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2020-12-20王法景
王法景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遥感原理与方法》 课程面向的就业岗位有无人机摄影测量外业飞行员、内业处理员、项目管理工程师、地图制图工程师等。通过《遥感原理与方法》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遥感软件独立完成遥感图像处理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具备遥感图像处理外业数据获取及内业处理岗位的企业岗位需求能力。
1 高职院校《遥感原理与方法》 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 教材内容相对滞后。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与本科学校具有明显的区别,以《遥感原理与方法》 课程为例,本课程包含的教学内容较多,但不少高职院校没有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而有针对性选择教材。本课程要培养遥感图像处理岗位的人才,因此需要单独设计针对性的内容。但教材中有不少知识点参照本科教学内容,理论相对较难懂;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迅猛发展,但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学生的知识与工程单位实际要求脱节。
1.2 课堂教学重理论、轻技能。在本科教学中,该课程以理论为主,主要是通过该课程向学生传授遥感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高职院校却与之有根本的不同。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实践技能要求较高。但由于教师企业经验相对不足,基于该课程开发的实训项目较少,导致该课程目前仍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必然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另外,学院的实训条件达不到要求,实训基地建设尚未跟上步伐,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受到限制。
1.3 教学评价考核方法急需改进。传统考核方法以闭卷考试+平时成绩为主,笔试成绩占65%以上;而这种成果性考核方式会导致缺乏客观有效的考核标准,主观性较大。而高职培养主要以技能为主,考试评价必然导致学生对实践能力主观意识的松懈。
2 企业岗位需求培养目标
2.1 加速适应就业。通过学习企业的业务操作、运营模式、管理制度、用人要求等,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以企业标准为要求,掌握无人机摄影测量外业飞行员、内业处理员、项目管理工程师、地图制图工程师等职业技能,有效缩短就业适应周期。
2.2 增强职业素养。通过让学生置身岗位工作环境,了解工作职责和技能要求,在日常的教学培养体系中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将班级假设成单位,试着转变角色,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2.3 提高教师实践锻炼能力。许多年轻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转变成老师身份,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导致其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太适应,在企业的项目需求、经营管理等方面认知较差。这就需要教师主动走进企业,在企业中增加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
3 实施步骤
企业岗位需求导向具体应用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中,以无人机摄影测量外业飞行员、内业处理员、项目管理工程师、地图制图工程师等摄影测量与遥感相应产品生产与组织管理为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接轨企业、服务社会为目标。
3.1 教学前的分析。影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企业岗位导向教学法的因素,包括开发实训项目的软硬件是否达到要求、教学环境及多媒体建设是否得到保障、如何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达到合理的评价等内容。
3.2 教学实践。主要探索:分析无人机摄影测量外业飞行员、内业处理员、项目管理工程师、地图制图工程师等摄影测量与遥感相应产品生产与组织工作岗位能力需求。
3.3 使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考核模式的应用。线上专业理论学习,线下以岗位导向构建学习项目进行实践学习,并在课程考核体系中加大学习过程与学习任务的比重,实施后分析评价其运用效果。
4 结论
通过引入岗位导向教学方案的实施,提高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针对每个学习项目,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的学习任务,以航天航空软件4D 产品生产企业为依托,构建学习项目的知识点和开展学习任务,教学侧重职业技能的培养,结合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改革课程考核形式,并加大学习任务与学习过程的评价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