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三重逻辑
2020-12-20刘菲菲吴家华
刘菲菲 吴家华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1)《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第1版。这一重大论断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纳入我们党领导的社会革命谱系,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变世界”的革命本质,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意志和革命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内涵,梳理把握这一革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理解,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逻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和继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先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了强大生机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揭示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逻辑,就是要围绕“革命从何而来”的问题,阐明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与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之间的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更加清醒地认识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在处于什么方位、肩负着什么样的历史使命等问题,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革命传统一脉相承。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512页。。鸦片战争的炮火使近代中国饱受磨难,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在民族危亡之际,我们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人民被殖民被奴役的历史。建国以后,我们党在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同时,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场伟大革命成功开创和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稳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些历史性的革命前后相继、层层推进,推动我们国家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最终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革命主体一脉相承。“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农民阶级为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参加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夺取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动员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工商业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平稳的方式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为新中国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发源于农民自发的包产到户,展开于广大农民兴办的乡镇企业,“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4)《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0页。。我们党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总结提炼人民群众实践经验,优化方针和政策,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最终汇聚起势不可挡的改革浪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一场伟大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而且是我们党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依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是完成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关键。
革命领导力量一脉相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5)《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3页。。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创立了自己的军队,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积极争取、引导、联合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革命的领导开始转为对国家一切工作的领导,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践成功的根本保证。面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艰巨任务,习近平更加突出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通过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政治保证。
革命理论一脉相承。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近百年的伟大社会革命并不断取得伟大胜利,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举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用以指导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实践,同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党的七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之结晶——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顺应时代要求、实践需要和人民意愿,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铸造的革命精神的发扬、革命理论的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
革命精神一脉相承。革命精神是激励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相继形成了包括底蕴深厚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以及伟大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内的一系列精神谱系,虽然这些精神在具体内涵上有所不同,但都以其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牺牲为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正是依靠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国人民才没有被恶劣的环境、强大的敌人摧垮,才能一次次在挫折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令人惊叹的胜利奇迹。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革命精神的高度浓缩。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革命精神的弘扬,强调“不要忘了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了我们是革命者”(6)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日第2版。,要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提出“革命理想高于天”,要“勇于自我革命”。我们党大力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就是要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力量,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奋力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力量和勇气,从而将革命工作进行到底。
尽管每次伟大社会革命的目标、对象、任务和具体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以人民为主体的、实现社会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实践,都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解放。社会革命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和继续,又赋予革命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二、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理论逻辑
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是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革命,革命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涉及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方面,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总体性革命。揭示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理论逻辑,就是要围绕“革命是什么”的问题,阐明革命的实质内涵和时代特征,把握革命的客观规律,为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提供理论指引。
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革命。这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变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补齐高质量发展的弱项短板,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质量变革是主体。质量变革主要解决产品、服务的品质提升和整个经济结构优化与层次升级问题。2017年9月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坚持质量强国战略,规定了质量变革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要举措,是指导质量变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效率变革是主线。效率变革主要解决经济效益问题。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投入产出比较的竞争、效率高低的竞争。一方面,要着力减少无效供给,通过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与创新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要破除制约效率提升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动力变革是基础和关键。实现动力变革,关键要抓住创新这个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革命。这是制度体系的变革,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一方面要靠完善的制度,另一方面要靠强大的制度执行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也要看到,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相比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高度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使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形成更完善更优化的、最终能协调高效运行的整体,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革命。这是新时代主要任务的变革,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革命的发展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变化为主要依据,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也随之改变,社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必须深刻领会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准确把握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对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是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革命。这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革,目标是不断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综合国力是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基础。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增强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开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都有了明显提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国际话语体系中“西强我弱”的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不少方面还没有话语权,甚至处于“无语”和“失语”状态。(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10页。新时代,要在全球治理中有效扩大和提升我国影响力和话语权,就要从打造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着手,既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增强中国话语的底气,也要精心构建话语体系,“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我国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8)张新平、庄宏韬:《中国国际话语权:历程、挑战及提升策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的革命。“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9)《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第1版。我们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和推动伟大社会革命,是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显著特征和客观要求,也是将社会革命持续推进并最终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对重大风险、重大考验,以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政治勇气和使命担当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保证了我们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的来说,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具有崭新内涵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是通过国家政权更替造成社会形态更替的疾风暴雨式的政治革命,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它不是以往社会革命的简单延伸,而是以新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着力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并以党的自我革命为引领的新的社会革命;它不是对社会现存体制机制的弱点和不足的小修小补,而是体制机制的深刻转换和创新;它不是某一个领域、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一场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在内的全面变革;它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关系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是一场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大社会革命。
三、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逻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奋力把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推向新境界。揭示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逻辑,就是要围绕“如何革命”的问题,阐明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要求和现实路径,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
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的根本方向。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党的十九大用“八个明确”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又以“十四个坚持”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就是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主线。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四个自信”增强推进社会革命的政治定力。要坚持底线思维,能改的坚决该,不该改的坚决不改。凡是有利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举措,都要充分肯定、着力推进;凡是有损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行为,都要明确反对、坚决制止,保证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火车头始终行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上。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进理论、实践、制度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辉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就是要回归革命初心,将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始终倾听和把握人民的改革心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自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改革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以广大人民的需求为最大关切,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为改革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紧紧依靠人民,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民众诉求,吸纳民众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持人民是价值评判的主体,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当作“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10)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1日第2版。,当作衡量社会革命成败得失的根本尺度,努力使各项工作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根植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在社会革命中发挥着价值引领和理论支撑作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更加深入、更加激烈,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多样多变,迫切需要先进文化的指引。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尤其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通过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主流意识形态将各种思想观念整合起来,形成推进社会革命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革命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关键要找准价值契合点和发力点。要以富强、公正、和谐的价值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提高发展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目标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变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彰显;以文明、和谐、平等、公正等价值诉求引领社会治理体系的变革,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富强、和谐等价值旨归引领国际话语权的变革,牢牢抓住时代发展主题,提高中国话语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办好中国的事情,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关键。党的领导是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领导的事业更伟大,面临的任务更艰巨,正处于“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期,这对党的领导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健全党中央实行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要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领好航、把好舵、当好先锋。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对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对已经完成的改革任务进行梳理和总结,又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解决好“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实现制度建设上的守正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政府和市场各发其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育时代新人为根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和民生保障制度,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总之,要通过全面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