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性研究

2020-12-20

山东社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战略旅游农村

张 众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新华社2018年9月26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带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具有产业带动、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综合效应。一方面乡村旅游以资源和市场为导向,在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地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另一方面,乡村旅游能够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相比较于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就业体验,在提高农民获得感,增进农民就业保障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优势,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实践中,乡村旅游因其带动能力持久、产业融合性好和发展适应性强的特点,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和解决农村就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对此,本文基于我国乡村衰弱的成因以及乡村旅游发展在现阶段面临的瓶颈,深入分析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联性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为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综述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大量涌现,既有文献主要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内涵阐释、乡村振兴实践经验归纳与乡村振兴政策机制研究等方面。

在乡村振兴战略内涵阐释方面,韩长赋(2018)从乡村发展的重要地位入手,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在农村制度改革、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2)韩长赋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参考》2018年第4期。张强、张怀超等(2018)从劳动力和发展要素转移的视角,对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理论讨论。他们认为,我国乡村之所以要振兴是相对于我国乡村衰落的现状而言的,其显著的表现就在于我国乡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流出,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3)张强、张怀超、刘占芳 :《乡村振兴 :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经济与管理》2018年第1期。韩俊(2018)则在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基础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了理论探讨。(4)韩俊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八个关键性问题》,《政策瞭望》2018年第5期。

在乡村振兴实践经验归纳方面,国内学者主要是归纳总结国外乡村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乡村发展的现实情况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帮助。刘震(2018)对日本乡村建设经验进行了观察与梳理,通过观察发现,日本在乡村建设的不同阶段多次调整其政策目标,以期更好的满足城乡居民的不同需求。他认为,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应当借鉴日本的成熟经验,从城乡统筹出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5)刘震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路径分析——基于日本乡村建设的实践及其经验》,《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12期。龙晓柏等(2018)研究了英国乡村经济结构的演变历程,他们发现,英国乡村发展得益于高附加值产业的兴起,乡村旅游在其乡村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6)龙晓柏、龚建文 :《英美乡村演变特征、政策及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在乡村振兴政策机制研究方面,姜德波等(2018)探究了我国乡村衰落的原因,认为乡村衰弱即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同时市场经济因素在乡村衰落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基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政策建议。(7)姜德波、彭程 :《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 :成因及治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视角的分析》,《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郭晓鸣等(2018)认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渠道是推动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在具体措施方面则应壮大集体经济规模,激活乡村各类建设主体的活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8)郭晓鸣、张克俊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农村经济》2018年第1期。唐任伍等(2018)则通过选取国内乡村振兴的具体案例,考察不同主体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不同主体主导下的乡村振兴实践会对乡村振兴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众多主体中,选择乡村集体主导乡村振兴实践会让乡村发展更具“韧性”,更能够充分发挥乡村社会不同主体的积极作用,保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9)唐任伍、郭文娟 :《乡村振兴演进韧性及其内在治理逻辑》,《改革》2018年第8期。

(二)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关联性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在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加速农村脱贫致富和振兴乡村文化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万亿元。在此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高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局限。王倩颖等(2019)的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科学规划,目前仍处在“粗放式”的发展阶段。(10)王倩颖、孙晓、刘海英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旅游的突围路径》,《农业经济》2019年第4期。邱雪超(2018)的研究从乡村基础设施的角度切入,关注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他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在游客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准、旅游项目开发和市场拓展等诸多领域都存在发展瓶颈,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国乡村旅游“质”与“量”的进一步提升。(11)邱雪超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旅游纵览》2018年第12期。

对于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研究目前尚属新兴领域,既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对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不足。颜文华(2018)梳理了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变迁,通过研究发现政策扶持与行业协会推动是国外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共同经验,我国也应加强相关措施的推进,切实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驱动作用。(12)颜文华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海外经验借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年第11期。李保玉(2019)则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考察不同阶段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联动关系,他认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遵循农村发展规律。(13)李保玉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向》,《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归纳不难发现,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要厘清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影响机制,必须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出发,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关联性研究。

三、乡村衰落与乡村旅游发展困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乡村衰落现象的全面提振。我国是农业大国,即使我国城镇化率已经从2008年的46.99%上升至2018年的59.85%,城乡发展也不可偏废,任由乡村衰落也绝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可能选项。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乡村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夕(1949-1978)。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为了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加速实现工业化,通过计划经济“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政策调控,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一政策虽然为我国工业化起步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积累,解决了工业化进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但也偏离了我国工农业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方针路线,造成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尽管至1978年末我国工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已由30%提高到了72%,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农业发展速度。但是,受到户籍制度、分配制度、保障制度等制度的影响,这一时期我国城乡实际上形成了相对隔离的二元社会,劳动力资源无法在城乡之间有效配置,造成农村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农村农民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末(1978-199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启了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包产到户,“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受益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城乡之间的隔离状态逐渐被打破,户籍和人口流动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松动。在撤社设乡以及加快城镇化建设政策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在向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量劳动力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剩余和农民增收的问题。这一时期,我国农村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小阳春”。第三阶段为进入21世纪以来(2000-至今)。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政策相继出台,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我国农村开始出现“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同时,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量乡镇和集体企业由于缺乏竞争优势相继倒闭。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但是由效率竞争形成的资源分配格局并未发生扭转,在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方面,农业农村正在不断地被边缘化,乡村衰落渐现端倪。

目前我国乡村衰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农村人口结构失衡既表现为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又表现为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失衡。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年轻人不愿意留在乡村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外出打工或移居城市,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过早的出现。同时,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专业技能,而较低水平的农村生活也难以吸引外来人才住留。人口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乡村人口的不断流失导致乡村衰落不可避免。另外,没有高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也很难落地。二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我国农业的基本特点是人稠地狭、农业投资风险与收益失衡,这是长期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市场资源配置不完善,大量资源从农村流出向城市,从而造成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发展缺乏产业支撑的局面。建成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大力吸引各种资源向农业农村汇集,努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地促进农业农村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三是乡村文化凋敝。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涵养之地,乡村文化在生活实践中维系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乡村文化是乡村以及农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波及和大量青壮年人口的流出,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乡村文化难以传承。同时,各种承载着乡村文化的技艺、风俗面临失传。四是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存在隐患。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和农村留守群体的出现,冲击了乡村原有的社会秩序,传统农村稳定的家庭结构日渐瓦解,而且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利益冲突导致农村群体事件频发。基层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应对能力不足,缺少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很难对乡村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五是生态环境恶化。乡村本应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园,但是由于农村治理能力低下,乡村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监管,部分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其实,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不仅限于生活垃圾排放和秸秆柴草焚烧,更重要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各种面源污染物造成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日益严峻,不仅恶化了农业农村赖以发展的环境,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

乡村旅游是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催生的新兴产业,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旅游要充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驱动作用,积极克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因素。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的核心是通过乡村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城市居民观光旅游,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有些乡村旅游项目甚至出现过分模仿城市旅游的现象,各类乡村旅游设施单调乏味,破坏了乡村旅游和谐自然人文环境,旅游者难以得到乡村文化和原生态旅游的良好体验。第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备。多年来乡村建设速度缓慢,许多与乡村旅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匮乏,难以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交通设施落后与医疗卫生设施匮乏方面。乡村道路以及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市场的拓展,旅游基础设施直接联系着乡村旅游的供需两端,当联系乡村旅游市场供需两端的“桥梁”被阻断,乡村旅游也就难以持续发展。而医疗和卫生设施的落后更为游游者增添了后顾之忧,尤其是住宿条件、餐饮卫生是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其服务水平和卫生状况将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整体体验和质量水准。第三,缺少专业性人才。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匮乏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多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市场拓展和日常经营管理方面显得有心无力。虽然乡村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受制于乡村基础条件和生活水平,乡村旅游还是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

深入探究乡村衰落现象和乡村旅游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乡村衰落的根本原因也是一二三产业未能在农村协调发展的结果。首先,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服务业,其发展可以对农村的餐饮、住宿、交通、农产品种植等多个行业形成拉动效应。其次,政策因素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引领作用,政策的变化往往会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产生同向影响,两者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关系,因此相应的政策要像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具有长期稳定性。再次,乡村旅游在市场产品开发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可以通过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修复乡村生态环境等措施进行破解,这些相互关联的举措无疑将有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振乡村文化,防止乡村衰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

总体上说,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基础,同时也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协调调动乡村旅游发展各主体的能动性,共同驱动乡村治理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对于落实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早日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从多角度、多领域规划了未来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的方向。乡村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活动场所,乡村振兴战略包含着乡村发展中经济、文化、环境、治理等多方面内容,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要服务于乡村发展中的这些领域,而且乡村旅游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谋篇布局。2018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必须秉持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充分挖掘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建设一批结合乡村特色的优质旅游项目,促进乡村产业升级与融合,为新常态下乡村发展培育新动能。(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新华网2018年2月4日。乡村振兴战略确立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表明我国正在积极扭转以往城乡资源分配不公的格局,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未来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配置双重作用下的农村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必将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进入该领域,而乡村旅游作为依托乡村建设发展起来的新兴旅游产业也必然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除了将进一步确立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主体地位以外,至于乡村旅游发展出现的不规范不科学不经济等问题,则可以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和政策扶持来补足短板。特别是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通过完善农村公共品的提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包括兴建和改阔建适应乡村旅游的公路基础设施,农家卫生设施的改善等等,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环境提升统筹考虑,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在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装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进服务乡村旅游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通过高端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的优化,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自然资源与现代旅游形态的有机结合,近郊度假村、休闲农家乐、传统文化村、生态采摘园等多种乡村旅游形式已为市场和旅游者所熟悉。乡村旅游发展涉及多种产业,也赋予了乡村旅游多维度拉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能力。一是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乡村旅游能够充分利用农村本地资源,为农民兴业创业、增产增收创造机会,通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保证,农村产业兴旺既有新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有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传统农业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有利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上下游产业涉及广泛,在拉伸延长农产品产业链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二是乡村旅游有利于改善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生态宜居就是不能靠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乡村旅游同样不能走先破坏后补偿传统老路。乡村旅游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为乡村治理探索一条绿色的发展道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不再是乡村发展中艰难抉择的鱼与熊掌,而是和谐共生的发展关系,两者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三是乡村旅游有助于传承乡村文化,构建文明乡村。乡村文化是城市化进程中难得的精神净土,是维系乡愁情感的文化依托,是乡村文明赖以生存的根源,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近年来,我国乡村出现的衰落现象,不仅表现在乡村物质条件的落后,更是乡村文化的失落。对此,乡村旅游要担起乡村文化传承的重任,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为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播拓展渠道,通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受乡村文化特有的魅力;另一方面,通过乡村文化的传承展示激发当地村民的文化自信,形成乡村文化的保护意识,最终形成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

五、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乡村衰落现象的全面提振。乡村旅游对于落实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早日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对此,乡村旅游要充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驱动作用,积极克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因素。相关的政策建议 :

(一)创新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创新乡村旅游项目的关键就是要因地制宜,深度结合当地人文自然特色,改变目前乡村旅游项目同质化现状,让旅游者真正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乡村绿色自然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在大量吸引城市游客的同时,也要加强乡村人文自然环境的保护,这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乡村旅游项目创新还要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通过绿色农业绿色农产品让游客体验绿色旅游的乐趣,这不仅可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而且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推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政府监管职能,合理规划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受制于乡村基础设施条件,一方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加强监管。我国乡村旅游地域分布散、经营主体规模小,行业监管难。由于乡村旅游行业缺少规范的行业标准,服务收费和游客体验常常纠纷不断,这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要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落实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大对乡村旅游的行业监管力度,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同时,要避免乡村旅游“粗放式”的发展,对旅游景点建设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乡村资源,在保护和改善乡村环境的基础上,拓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造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首先,要增加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品投入力度。我国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分布于山区、丘陵等地形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的地区,这不仅给游客出游造成困难,同时也限制了乡村旅游市场的拓展。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要建设联系乡村旅游景点和城市的交通网络,对乡村旅游景点周边也要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等的交通辅助设施,为游客带来舒适方便的出行体验。其次,地方政府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强乡村规划治理,改善乡村风貌。乡村治理一直是政府社会治理的短板,对于城市旅游者来说,体验乡村旅游最先感受到的就是村容村貌。因此,要合理规划农村民居道路的建设,让农村在保持乡土特色的基础上,给游客以耳目一新的旅游观感。农村公共卫生方面也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乡村旅游的需要合理设置垃圾回收场所和公共厕所,让游客以舒适平和的心情感受乡村文化和环境的魅力。

猜你喜欢

战略旅游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旅游
新农村 新一辈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中俄经贸合作再上新水平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