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例报告
2020-12-20周桂琴王宪波
冯 颖, 周桂琴, 杨 莉, 李 斌, 王宪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中西医结合一科, 北京 100015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1]。AIH常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10%~23%)、糖尿病(7%~9%)、炎症性肠病(2%~8%)、类风湿性关节炎(2%~5%)、干燥综合征(1%~4%)、银屑病(3%)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2%)等[2]。而合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PT)者少见,国内外均罕见报道。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6岁,以“间断乏力10年,月经量增多伴淋漓不尽5 d”于2019年7月6日就诊于本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伴乏力、纳差,伴皮肤黏膜黄染、膝关节及指间关节疼痛等,本院查自身免疫性肝炎系列:抗核抗体 1∶6400,IgG 46.30 g/L;免疫:抗核糖核蛋白抗体(nRNP/Sm)、SS-A抗体、SS-B抗体均阳性;病原学检查阴性;腹部MRI示:肝硬化、脾大、腹水。诊断为“AIH、肝硬化失代偿期、低蛋白血症、腹水”,曾反复因腹水、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肝肺综合征、呼吸衰竭等多次住院治疗。本次患者自诉5 d来月经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伴头晕、心悸,无腹痛及阴道排液,就诊于本院急诊。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其他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2005年曾行剖腹产手术,否认其他手术史。无吸烟及饮酒史。月经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0 d,每次持续4 d,量中,无痛经,近5 d来月经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每日用卫生巾7~8个,不伴痛经。末次月经2019年6月25日,有较多血块。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稍弱,回答问题清晰切题,体温正常,窦性心律 60余次/min,血压105/54 mm Hg,面罩吸氧 5 L/min,呼吸频率14次/min,血氧饱和度95%~100%,全身未见瘀点瘀斑,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平软,未及压痛、反跳痛,移动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时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2.11×109/L,NE 1.15×109/L,Hb 65 g/L,PLT 6.40×109/L;凝血功能:PT 13.50 s,PTA 74.00%,INR 1.24,凝血酶时间21.7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0.20 s,纤维蛋白原141.00 mg/dl,D-二聚体0.49 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15 μg/ml;降钙素原<0.05 ng/ml;肝功能:ALT 7.4 U/L,AST 26.8 U/L,TBil 8.5 μmol/L,DBil 3.9 μmol/L,TP 60.4 g/L,Alb 24.6g/L,Glo 35.8g/L,Alb/Glb 0.7,ChE 2111 U/L。自身免疫肝病相关抗体:抗核抗体1∶320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 pANCA-IIF 阳性反应 1∶32,特种蛋白IgG 17.40 g/L,IgM 0.30 g/L,C3 0.23 g/L,C4 0.04 g/L。ENA谱 nRNP/Sm 阳性(+++),Sm 阳性(++),SS-A 阳性(+++),Ro-52 阳性(+++)。子宫附件B超:宫腔中下段见无回声区,最宽处7 mm,宫内节育器。腹部CT平扫:肝硬化、脾大、腹腔积液,右肾盂壶腹状。盆腔平扫:宫颈肿块影,建议进一步检查;子宫腔内高密度影,考虑积血;直肠系膜筋膜渗出性改变,盆腔积液。
诊疗经过:患者到妇科病房后阴道持续出血,头晕、乏力加重,表情淡漠。入院后化验PLT迅速下降为2.4×109/L,重度贫血,妇科予紧急输入红细胞悬液2 IU,同时静注地塞米松5 mg预防过敏,并转入ICU进一步处理。转入后首先考虑凝血功能下降导致月经量过多,治疗以补充凝血物质为主,申请血浆、PLT输注,止血敏、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输注,进行止血治疗,同时预防感染。7月7日血常规:WBC 6.58×109/L,NE% 89.34%,RBC 3.01×1012/L,Hb 73.20 g/L,红细胞压积23.32%,PLT 45.40×109/L,阴道出血量减少,生命体征稳定。7月9日转入本科继续内科治疗,予头孢米诺联合奥硝唑抗感染。转入当天夜间患者突然再次出现大量阴道出血、失血性休克,考虑抗生素可能引起PLT降低,予停用抗生素,积极补液、扩容、纠正休克。经内科止血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持续阴道大量出血,约500 ml/d,7月13日出现发热,体温升至39.2 ℃,双肺湿啰音明显,考虑宫内及肺部感染存在,予泰能抗感染治疗。7月15日全血细胞分析WBC 2.24×109/L,NE% 64.30%,RBC 1.71×1012/L,Hb 42.0 g/L,PLT检测不到,骨髓活检及血小板抗体检测提示:骨髓涂片巨核系无减少;抗血小板抗体阴性。请中日友好医院血液科会诊后,考虑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予输注红细胞悬液及同型PLT、特比澳(TPO)15 000u(皮下注射,1次/d)、丙种球蛋白20 g/d冲击治疗、止血、缩宫素收缩子宫。上述治疗5 d后,PLT无明显上升,出血症状无好转,故于7月19日调整治疗,加用地塞米松(10 mg,1次/d)冲击治疗,继续应用TPO促PLT生成、泰能抗感染。经调整治疗后,患者PLT持续上升,7月22日复查血常规:WBC 1.25×109/L,NE% 63.41%,RBC 2.09×1012/L,Hb 57.6 g/L,PLT 29.3×109/L,阴道出血较前明显减少,7月23日降级头孢米诺抗感染治疗,停静注地塞米松,予强的松龙30 mg口服维持。7月24日复查PLT 60.5×109/L,阴道出血停止,7月29日复查全血细胞分析:WBC 1.40×109/L,NE% 50.10%,RBC 2.20×1012/L,Hb 56.0 g/L,PLT 46.0×109/L;肝功能:ALT 14.1 U/L,AST 20.2 U/L,TBil 9.1 μmol/L,DBil 4.7 μmol/L,Alb 31.8 g/L,GGT 62.6 U/L,ALP 77.6 U/L。无复发倾向,顺利出院。目前门诊规律随访,主要肝功能数值基本正常,PLT恢复其既往基线水平(60×109/L),未诉不适。
2 讨论
现代医学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因病机至今尚未明确,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药物作用、免疫调节紊乱等多种因素,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妇女为好发人群[3]。国际AIH小组于1993年制定了AIH描述性诊断标准和诊断积分系统,并于1999年、2008年进行了更新。2008年提出的简化诊断积分系统中,积分6分者为“可能”的AIH,积分≥7分者可确诊AIH。其治疗的总体目标是获得肝组织学缓解、防止肝纤维化和肝衰竭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所有活动性AIH患者均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一般选择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方案,并可根据疾病活动度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对非活动性肝硬化AIH患者则无需免疫抑制治疗,但应长期密切随访[4]。
ITP既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07年国际ITP工作组将其更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将其诊断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是指患者无与PLT减少相关的疾病;继发性是指由其他基础疾病或药物导致的PLT减少。ITP的诊断目前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除了进行骨髓穿刺、骨髓活检以及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外,推荐患者进行PLT抗体的检测和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测定。治疗方面,对于有出血倾向或症状的患者,应将PLT提高到安全水平(≥50×109/L),防止严重出血,降低病死率。国际上对于ITP的一线治疗方案主要为糖皮质激素,二线方案包括脾切除术及利妥昔单抗等,三线方案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PLT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5-6],紧急治疗方案主要为PLT输注、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或)甲基泼尼松龙[7]。我国2015年新版共识[4]将大剂量地塞米松作为初诊成人ITP一线治疗的首选推荐,并加入了促PLT生成药物(如TPO),主要是因为促PLT生成药物起效快(1~2周),疗效确切。
AIH本身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继发PLT减少[8-11];且本例患者病情已进展至肝硬化阶段,既往CT提示脾大,故本身存在脾亢等导致PLT降低的基础。而ITP是临床排除性诊断,故诊断为原发或继发性PLT减少存在一定困难。但是,既往研究[12-14]显示,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继发性ITP患者的PLT减少并不理想。本例患者予输注PLT、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及使用促PLT生成药物均无效,在分析病情时,注意到该患者入院初期在妇科输注红细胞悬液时,为了避免输血反应曾采用了地塞米松5 mg静注,次日化验血PLT一度从入院时的2.40×109/L快速上升至45.40×109/L,后又迅速下降,提示可能对激素敏感;在后期应用地塞米松及泼尼松龙后患者获得了持续而良好的应答,故患者为AIH继发所致可能性不大。患者本次以月经期出血不止为临床表现,在就诊过程中,血常规提示PLT突然呈孤立性减少,WBC和RBC较其基线水平波动不大,而肝功能在PLT减少的同时并无明显恶化,因此不能用肝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如脾亢等)去解释PLT减少的原因。经进一步骨髓涂片检查以及应用激素治疗有效等综合判断,可认为患者在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合并原发ITP。本例患者虽抗PLT抗体阴性,但不能除外假阴性情况存在。患者出院时PLT即恢复其基线水平,目前随访患者,病情平稳,可见对于此类患者,长疗程激素治疗效果显著。通过上述回顾病例,提示当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PLT呈孤立性的突然下降,并与肝功能变化不平行时,应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存在,尤其是发生ITP的可能性,及时针对性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