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望北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2020-12-20谢涛,陆凡
谢 涛,陆 凡
(1.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二大队,江西 鹰潭 335001;2.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五大队,江西 鹰潭 335001)
青海省望北沟矿区位于属赛什腾山贵金属成矿带,整个成矿带在区域上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已知的矿产有铅、锌(银、金)、铜、钨、锡、钼、石棉、白云母、石油、钾盐、石盐等多处矿化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工作的成果,对望北沟地区的找矿远景进行分析,为该区找矿工作的突破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大地构造单元属于秦祁昆造山系柴北缘蛇绿混杂岩带[1],赛什腾山复向斜的南翼。区域构造线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
区内地层分区分布与构造单元划分相一致,隶属秦祁昆地层大区、柴北缘地层区、滩间山地层分区。地层主要出露于滩间山地层分区中,地层出露较全,时代跨古元古代-新生代,区内金属矿产主要产出于该地层分区中。
断裂构造以古元古界与上奥陶统之间的大断裂为主,在区内形成一系列北西向的次级断裂构造及破碎蚀变带。
区内中东部韧性一脆性变形构造极发育。韧性变形构造作为区内早期的主体构造,控制了区内后期地层、岩浆岩的分布;脆性变形构造遍布全区,形成大小不等的破碎带、构造透镜体,为后期蚀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热液提供了通道。
区内岩浆活动剧烈频繁,其活动时间和展布空间与柴北缘古裂谷活动有密切关系。岩浆活动分侵入和喷发两种形式,侵入岩分布在秦祁昆构造岩浆省柴北缘构造岩浆带的滩间山构造岩浆岩亚带。区域上岩浆喷发活动时代为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剧烈频繁的岩浆活动对区内矿产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为成矿提供热源及物源。
2 成矿条件分析
望北沟矿区位于属赛什腾山贵金属成矿带内;区内地层Au元素丰度值较高、不同期次的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化蚀变较强,其成矿条件极为优越。
2.1 地层
区内地层出露较全,时代跨度大,古元古代-新生代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图1)。地层主要出露于滩间山地层分区中,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片岩岩组、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晚泥盆世牦牛山组、早石炭世怀头他拉组、早-中侏罗世大煤沟组、古近系路乐河组、古近-新近系干柴沟组及第四系地层,其中达肯大坂岩群片岩岩组、滩间山群地层出露最为广泛。
滩间山群下碎屑岩组中Au元素平均含量为地球元素丰度值4.7倍,显示了良好的含矿性是区域及区内矿源层之一。
2.2 构造
在漫长的地质作用发展及演化过程中,矿区与其邻区经历了晋宁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多期复杂而强烈的构造运动影响,从而使各种类型的构造均具有明显的多期次叠加特征、区内构造变形复杂,褶皱、断裂及节理构造均较为发育。总体呈北西、北北西向展布。
断裂构造是区内最发育的构造形迹,其总体呈北西向展布。断裂多属破坏性,以逆断层为主,由于区域构造应力影响,断裂构造具有明显地多期活动性,前期断裂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常常再次复活。但各期断裂性质、活动强度、影响深度均不相同。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着区内的沉积组合和岩浆活动,也控制着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和分布。
区内中东部韧性一脆性变形构造极发育。韧性变形构造主要有秦川韧性剪切带、西挺沟一红柳沟韧性剪切带及韧性断层,其规模、强度表现出由南西向北东减弱的特点,韧性变形构造作为区内早期的主体构造,控制了区内后期地层、岩浆岩的分布;脆性变形构造遍布全区,形成大小不等的破碎带、构造透镜体,为后期蚀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热液提供了通道。区内千枚岭金矿的形成与韧性剪切带构造有着密切关系。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侵入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繁多,岩性主要以酸性为主,基性、中性、中酸性次之;呈岩基、岩株、岩脉状产出,各种脉岩普遍发育。活动时期以加里东期、华力西期为主。
金矿床(点)主要分布在晚二叠世石英闪长岩岩体外围,矿区内闪长玢岩脉、花岗斑岩脉较发育,为金矿产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区内多期岩浆活动为成矿物质活化、运移和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热源和强劲的动力。
2.4 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古元古界达肯大坂群高绿片岩相一低角闪长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和上奥陶统低绿片岩相的浅变质岩系。区内岩石几乎均经受了程度不同的动力变质作用改造。
动力变质作用普遍见于断裂带上,形成构造角砾岩、糜棱岩、构造片岩、碎裂岩、千糜岩、碎斑岩等,与成矿关系较密切。
矿区围岩蚀变十分强烈, 局部构成由断裂控制的北西向展布的褐黄色构造蚀变带, 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绢云化、碳酸盐化等。由矿体中心向两侧蚀变强度依次减弱,蚀变期次及序次较为明显,即早期绿泥石化、中期黄铁绢云化和晚期碳酸盐化。
3 地球化学特征
3.1 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前人在望北沟区进行了1∶1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面积约8km2,发现望北沟地区金异常由1个主异常和六个小异常区组成,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组合元素有Au、Mo、Cu具相同的浓集中心,异常强度、衬度较高,异常连续性、渐变性明显,Au异常主要参数为:最高值120×10-9,平均值 13.56×10-9,异常面积3.55 km2。异常主体分布于早古生界奥陶系滩间山群下碎屑岩组地层中。
3.2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前人通过对望北沟地区1∶1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和1∶1万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以及两端追源,Au以6×10-9为下限圈定了AP1-5异常群,组合元素均为Au、Cu、As、Sb,进一步确定了异常位置,异常特征表现更加明显,重叠性较好。
异常地段发现有几条破碎蚀变带,含金最高132×10-9,蚀变带中金铁富集是形成异常的原因。从以上1∶1万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及所发现的含金地质体位置对照可知,1:1万土壤测量对1:1万水系沉积物异常能进一步定位,在望北沟地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小,土壤测量还能起到直接找矿和对矿(化)体基本定位的作用。
综观金矿异常的分布,除AP3-2、AP4异常与断裂有一定距离外,其余异常位置均与断裂吻合或在其附近,并发现了一些矿(化)体,说明该区异常的形成和矿(化)体产出与断裂有密切的关系,AP3-2异常虽与断裂有一定距离,但众多的破碎带无疑也与断裂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金矿的形成中,断裂构造是主要的导矿、配矿构造,而由断裂构造形成的破碎带则是主要的容矿空间。
4 矿(化)体特征
在望北沟南东部千枚岭地区目前已发现主要为金矿化,矿化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工业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
矿体主要产于构造破碎蚀变带中,带内岩石均具碎裂岩化,矿体产出地段碎裂程度更高,并略具片理化。蚀变带内岩石主要为千枚岩、闪长玢岩,含矿地段石英脉规模较大,较密集,蚀变类型和分布为:褐铁矿化分布于整个蚀变带内,蚀变不强,硅化、绢云母化主要分布于矿体及其附近,较强烈,其它地段少见,亦较弱。含矿岩性主要为石英脉、硅化、褐铁矿化含石英细脉千枚岩。
千枚岭地区金矿化带(体)延伸较稳定,金矿体产在规模较大的金矿化带中,产出位置为其膨大部位或拐弯处,金矿化体的膨大部位和拐弯处反映了破碎带的规模、破碎程度和拐折,而这些构造部位正是易于后期含矿热液沉淀和蚀变发生的部位,故而形成了金矿体。
5 找矿潜力分析
矿区内出露的滩间山群下碎屑岩组中岩石中Au背景值相对就较高,是区内重要的成矿围岩。岩浆热液沿着断裂及次级断裂贯入对围岩后期叠加改造可形成热液脉型金多金属矿。该层位均可作为主要找矿目标进行探索。
矿区位于赛什腾山贵金属成矿带,是青海省内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整个成矿带在区域上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2,3]。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分布于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内,北西向主干断裂作为导矿构造,近南北向断裂构造为赋矿构造。断裂构造的多期活动特征,为矿质运移、富集和赋存提供了良好的的通道和储存空间。
区内开展的1∶1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了7处异常区。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主要为Au异常,异常强度、衬度较高,异常连续性、渐变性明显。异常主体分布于早古生界奥陶系滩间山群下碎屑岩组地层中。与区内已知的金矿化点套合性好,找矿标志明显。
在断裂带内可见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说明断裂带内热液活动较强且深部还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成矿构造条件与区内典型野骆驼泉金矿十分相似。
6 结论
望北沟地区位于千枚岭、野骆驼泉金矿床中间且同属一条成矿带,成矿区位条件极为优越;矿区工作程度低,地表和浅部大量矿化蚀变信息表明,望北沟矿区找矿潜力大。今后找矿应重点关注构造破碎蚀变带及隐伏岩体,特别是多种构造交汇处,易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床。通过对以往资料研究和对矿区内以往找矿成果的分析,综合认为:望北沟矿区具备在中深部寻找大中型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床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