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的重要价值
2020-12-20袁艳萍
袁艳萍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高度重视我国的文艺创作,他多次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要将人民需要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4 年10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的座谈会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1]这明确了我国的文艺事业要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是繁荣发展我国文艺事业的基础,更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需要。
一、传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人民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人民性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的实际对其进行了创新性发展。
1.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无产阶级运动中认识到人民与文艺的关系
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与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提出文艺创作要表现一定的人民精神。无产阶级运动与共产国际运动早期,在经历过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工人运动后,马克思与恩格斯都充分认识到文艺的重要作用。例如,1844 年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起义工人受到革命战歌的鼓舞,奋起反抗剥削者、资本家。虽然起义受到镇压,但文艺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与教训时,马克思与恩格斯意识到人民在其中的重要力量,人民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且是文艺创作的来源。因此,他们认为文艺创作应该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并指出:“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2]
2.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认识到人民群众与文艺创作的重要联系。他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人民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艺术必须深深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间,为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必须从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愿望方面把他们团结起来并使他们得到提高,从而唤醒群众中的艺术家。”[3]这表明,列宁对于文艺创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外,列宁在探索发展道路中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文艺创作的党性,认为文艺创作应该是为党服务的,应该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这一新的认知使文艺创作思想得到历史性飞跃和发展,并且为马克思主义继承者提供了理论指引,也让文艺思想中的人民性得到无产阶级的重视与发展。
3.习近平在传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强调,“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4]要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创作出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就要坚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一思想不仅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人民性思想,而且在新的时代征程中进行了创新性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同时,习近平也多次阐述文艺创作要处理好党性与文艺的关系,人民与文艺之间的关系,指出文艺创作既要以人民为主,又要不拘谨于框架中。由此可以看出,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承,同时又随着社会的演进,对其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二、继承与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表示我们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与保存下去,这无论是对我国来说还是对世界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中,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也在我国很早以前的优秀文艺作品中就有体现。
1.我国古代文艺创作体现的人民情怀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不乏各种优秀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还是戏剧、书法等作品,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艺品质与人民情怀。在中国古代众多文艺创作中,部分文艺作品呈现出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切与同情,反映出人民大众的现实需要与精神需求。例如,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诗经》,这部作品中有反映农夫艰辛劳作的《七月》,有体现战争生活的《采薇》,有刻画人民爱情生活的《关雎》,有描绘游牧民族放牧生活的《敕勒歌》,以及歌颂女性英姿的《木兰诗》等,都是从人民生活中产生的。[5]这展现了人民群众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以人民生活为主的文艺作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唐朝以后,更多关心人民疾苦生活的作品相继出现,有白居易的《卖炭翁》,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优秀文艺作品,都深刻展现与描绘了人民心声。
2.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继承与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在多次讲话中都明确表示,我们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中要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作品,创作出人民满意的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关心。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多次运用古人的诗词,在其中提到了老子、孔子、屈原、李白等文人,并使用了国内外名人的作品阐述在文艺创作中人民的重要性。他强调:“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6]体现出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从中华优秀文明成果中汲取智慧,结合新时代文艺创作方式,创作出符合人民需要的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方向。
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
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进行了丰富性开拓。
1.毛泽东文艺思想中体现的人民性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而发展的成果。他经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文艺思想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行高度总结和概括,认识到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主。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入人民群众中,多次对人民生活进行调查和研究,立足于中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文艺创作方面形成体现出人民性。1942 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文艺的中心问题是“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7]而且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口号。
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针对文艺创作方面出现的问题与情况,毛泽东提出适合国情的“双百”方针,即“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他强调文艺创作要不断创新,要全面吸取国内外优秀作品,集百家之长,创作出人民满意的文艺作品。毛泽东文艺思想中体现的人民性,首次确立了文艺创作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并将这一观念付诸实践,从根本上实现了理论创新。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文艺遭到严重破坏,被反革命集团利用,阻碍了文艺创作也背离了毛泽东所提倡的人民性,但前期发展的成果是不可否认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中体现的人民性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领导的中央集体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造成的混乱状况进行调整。邓小平指出应该继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深刻总结,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将社会主义建设转到正轨上来。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出文艺创作应该继续坚持双百方针,主张文艺创作应该回归到人民中去,并且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8]邓小平作出的决定,使文艺创作的方向走上正确道路,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道路。
江泽民立足于世纪之交,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邓小平文艺思想为基础,坚持文艺思想中的人民性,指出文艺创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他强调文艺创作应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9]胡锦涛则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他认为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中不仅要为人民服务,还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进入新的时代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同时,他还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10]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的最新成果,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强调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问题,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文艺引导人民,以人民推动文艺,让文艺工作者在人民事业、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道路中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这使党和国家的文艺工作事业有了坚定的方向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从文艺与人民的辩证关系中给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文艺创作来源于人民,人民在生活中也离不开文艺,文艺创作只有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把握好创作的方向,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一脉相承,同时又与时俱进,这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思想。
四、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艺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我国发展要求得出的理论成果,这符合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
在党的八大上毛泽东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1]改革开放后,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进一步阐述。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变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这种变化是关系我国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意味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我国国情的重大变化使人民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提出了新需求。
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看,我国近几年的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需求也有所提高。从近几年的电影、旅游、歌曲等方面的变化来看,人民大众对文艺作品提出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需求。
2.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包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领域。而文化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就要在文艺方面做好工作。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这种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发生横向变化时,也对高度提出了要求,对文艺的质量、品味、风格的要求也更高了。文艺工作者应该紧随时代步伐,紧跟人民需要,反映人民现实心声,才能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创造出优秀作品。正如习近平所言:“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13]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提出来的。
五、结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展现的人民立场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从现实的人民需要出发,反映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变化,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动力与创作方向,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发展指向,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