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应用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实际效果
2020-12-20朱淑玲
朱淑玲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700)
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病,好发于广大老年人群体,其病因机制在于患者心肌需氧量超过冠脉氧气供给,进而诱发心肌缺氧及缺血[1]。由于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硬化并形成斑块,同时病程时间长,患病期间受到病痛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不佳,因此除了需采取规范化治疗外还需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本文旨在分析通过开展护理干预对于老年人心绞痛患者改善其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2月的76例心绞痛老年人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21/17,年龄区间处于62~79岁,均值(70.4±1.3)岁。对照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20/18,年龄区间处于61~82岁,均值(70.6±0.9)岁。两组线性资料比较,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患者于治疗期间仅开展常规护理,主要措施有做好老年患者的服药指导和常规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1)首先,护理人员在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同患者的主动沟通,详细了解其心理状态以及兴趣爱好等,并结合其产生负性情绪的根源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帮助老年人维持积极乐观心态,并能够树立康复信心,尽力尽快拉近与老年人间的心理距离并获取其信任;(2)需要在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对其心率、血压等指标波动情况进行密切监测,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与医生进行沟通;(3)护理人员需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及方式向老年人介绍心绞痛疾病的有关知识,帮助其提升对所患疾病的认知。同时使老年患者明确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进而帮助其恢复信心,改善其治疗依从性。在治疗期间,还须开展科学的康复指导来帮助其缩短治疗时间;(4)需要为老年患者营造舒适良好的病房休养环境,并帮助其逐渐适应院内环境。针对存在担忧恐惧心理的老年人,需要给予心理疏导,并在护理期间体现对老年患者的充分关爱及呵护;(5)加强老年患者的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叮嘱其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新鲜果蔬及粗粮,避免食用过于生冷和刺激性的食。同时加强适量的体育锻炼,可通过练习太极拳、快走和慢跑等方式来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1.3 评价标准[2]
分别利用汉密尔顿量表(HAMA、HAMD)对老年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程度予以评估,分值与患者的负性情绪均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s)描述,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在护理干预之前H A M A分值为(24.26±3.95),干预后分值为(12.03±2.51),HAMD干预前分值为(22.95±5.76),干预后分值为(11.04±1.15)干预分值均较高(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之前HAMA分值为(23.96±4.18),干预后分值为(19.76±3.14),HAMD干预前分值为(23.12±5.91),干预后分值为(2 1.0 2±2.7 5)干预分值均较高(P>0.05);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HAMA、HAMD量表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心绞痛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对于广大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患有该疾病后一方面需要接受规范化治疗,另一方面许多老年患者对于心绞痛缺乏了解,在治疗期间容易产生恐惧、担忧等负性心理,因而加强护理干预至关重要[3]。优质护理干预模式中,可将老年患者的需求以及疾病特点作为提供护理干预的出发点,并坚持人本原则能够采取科学护理措施,帮助其缓解负性心理情绪,对于改善其依从性以及提升治疗效果等具有重要作用。从本次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护理干预之后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也进一步证实,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人心绞痛患者治疗中临床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人心绞痛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