的是一种来自外部或内部的信号,能令你注意到某个事物。举个例子,我们感到困倦时就会打呵欠,这个动作就是一个触发器,它会让你意识到“我困了”。
举几个我自己的例子。比如,写完一页笔记,就起来走动一下,做做简单的伸展运动。
这个习惯是为了缓解颈椎、腰椎的问题。我读书的时候会做笔记,包括脑子里闪过的点子,以及从文章里读到的知识点。短的十来分钟,长的可能要半小时、45分钟,所以固定时间的番茄时钟对我没什么效果。但用“一……就……”的方法,就能非常有效地提醒自己动起来。
再比如,跟团队远程开完会之后,立刻更新项目工作台。
我有一个“项目工作台”笔记,记录着所有项目的进展和备忘录,但并不是每天都需要更新。为了避免漏掉一些重要信息,通过这个触发器,每次不管大会、小会结束后,都提醒自己去更新项目进展。目前来看颇有成效。
3.制造环境(Tendency)
《助推》的作者理查德·塞勒说过:我们的大多数计划,往往都毁于微不足道的小习惯。
人就是这么一种极其容易趋利避害的生物。一丁点儿阻力,都有可能导致我们裹足不前,哪怕我们明确地知道,它对我们是有益的。
舉个最简单的例子:“随时把想到的灵感记下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但大多数人坚持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你需要拿出手机-解锁-打开app-开始打字,或者找到笔记本-翻开-拿起笔。虽然这套步骤只需要几秒,但足以把许许多多人挡在门外。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整和设置,让环境成为一种助力,推动你去行动。
社会学家戴维·哈尔彭讲过这样一个案例。2012年以前,英国的养老金是需要企业雇员自己去登记的,这就导致了许多人知道养老金对自己有益,但懒得去登记。2012年,政策稍微调整了一下,养老金变成默认登记,除非你主动提出放弃。结果是,半年内就有100万个新储户开始缴纳养老金。截至2015年,英国新增了500多万名开始缴纳养老金的工人。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实践这个方法呢?
以前面提到的情境为例:许多作家会在家里贴满便利贴,包括浴室里,当灵感火花闪现的时候,随时拿起笔就能写下来。
而我的做法是,电脑后台默认开着电子笔记本,打开到日记那一页,这样,当我想写东西时,直接切换过去就可以写,把有可能阻碍我的步骤减到最少。
再比如,如果你想多读几页书,就不要把书整齐地垒在书架上,而是尽量广泛地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茶几、沙发、书桌、床头……确保任何时候当你产生“看会儿书吧”的念头时,都能立刻拿起一本书。不要小看“走过去,从书架上取下书”这个动作,虽然极其微小,但对懒人已经足够构成阻力了。
以上都是极其简单的做法,但确实有效。
(摘自“L先生说”微信公众号,魏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