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性分析经眶上锁孔人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方式与选择

2020-12-20邓承能陈志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0期
关键词:锁孔单侧入路

邓承能,谢 坚,陈志俊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颅内动脉瘤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该疾病是指患者的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且颅内动脉瘤以先天性动脉瘤多见,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其中以40-60岁最为常见[1]。大部分颅内动脉瘤发生与患者的脑底动脉环前半部,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脑血管痉挛、自发性脑出血、动眼神经麻痹等,随着疾病的进展,颅内动脉瘤不断发展,若是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较大,颅内动脉瘤破裂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时的采取手术治疗十分关键。对于颅内动脉瘤,临床上多选择单侧入路、双侧入路以及脑血管介入治疗,对于常规的开颅手术而言,常常选择单侧入路;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经眶上锁孔入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在临床上运用广泛,与常规入路不同,经眶上锁孔入路解剖结构更加接近鞍区中线部位,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从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经眶上锁孔入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在36-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2.28±3.91)岁;所有患者均属于蛛网膜下腔出现发病,其中伴随呕吐患者45例、伴随恶心43例、伴随突发性头痛44例,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23例,存在脑膜刺激征阳性患者49例,伴随动眼神经麻痹12例。

1.1.2 影像学检查 50例患者在入院后完善头颅CT、DSA造影检查,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瘤16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24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

1.1.3 脑血管痉挛检测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3天、手术后7天、手术后10天行头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率,将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程度进行分类,重度: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率>200cm/Sec;中度:140cm/Sec<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率≤200cm/Sec;轻度:120cm/Sec<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率≤140cm/Sec。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眶上锁孔人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具体操作如下:固定患者的头部,依照病灶所在位置对侧转10°-30°,后仰10°-15°,在患者的眉眶上切迹向外作一个横形切口,切口长度为3-4公分,使用气钻铣刀沿着患者的眶上缘额骨颧突处作一个1.5×2.5公分的骨窗,根据手术需要,必要时可将患者的蝶骨嵴、眶顶突出部分进行磨除,硬膜弧形部分切开并悬吊,在显微镜下充分打开脑池,将脑脊液放出后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可采取腰穿引流,脑动脉分离以及夹闭过程与常规外科手术相同,对于硬膜缝合、硬膜缺损均采用热工脑膜修补术,钻孔使用医用胶带进行固定。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可采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可在患者的脑池内灌注尼卡地平或者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50例接受经眶上锁孔人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其中有5例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脑水肿、脑血管痉挛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完成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其中1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有4例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轻度患者10例,中度患者7例,重度患者1例;1例患者存在轻度偏瘫,1例存在单侧下肢偏瘫,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

3 讨 论

颅内动脉肿瘤的发生率约为2%-45%,其中双侧颅内动脉瘤的占据20%-40%,致死率较高[2]。对于颅内动脉瘤多选择血管介入治疗、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由于血管介入治疗对动脉瘤的位置以及形状要较高,故而运用受限。开颅夹闭手术包括双侧入路、单侧入路,双侧入路对机体伤害较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单侧入路则对动脉瘤的位置要求较高,故而运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3]。锁孔手术是借助显微镜或者内窥镜通过小骨窗进行的显微外科技术,该手术具有微创性,通过锁孔效应能够观察到患者脑深部病变,视野范围更大,适用于颅内动脉瘤、颅底肿瘤手术。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手术入路为单侧入路、双侧入路以及脑血管介入,但是由于颅内动脉瘤手术较为复杂,若是选择传统的入路,患者术后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效果欠佳[4]。

常规的开颅手术可以处理大部分的颅内动脉瘤,且获得的手术效果较为满意,但是大部分患者手术后创伤较大,恢复较慢,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其他入路手术相比,锁孔手术的优点在于其具有微创性,手术中大多数病人无需输血,手术后恢复较快,美观度得到保证,由于骨窗较小,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多次调整显微镜角度,这就要求手术医生具有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灶大小、病变性质、病灶位置进行精确的把控,从而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在手术时,切口尽可能的要避开眶上神经,从侧裂池远端应充分打开脑池,将脑内脑脊液流出,从而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可以进行腰穿引流,尽可能的减少老祖宗的直接牵拉[5]。

本次研究中,50例患者均为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则,全部选择经眶上锁孔人路,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在手术后,完成基础检查,超声检查5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占比36%,有4例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轻度患者10例,中度患者7例,重度患者1例;1例患者存在轻度偏瘫,1例存在单侧下肢偏瘫,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从以上结果初步判断,绝大多数适合采取经眶上锁孔人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且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较好,与其他入路的手术相比,大多数病人不需要输血,但是经眶上锁孔入路对手术操作者要求较高,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6]。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选择经眶上锁孔入路,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恢复效果较佳,该手术方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锁孔单侧入路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锁孔(外一首)
巧开锈锁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