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研究

2020-12-20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空巢子女养老

张 京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0)

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关乎国家民族未来和百姓福祉的现实问题。国家统计局于2019 年2 月28 日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60 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已达到2.49亿,占人口总数比例的17.9%,其中达到和超过65周岁的人口数为1.67 亿,在总人口占比11.9%。在刚刚过去的2019 年,中国60 周岁及以上人口已增长至25 388 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18.1%。据估测,2025 年,60 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 亿,我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2040 年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河北省是老年人口大省,据估测,到2025 年,河北省年满60 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将突破2 500 万,2035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30%。目前,河北省虽然没有城市空巢老年人的准确统计数据,但据已有的全国城镇空巢老年人的数据统计推测,河北省城市空巢老年人的比例也应接近或超过50%左右。在日益庞大的河北省城市空巢老年人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是有文化有技术的空巢老人,他们的物质生活大都有可靠的保障,相比之下,他们对精神需求有更多的追求。

一、数据和样本来源

作为本文样本的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0 周岁及以上,居住在城市,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有高级职称,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人群。这部分老年人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较强的养老消费支付能力,而且子女大都不在身边,离退休后对自己的老年精神生活普遍有较高的追求。要满足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就必须先了解这部分群体的精神需求状况。本课题组于2019 年5 月采用随机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对石家庄市的2 所高校和2 家科研院所进行了走访调查。选取高知空巢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出300 份问卷,回收300 份,回收率100%。从样本的性别上看,50.54%为男性;49.46%为女性。从样本的年龄上看,60—69 岁的老年人占比57.51%;70—79 岁的老年人占比38.58%;8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3.91%。从学历上看,大专学历的老年人占16.94%,本科学历的老年人占64.50%,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老年人占12.61%,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占5.95%。

二、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分析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明确指出,人类需求有五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是精神需求。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在物质生活普遍较丰裕的前提下,迫切期盼情感交流、文化娱乐、知识教育、人际交往、自我实现、政治参与、潜能发挥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需求的满足,但现实却不容乐观。

1.与子女分离的居住环境导致情感孤寂

调查中发现,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的比例为85.95%,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知空巢老年人大都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不愿意和子女居住在一起。调查统计显示,有45.95%的高知空巢老人倾向于选择与子女分居养老,且老年人年龄越小,这种选择的比例就越高,也有一部分老年人表示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欠佳时,愿意选择与子女同住养老。另一方面是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距离子女生活工作的地方较远,客观上促使老年人倾向于选择独居养老或机构养老。调查中发现,40.27%的受访者的子女工作生活在国内的其他省份,29.05%的受访者的子女在本省的其他地方居住,30.68%的受访者的子女求学或工作在国外。总之,高知城市老年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地选择与子女分离,“空巢”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窘境。诚然,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相比其他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群体有更多的方式排遣孤寂,但对于相对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的高知城市老年人而言,与子女分离的居住环境,依然会使他们感到晚年生活的孤独和空虚寂寞。

2.与社会疏离的离退休生活导致心理落差

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离退休前长期从事教育、科研或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为教育和科研工作作出不同程度贡献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价值和人生追求。对于离退休后的生活,虽然已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但仍然难免会感到失落。调查中发现,40.17%的老年人希望离退休后,仍然可以为社会发挥余热,如返聘、做顾问、参加社会公益等,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离退休后,因身体机能的衰退、病痛的增加,与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的交流日渐稀少,与社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像在职时一样自我实现的机会渺茫。因此,对于仍希望自己被社会需要,继续实现人生价值的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而言,难以获得自我满足感,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尤其是一些高知老年人因自身的性格习惯使然,不善于与人交往,会更易感到情感空虚落寞。

3.文化需求的难以满足导致空虚无聊

对于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群体而言,精神文化层面需求的满足是体面养老、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但现实却是,有部分老年人进入了老年大学学习,但由于招生规模和招生数量的限制,大多数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仍是留在家中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做家务等,即便外出,活动也仅限于购物、在公园与人聊天、散步等。与社会的日渐疏离,单调枯燥的日常生活,再加上日渐年老体衰,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时常会感到苦闷孤独。调查结果显示,87%以上的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日常活动就是买菜做饭、看电视和与同龄人聊天,超过55%的老年人常常会感到无所事事、生活无趣。78%的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对社会提供的精神文化养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不满意,认为不能满足需求,希望政府大力发展老年人文化娱乐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良的文娱环境支持,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文化生活的需要。

4.对自身健康的担忧导致恐惧不安

目前,相对于河北省50%左右的老年人处于空巢或留守状态,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比例更高。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子女不能时常回家照顾父母,通常会选择电话、网络、微信聊天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调查结果显示,与子女电话或微信沟通的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达61.12%,与子女面对面沟通的占10.73%,网络沟通的占28.15%左右。由于子女无法长期陪伴,而自身由于年老体衰,身体的各项机能不断下降,晚年的健康问题令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担忧不已。汇总调查的多项结果显示,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占比39.97%,基本可以自理的占比48.62%,身体基本无虞的占比45.55%,但统计结果仍然显示,受“三高”困扰的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占比30.13%,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占比13.21%,有视听障碍的占比17.28%。这些患有慢性病的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尽管都享有省级或市级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障,且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甚至有较多护理常识,但仍会担忧现有病情加重或疾病突发时,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无法第一时间就医治疗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1]

三、解决高知城市空巢老人精神需求问题的建议

1.提升健康服务保障水平

老年人心情愉悦、安享晚年,需要安全高效的健康服务保障。针对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的健康需求,首先,要认真落实“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形式多样的医疗联合体建设,三级公立医院全程参与、发挥积极引领作用,通过考核和激励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医。其次,为高知城市空巢老人安装紧急呼叫救援系统,社区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或居委会作为接收终端,安排专门人员电话接听、定位,对突发疾病或出现意外情况的老年人及时进行救助。再次,安装智能家居服务终端,利用家电智能化控制、人机交互智能控制、自动检测报警等功能,为高知城市空巢老人提供便捷舒适的居家安全保障。最后,帮助老年人配备家庭急救药品,组织开展突发疾病的救护知识和必要的操作技能培训,以备情况紧急时及时进行自救。

2.确保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举措落实到位

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群体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丰富,重视晚年精神生活的品质,社会各方应积极谋划,为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提供和组织文化娱乐、情感交流等方面的服务。首先,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建设。政府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还应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加入,并给予财税政策方面的支持,通过多种形式,助推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设施的建设,如社区图书阅览室、台球室、象棋室等,尽最大努力满足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群体对文化设施的需求。其次,有条件的小区、物业可以组织小型的兴趣班,邀请有兴趣、有才能的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作为志愿者加入进来,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再次,针对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群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阅读交流分享会、书法绘画大赛、舞蹈歌唱比赛、诗歌朗诵会等,为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群体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最后,鼓励、吸引各种社会力量来创办、联办老年大学和终身学习在线,为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

3.家庭要给予亲情关怀和精神慰藉

百善孝为先,满足城市空巢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子女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随着年老体衰、各种病症缠身,老年人尤其是高知城市空巢老人往往会更容易产生孤独、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作为子女,应对老年人进行耐心的安抚和劝导。有条件的子女可以带老人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既开阔老年人的视野,又能让老年人愉悦身心、精神舒畅。[2]

4.老年人要积极自我养老

首先,高知城市空巢老人应打破传统的养老观念,从“养儿防老”转向“自我养老”,积极培育新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如参加社区教育、远程教育、老年大学的学习,既充实了晚年生活,也远离了孤独寂寞。同时也增强了独立意识,减少了对子女的精神依赖。[3]其次,积极参加老教育工作者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老年人组织,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智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能培训,发挥自己的余热。再次,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关心爱护教育下一代、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参与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改变老年人与社会疏离的状态,重新认识自我,延续人生理想抱负,体现自身价值和尊严,收获人生幸福和精神快乐。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包括高知城市空巢老年人在内的所有老年人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理应受到尊敬和关爱。让每一位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还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安享幸福快乐的晚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空巢子女养老
养老生活
疫情来袭,“空巢”老人如何空巢不空心?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空巢生日不孤独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