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矿企国际化经营水平现状及提升路径
2020-12-20周维
周 维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1 中资矿企国际化经营现状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已覆盖主要矿产区域和资源品种。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止2018年,中国采矿业(含油气和煤炭)对外投资存量金额达1700余亿美元,居全行业第6位,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采矿业对外投资存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采矿业对外投资国之一。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中资企业在刚果(金)、秘鲁、赞比亚、澳大利亚、阿根廷、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投资了640余个矿山项目,包括铁、铜、金、锂、铀、钴、镍、铅、锌、钾盐等63种矿产资源,覆盖了我国战略性矿产目录中的全部24种资源品种。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资源获取成效显著。中国加入WTO以来,中资矿企顺应国际大宗商品周期性波动,抓住有利时机,在国家的积极推动和支持下,成功实施了多个超大型矿业项目的并购,已然成为当今全球矿业发展的生力军。在南美洲,五矿和中铝分别斩获Las Bambas和Toromocho两个千万吨级别绿地铜矿,其中Las Bambas项目2019年产铜接近40万吨,跻身世界前十大铜矿,单一矿山产量已占到2019年全国铜精矿含铜产量(163万吨)的约1/4;Toromocho铜矿产能也超过20万吨/年,目前正在扩建中;在非洲,尤其是在刚果(金),紫金矿业、洛阳钼业、中国有色、万宝矿产、华刚矿业等央企民企纷纷收获重要项目,其中紫金矿业和艾芬豪合作开发的Kamoa-Kakula项目为近10年来全球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铜矿,同时也是世界第四大未开发的高品位铜矿。截至2020年2月,项目已探明铜资源储量4369万金属吨,约为国内全部铜资源储量(11443万吨)的40%。[1],以上项目的取得有效的提升了我国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对于提升中资矿企在世界矿业领域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开发能力持续增强,运营效率稳步提高。中资矿企走出去初期,由于对东道国投资环境认识不足、缺乏大型矿业项目开发经验以及对国际矿业规则不熟悉等原因,吃过不少亏,有的项目甚至蒙受巨额亏损。随着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参与全球矿业项目的程度越来越深,中资矿企的项目开发和建设能力、生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据笔者了解,目前,主要中资矿企海外项目已逐渐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如紫金矿业2019年海外毛利贡献超过集团的三分之一;中国有色海外业务占比高,毛利贡献更是超过70%。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物流受限,人员受限,对全球矿业供应链造成较大冲击,铜、锌、镍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全球矿业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中资矿企迎难而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目前来看,各海外项目生产运营比较稳定,未出现大的运营危机,体现了中资矿企应对海外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营商环境。在海外矿业项目中,社区、工会和环保问题普遍比较突出,如何处理好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尤为重要,这也关系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问题。近年来,中资矿企在海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巨大努力,为推动中国与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共赢、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 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
逆全球化趋势加剧,“走出去”不确定性增加。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部分国家甚至出现衰退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增加了全球矿业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矿产品供需两端不稳,大宗商品价格易于波动,给矿业企业持续稳定经营提出了新的挑战。
东道国政策多变,国别风险增加。随着国际矿产资源开发日益活跃,各国政府都加强了对本国优势资源的控制,设置税收、进出口障碍,贸易保护主义和资源民族主义抬头。有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缘政治问题,存在不稳定因素,对我国矿业企业投资利益存在威胁。比如近年来中资企业大举投资的刚果(金)地区,政府通过修订矿业法,提高了政府干股比例、资源税税率(基本金属由2%提高至3.5%,针对钴等战略资源更是高达10%)并新增了矿业暴利税、签字及入门费、环境税等多个税种,矿企税赋压力显著增加。
行业话语权不够。当前中国矿业企业还只是国际矿业开发规则的跟随者,还主要遵循美欧日等全球矿业开发先行者的矿产品价格、矿权交易、矿业经营管理模式等运行规则,造成一是对规则的把控不如西方公司娴熟,难以准确利用行业规则争取最大利益;二是对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不强,限制了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
开发模式较为单一。主要表现在:一是融资渠道和方式单一。目前,中资企业海外投资资金中银行贷款资金占比较高,融资方式以中长期贷款融资为主,并购交易几乎全部使用现金进行交易,一方面占用了宝贵的资金,限制了企业的持续扩张需求;另一方面造成企业债台高筑,极易出现现金流风险,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如某锂业公司超40亿美元现金收购锂业巨头的交易,因行业陷入低谷及项目建设迟滞等原因陷入债务黑洞无法自拔;二是并购模式单一。目前中资矿企海外并购以绝对控股(大部分100%收购)为主,尤其是实力不俗的国有企业,为实现并表目的,更是以绝对控股为实施并购的先决条件,这一方面增加了并购难度和并购成本,另一方面在完成并购后企业也成为生产经营风险的唯一承担者,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大大增加。
国际化软实力欠缺。受语言、文化等因素影响,中资企业对于海外媒体、利益集团、公关公司运作方式普遍缺乏了解和应对能力,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3 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路径
加强协同出海,拓展合作宽度。一是推动海外业务产融结合,形成中国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优势互补的海外投资命运共同体,加强与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型国际金融组织和合作;二是加强第三方合作,与跨国企业、当地企业、国际投资基金、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形成利益捆绑,共同开拓当地市场和第三方市场;三是国企和民营企业共同“走出去”,在海外项目中试点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国企信誉好、融资便利以及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
持续提升国际业务风险管控能力。当前国际形势下,风险因素增多,中资矿企一是要增强忧患意识,补足短板,提前谋划国际形势突变带来的产业链中断、关键零部件断供、长臂管辖等潜在风险,重点加强对舆论、汇率、安全、债务、政治等方面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警,完善风险应急预案;二是加强合规管理,围绕经济制裁、公平竞争与反垄断、进出口管制、反商业贿赂、隐私与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税务和劳动合规等关键点,加强演练和培训,完善合规管理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持续提升国际化运营管理水平。一是加快推进智能矿山和智能工厂建设,积极探索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矿山设计、安全保障、高效生产、经济运营和绿色环保等方面的适用性,为企业生产经营注入新的活力,充分享受“数字经济”红利;二是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积极发声,力争制订国际标准的主导权,提升中资企业在行业上的国际话语权。
加强国际化经营人才队伍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国际矿业项目的开发运营工作需要一支包含商务、技术、法律、财务和语言等专业人才的团队配合完成,中资矿企要着力打造一支专业、高效、配置齐全的国际化运营队伍,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及国际化人才管理体系,拓展人才来源渠道,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中资矿企要严格遵循社会责任相关的国际倡议、国际标准和国际政策,努力实现利益相关方信任、社会赞誉、员工幸福的发展局面;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投资者保护、社区参与等方面,构建海外社会责任体系,定时发布中外文的《社会责任报告》等。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软实力。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交流合作,结合境外项目所在地语言、文化特点,做好与当地媒体、智库、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工作,阐释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为拓展国际合作创造舆论、发力发声,避免所在国资源民族主义、NGO环保组织对项目开发造成的不利影响。
4 结语
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展望未来,国际矿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中资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争取获得更多资源,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合法合规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提高海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掌握应对贸易纠纷或摩擦的基本规律和技巧,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矿业品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