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刺参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20-12-20王丽
王丽
(威海市环翠区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 威海 264200)
刺参为海产珍品,位列“海产八珍”之首,营养丰富,是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海洋生物资源和名贵海水养殖品种,市场优势明显,保健效果显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健康食品的关注,刺参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
我国刺参的主要产地集中在北方辽宁、山东一带,而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自然条件优越,水质环境优良,海洋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威海就是刺参的主要产地,《威海市志》记载(县级市),“刺参旧称海鼠,威海为重点产区之一”,《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记载“威海沿海是中国原种野生刺参的原产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刺参已成为威海市最主要的海珍品增养殖品种之一,刺参产业也已成为威海市渔业与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经济的特色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
1 威海刺参产业优势及现状
1.1 产业优势
威海三面环海,拥有986 kg海岸线,约占山东省的1/3、全国的1/18,近岸海域总面积11 449 km2。威海兼有基岩、沙砾和淤泥质等多种类型海岸,深水岸线资源丰富,海湾面积645.87 km2,有大小海岛185个,近岸海域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海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一类和二类水质海域达到99.9%,其中一类水质海域达到87.9%,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逐年增加。威海濒临烟威、石岛、乳山三大渔场,是黄渤海两大海区众多经济鱼虾繁殖、越冬、索饵的天然良场及洄游的必经之路,水深15 m以内海域1 882 km2,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威海刺参出自北纬37度自然海域及沿岸滩涂池塘,近海海流畅通、水质清洁、盐度均衡、温度适宜。最适宜环境造就了海参中的上品—威海刺参,体型肥满、肉质厚实、营养丰富、弹性高、韧性大、口感极佳。
1.2 产业现状
1.2.1 刺参产业发展前景向好 根据农业部《渔业统计年鉴》分析得出,山东省、辽宁省是刺参养殖两大省份,其刺参产量之和占全国刺参产量的91.4%~98.1%,其中山东省刺参产量可占50%以上。2019年,威海市刺参增养殖面积发展到360 000×667 m2,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23 000×667 m2,浅海增殖区137 000×667 m2,年鲜参总产量达33 000 t,占全省的41%,全国刺参总产量的1/4;以海参为主的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2处,国家级海参原种场2处,国家级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刺参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企业和业户达到4 000多家,直接吸纳就业4万多人,仅刺参增养殖业就实现产值72多亿元,约占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的7.3%,海水养殖总产值的40%。全市已获得刺参生产许可证的加工企业有50多家,区域内刺参经销门店600多家。同时积极实施“互联网+现代渔业”战略,引导200多家渔业企业开办网上商城,进驻淘宝、天猫、京东、一号店等,推进产地和销地对接。
1.2.2 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威海市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制度、责任、监测、病害防控等六大体系;建立健全了从海参育苗、养成到加工的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体系;同时探索建立了海参质量追溯体系,基本实现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质量可追溯管理。积极推动海参企业参加山东省“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全省首批20家联盟成员单位中,威海市占据8席,占全省的40%。从近几年各级抽检结果看,威海刺参检测合格率位居全省之首。
1.2.3 区域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为促进威海市刺参产业持续发展,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海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意见》、《海参产业发展资金使用奖励办法》、《海参苗种产业发展奖励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加大对刺参良种繁育、健康养殖技术、模式研究及成果推广、“威海刺参”品牌直营专卖店等项目的资金扶持。同时,“威海刺参”品牌已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商标”,获准“中国地理标志”使用权,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2011年以来,连续开展对“威海刺参”品牌宣传活动。依托媒体广告、电子商务、展会展示、实体商城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有效提高了“威海刺参”区域性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威海海参养殖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目前“威海刺参”品牌评估价值为51.37亿元,成为品牌价值最高的海产品品牌。此外威海先后成功创建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远洋水产品加工与物流基地、中国休闲渔业之都和中国海参交易中心,获得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称号。
2 威海市刺参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威海是特色旅游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及生态环保工作的深入,许多海参池塘被整治,近海工厂化育苗的存在空间不断被压缩,为景观建设创造空间,便于更好地发展滨海旅游业,使得海参养殖水域不断缩减,海参育苗空间压缩,这些对海参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
2.2 种质质量日趋退化
长期以来,刺参苗种生产厂家多为盲目选择养殖群体进行累代自繁,致使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威海本地种参也没有长期的保护计划,自然刺参因污染和病害而呈现种群减少趋势,使用的种参很大部分是人工培育的,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威海育苗企业良种选育意识淡薄,经过累代养殖,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苗种生长速度缓慢,抗病能力下降,为刺参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2.3 养殖模式松散
近年来,虽然一大批规模大、管理规范的高新龙头企业应运而生,但是一家一户、设施简陋的育养方式仍然存在,总体格局是小、散、弱。大部分养殖散户的技术素质不高,对刺参养殖和管理中密度、水质和营养等关键管理技术并不了解,缺乏科学养殖和病害防治意识。养殖技术粗放,存在养殖密度过大、滥用渔用药物、随意使用添加剂和不规范投喂饲料的现象,造成环境恶化,疾病繁生,危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2.4 产品附加值不高
虽然威海刺参加工企业繁多,但仍以小型加工企业为主,规模化的加工企业主要有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双举海参、宫品海参、宇王集团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产品以干海参、即食海参为主,海参保健品、功能食品、美容产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缺乏,导致威海市海参产量虽高,但产品附加值偏低。
2.5 企业品牌意识薄弱
虽然“威海刺参”区域性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较高,但受传统渔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加上缺乏对品牌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很多渔业企业创建品牌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刺参企业品牌不多,严重制约了企业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升。
3 产业规划
3.1 建立高效生态增养殖体系
在沿岸海参池塘不断缩减的情况下,进一步开展高效生态增殖模式、技术及设施研发与示范应用。通过对增殖海域进行本底综合调查,科学规划增殖海区;做好养殖生物规格、密度、投放时机、影响成活率因素等研究以及针对不同生态环境下增殖效果的研究,建立高效生态增养殖模式。
3.2 进一步提升良种繁育能力
一是强化原良种场和种质资源保护建设,加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为海参增养殖提供优质种质;二是实施海参良种工程,加大优良品种培育、引进、改良、提纯复壮和推广力度,扩大海参工厂化育苗和海上网箱育苗规模,改善育苗设施和技术,提高海参苗种质量;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科技创新和示范引领,加快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的新型苗种生产基地,增强品种创新、扩繁生产和推广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水产养殖覆盖率。
3.3 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并举,提高产品含金量
加大引导力度,督促龙头海参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加强人员配置,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型人才,充实企业科技研发力量,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自有知识产权产品比重。利用我市拥有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两大高校以及靠近中国海洋大学的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4 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并重,提高品牌价值
以“威海刺参”区域品牌建设为突破口,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大力推进“威海刺参”品牌建设,叫响“威海刺参”区域品牌,从而带动威海刺参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引导企业转变思路,加大对产品研发、商标注册、品牌宣传的重视程度,增强品牌保护和宣传意识,积极打造企业自身品牌,增加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