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护理对策

2020-12-20张晓艳何啟芳

关键词:产房助产士产程

张晓艳,何啟芳

(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1600)

在临床护理中,产妇产后出血现象经常发生,具有高度的危险性。产房内助产士应做好细致入微,树立高度的警惕意识,如果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应及时进行抢救,对产妇出血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出现死亡或并发症等[1],产后护理人员务必深入分析其原因,有效处理和应对产妇产后出血这一难题。为此选取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5~35岁,平均年龄为(30.5±1.5)岁,在产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大都在500 ml以上,部分甚至高达800 ml。

1.2 方法

1.2.1 预防

首先,定期检查。一般来说,在女性怀孕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产检,防止任何健康问题的出现。同时,医生还应提高对产妇产前培训的高度重视,旨在将产妇的自我保护能力提升上来,并对产妇予以正确引导,加强对综合保健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产妇对于保健的高度重视。

其次,实施全面保护和监控。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助产士应充分掌握产妇宫缩情况,防止引发滞产现象。在第二产程时,助产士还应对胎心情况予以实时观察,保持产妇良好的精神状态,合理控制好分娩胎儿的速度,以免损伤到产妇产道。在第三产程时,助产士应保证产妇顺利娩出胎盘,如果胎盘剥离的完整度不够,应给予产妇一定的协助,帮助顺利剥离,避免产妇产后出血现象的出现。在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后,医护人员应全方位观察和分析产妇产道出血情况、生命体征等,在产后2小时内,如果无异常情况出发,可以送至病房。

1.2.2 护理

首先,产前准备工作。产前准备工作也是妊娠妇女分娩过程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产前准备可以有效控制大出血情况的出现,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此外,针对子宫肌瘤切除人群、妊娠高血压人群等,加强产前准备工作更是至关重要的,将妊娠期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出来,落实好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工作,从而给予产妇安全分娩一定的保障。

其次,分娩时的正确处理要求。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必须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为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创造有利条件。在正确处理过程中,第一产程:对产妇的具体分娩状态予以密切关注[2],补充水分和营养,在观察过程中,胎心状态、宫缩程度等是重点,而且还要定期开展肛查工作,对是否出现产程停滞现象予以有效判断。第二产程:积极引导产妇,借助腹压进行分娩,合理控制好胎儿娩出速度,在需采取侧切的情况下,应对其适应症进行充分掌握,保证手术时间的准确性。

最后,产后监护工作。在产后的两个小时,极容易出现产后大出血现象,所以加强重点监护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护理工作中,间隔半个小时,应实施宫底的按摩,如果存在尿潴留者,要及时实施导尿工作[3]。

2 结 果

在护理后,产后出血时间主要包括2小时以下、2小时以上、24小时以上,其例数分别为35例、12例、3例,相对应的占比分别为70.0%、24.0%、6.0%。通过产房助产士的护理,可以保证良好的护理效果,并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量。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 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产妇产后出血现象难以避免,是产妇分娩期并发症的重要构成内容。由于产妇产后出血的出现,严重影响着产妇的心理和身体,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和死亡。在产妇产后24小时内,如果失血量过多,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止血措施,并对出血原因行合理剖析,确保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在产后出血因素中,子宫收缩乏力不容忽视,一般来说,在产后分娩后2小时以内,极容易引发产后出血。所以要想对产后出血进行有效控制,助产士应充分掌握产妇的身体状况,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提前做好处理危急准备工作,为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奠定基础,并将我国产科的护理技术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产房助产士产程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男助产士 一年接生200余名婴儿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产房外的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