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理念下“纺纱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0-12-20张美玲王建坤张淑洁李翠玉李凤艳
张美玲,王建坤,张淑洁,王 瑞,李翠玉,李凤艳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纺纱原理”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新工科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规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加快“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1]。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对“纺纱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析[2],发现纺纱原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型模块化、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成为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
1 “纺纱原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已不能较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发现纺纱原理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的问题、探索新型模块化、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成为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1 教学内容更新滞后
在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后,“纺纱原理”课程的主要理论框架已相当成熟,由理论衍生的相关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创新成果层出不穷[3]。对于纺织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授课内容与市场主流前沿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存在课程知识更新滞后的问题。
1.2 教学手段不够灵活
尽管传统的工科教育已为学生增加了相对较多的实践环节、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为学生授课,但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主要为课堂集中学习,以聆听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目标仅是通过课程考试,无法调动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心理上不重视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生产实践,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偏低[4]。这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还有差距,所以教学方法急需改革。
1.3 考核方式过于死板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的综合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包含学生考勤、提交作业、回答问题等评价手段,在开课期间也注意辅以作业、知识回顾和课堂问答等过程管理措施,但期末成绩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成绩更多体现的还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于纺纱原理这样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来说,通过卷面考试的方式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科学。很多学生的卷面成绩虽然很高,但并不一定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很有可能只是单纯的记忆知识,更谈不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的考核方法无法有效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急需进行改革[5]。
2 “纺纱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思路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纺纱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在讲授纺纱原理和纺纱新技术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一流纺织的探索精神。纺纱原理是纺纱新技术革新的根本和关键。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原理、设备以及先进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纺纱原理”课程在新工科理念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1 分层次、阶梯式、模块化的教学内容
形成多模块、分层次的教学内容,各模块相互衔接、逐级递进,注重突出教学内容的创新。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讨论,逐步深入,并自主探索关联知识。
2.2 以学生为主、任务目标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分组等形式,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基础知识、简单知识学生自主掌握,课程难点、关键点教师引导解决的教学方法。
2.3 线上自学与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通过网络平台线上自学、学生为主导的线下课堂教学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解决课堂时空受限问题。使网络课程成为课后自由学习的载体,把课堂教学作为检验和发现问题的窗口,形成分散加集中、线上加线下、课内加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2.4 过程性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如何通过课堂有限的时间,有效地督促学生通过网络自学,考核方式发挥了关键的指挥作用。课题组根据课程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任课教师、学生以及行业专家组成评价组,依据评价体系给出评价结果,形成有效监督、过程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特点。
3 “纺纱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3.1 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和使用
“纺纱原理”课作为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资源共享课,课程的课件、教学视频、参考资料等资源非常丰富。课程利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APP等学校教学平台,展现和完善“纺纱原理”课程的学习内容。该课程的知识量很大,需要铺垫学习的东西很多,院校提供的课时根本不够。即使在课时内把所有知识点讲解完成,学生也消化不了。利用互联网平台学习,并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查阅学习,以期达到课堂学习模式的转变。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线上可完成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反馈和交流线上内容。该方法可弥补课堂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碎片时间,及时有效地对课堂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和扩展[6-7]。
3.2 模块化内容与分层次问题的学习
按照纺纱的基本原理,分为初加工、原料选配与混合、开清、梳理、精梳、牵伸、并和、加捻和卷绕9个模块。对每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师提出多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问题属于原理的基本知识。第二层次问题反映与原理有关的纺织科技前沿知识。学生首先通过网站学习原理知识,然后通过各种数字资源学习扩展化的模块内容,运用原理知识分析新的技术改进。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一方面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也可以对教学大纲之外的知识进行扩展。在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同时,紧跟新工科发展的趋势,接触前沿科学[8]。
最终,每部分内容运用PPT、视频、动画等进行讲解,并按照规范撰写模块化内容的研究报告,完成课程涉及的原理知识、最新技术的学习,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对每个模块的内容都进行螺旋循环式学习。
3.3 学生主导、分组讨论
针对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全体通过网络和自学获得基础知识。教师不要把什么都讲透,应该让学生有思考空间。但要注意,学习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练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技能。根据模块化内容将学生分组,目标明确化,以学生为主体和主导,展开教学内容。分组的学生将主要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
该方法要求教师与学生在课前都要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授课前,通过网络资源搜集时代发展下的纺织新技术、新发展。根据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总结和整理纺纱各个模块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将教学与时代接轨。学生在上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搜集知识,对于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利用信息平台解答疑惑,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对新时代下的课程进行了解,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讲解和讨论,及时总结存在的问题,整理后集中反馈。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来听课的,求知欲望和获得知识的渴望程度会增加,效果事半功倍。评价组根据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要求,给出讲解和研究报告的分值[9]。
3.4 综合性课程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考试,考的多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科学的考核方式应该是从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考核,应该设计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与新工科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考核体系。阶段性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提高阶段性考核占比。阶段性考核可以灵活多样,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评价组;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评价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评价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文字表达、写作态度、撰写规范、报告质量、创新程度等方面进行打分,该评分将作为考核结果进行登记。
4 结语
“纺纱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总结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新工科的培养目标出发,阐述“纺纱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模块化教学内容、学生为主导的分组讨论以及阶段性和总结性考核的综合考核方式,为提升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