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的护理

2020-12-20王立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哺乳筛查部位

王立萍

(吉林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吉林 吉林 132001)

新生儿出生缺陷是导致儿童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先天性缺陷在儿童死亡原因中占比较高,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利用新生儿疾病筛查能够及时的发现苯丙酮尿症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避免新生儿出现智力障碍和身体障碍情况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主要通过足底采血的方式对检查样本进行收集,也就是血片采集。由于采集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可能会损伤新生儿身体组织,导致局部水肿,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1]。所以为了使血片合格率和筛查率得到提升,需要做好足底采血期间的护理工作,具体护理过程如下。

1 采血前的护理工作

1.1 室温控制和人员准备

所有采血工作人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后,才可以对新生儿进行足底采血,在正式采血之前要按照相关规定将采血卡片填写完整,并做好其他准备工作。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好,外界温度容易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旦室温过高或者过低时,会造成局部血流量匮乏,使采集的血斑偏小,甚至会引起标本的凝固,影响采血效果,所以,要保持室温在26℃~28℃之间,而足底水温应当保持在38℃~42℃之间。

1.2 采血针的选择

血片采集作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内容,血片质量对筛查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血片采集过程中,除了要确保采血部位选择的合理性,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采血针。选择直径小、切口特殊的采血针,能够减少对局部皮肤的损伤,提高血量丰富度和一次性成功率,使新生儿的痛苦得到减少。

1.3 采血时间的选择

采血时间的合理性对采血一次性成功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防止由于采血过早导致新生儿发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假阳性情况。根据有关规定,新生儿采血时间一般在新生儿出生72 h之后和20 d之前,同时哺乳次数达到7次,且在采血前让新生儿沐浴并进行足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有报道指出,在哺乳后,新生儿血压循环的血容量会在1 h左右达到最高,所以在采血之前应当进行1次哺乳,如果不哺乳,容易导致苯丙酮尿症假阳性,而哺乳量不足,容易导致苯丙酮尿症假阴性。

2 采血中的护理工作

2.1 定位采血部位

为了提高采血成功率,需要科学定位采血部位。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中,规定要在新生儿足跟内侧或外侧进行采血,按照解剖学特点分析得出,与足底内侧缘相比,足底外侧缘血液循环更加丰富,可以将足底浅静脉作为采血部位。

2.2 进针的方法

进针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直刺进针法,另一种是斜刺进针法。在抽血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定,减少新生儿感染率,同时要做好足底皮肤的消毒,做好三查七对,避免出现重复采血情况增加新生儿的痛苦。

2.3 采血标本的评价

安排经过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人员负责验收采血标本。对血片的质量进行检查,并进行采血卡片内容填写的核对工作。血斑的合格标准如下:(1)任何一个血斑直径都超过8 mm;(2)正面血斑和反面血斑直径应当相同;(3)血斑较容易洗脱;(4)血斑没有渗血环;(5)没有发生重叠和污染。

3 采血后的护理工作

3.1 采血部位护理和观察

在完成采血工作之后,要对采血部位采用棉球进行轻压,避免持续出血,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胶带将棉球固定起来。告知新生儿家属,在完成采血后的6 h内,不能够接触水,以免发生感染情况。在采血第2天对新生儿足底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瘀斑或水肿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2 血片保存和递送

在完成血片采集工作后,要妥善保存采集的血片。让其自然晾干,避免阳光直射和其他污染;禁止重叠放置血片,应当头尾交叉放置,减少血片之间互相污染的情况;对于没有晾干的血片禁止斜放,防止血液发生渗漏;在血片完全干燥之后转入专门的储存袋中,并保存在冰箱内,温度保持在4°为宜,为后期复查做准备[2]。在采血后5 d内递送滤纸干血片。

4 结 语

作为现代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新生儿疾病筛查能够促进优生优育,减少新生儿先天性缺陷,对提高我国人口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为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准确性,必须要做好足底采血护理工作,从采血前、采血中以及采血后等多个阶段着手,提高采血工作的效率,使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哺乳筛查部位
会哺乳的树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应该如何准确划定产前遗传筛查范围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喜欢什么
与乳母谈哺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