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该读一读《大学》

2020-12-20吴浩哲

青年文摘 2020年14期
关键词:四书格物笛卡尔

吴浩哲

《大学》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在编书时往往将它列于首位,或许因其长度最短,便于发蒙之故。程子曰“大学,初学入德之门也”,想必我所猜不错。

“四书”种类版本众多,我既不治文献学,当选其中最精要达意之本。古人之言大多明理,今人读“四书”不多,一些点评不过拾人牙慧。不想于众“书”中觅得张居正之《四书直解》,大学乃“大人”之学,此为张学士以帝师身份为万历皇帝写的教案,语近白话,颇易得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四句话大概定下为大人之道。儒家修德有层次、境界之分,例如《论语》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這种境界的递进符合人性,符合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大学》中最让我惊异的一点,在于对这种由凡入圣的过程给出了自己的方法,《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人总爱强调正心的作用,“不是幡动,是心动”“吾心已许之”。这里的正心,大概是维持内心平静之意,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保持客观。“致知在格物”一句最吸引我。“致”是求得,“知”解作智慧或知识都是讲得通的,“格物”意为穷究事物的道理。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两千年后,远在法国的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西方近代哲学的两大主将笛卡尔和培根,便是从大量科学研究中格物以致知,获得逃脱经院哲学的理性。

实验与格物,推理与致知,理性与诚意,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5世纪就提出格物致知,谁知两千年后,国人不怎么讲究格物了,洋人却挣脱了上帝的障眼法,拿起放大镜研究起来,迎来了科学革命,思之不胜唏嘘。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科技和教育,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从此高铁纵横,神九上天,蛟龙入海……成就之斐然,令世界瞩目,更令国人自豪。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乃我华夏民族的“根”和“魂”,愿我们都能去读之悟之,传承其精华,弘扬其精神。

(本刊原创稿,摄图网图)

猜你喜欢

四书格物笛卡尔
论陈普《“四书”讲义》中的“为学”思想
笛卡尔的解释
笛卡尔浮沉子
从道德“格物”到政治“格物”——荀子“义”论的新进展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传统的新芽,国学的新发
——《四书释注》读后
笛卡尔乘积图的圈点连通度
从广义笛卡尔积解关系代数除法
格物
朱熹的《四书》与“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