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职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2020-12-20李文双李逸波张鹏辉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经营农民

李文双 李逸波* 李 洁 张鹏辉 高 波

(1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省农业厅科教处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 农民职业化的内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变迁,农民职业也发生了急剧分化,相当一部分农民逐步从单一的农业生产领域分离出来,从事农业以外的生产经营。关于农民职业化的具体内涵,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由于各学者研究方向不同,所持观点也有所差异。例如,孙迪亮[1]等认为农民职业化是指农民由一种身份标识向特定职业转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农民务农热情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农民职业素质不断提升等。郭智奇[2]等认为职业化的农民将从事农业生产,具有长期稳定性和较高的收入,来源不受任何行业的限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农业企业主、农民植保员、农机手、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都是属于职业农民的范畴。杨钧[3]指出农民职业化是农民需要经过市场竞争,具备一定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资格,与出身和地位无关,完全从职业的角度来组织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真正使农民成为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田园[4]提出农民职业化就是长期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职业农民,经过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使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并发展为市场主体。何李花[5]等人认为农民职业化就是以职业分化为基础,农民成为务农居民职业的代名词,不再是身份的象征,并将所有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工作者,统称之为“职业农民”。

各学者对农民职业化内涵的界定虽有所不同,但大抵都离不开以下几点特征:第一,从职业标识角度来看,职业农民不同于传统农民,其不再是子承父业的一种简单存在,职业化的农民将专职从事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不再是一种普通的身份标志,而是一种特定的职业标识;第二,从职业门槛角度来看,行业分工更细、更专业,职业化的农民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敢于创新与实践、以先进的管理理念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或某一环节,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第三,从经营方式和目的角度来看,职业化的农民主动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按市场的供求规律组织生产经营,有效的整合人力、土地等资源与要素,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据此,本研究认为农民职业化指农民专职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由一种身份标识向特定职业转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民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与专业生产技能、整合资源和要素进行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并且能够获得长期较稳定和较高的收入。

2 农民职业化的现实意义

2.1 职业化能有效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在农民职业化的过程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农民倾斜,二元户籍制度所导致的城乡差距将不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有效推进。职业农民接受教育培训、增长知识能力、开拓视野的机会将大大增加;职业农民与城镇职工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将逐渐缩小,他们与城镇职工一样享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保险等方面的保障,能够大大降低工作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处理等逐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职业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持续提升,各方面的权益必将得到有效保障。

2.2 职业化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与能力。能力与知识是制约农民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相关政策项目的实施落实之下,农民职业化的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与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一大批返乡农民工、创业青年、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也带动了农民年龄与文化素质的优化,越来越多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不断涌现,他们对农民职业有认同感,对农村农业有亲近感,能够把务农当成一份事业;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掌握了先进的专业技术,能够推动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应用;他们拥有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善于开展市场营销,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他们具备良好的协调发展能力,善于经营管理,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生产作出有效响应。

2.3 职业化能转变农民的小农意识。当前,我国农民数量规模依旧庞大,这就决定了小农户家庭经营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小农户的生产方式,导致部分农民依旧存在小农意识。具体表现在主体意识薄弱、经验主义、婚丧陋习等诸多方面。在农民职业化的过程中,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逐渐有了深刻体会,对农民身份进一步认同,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小农意识逐步淡化甚至消除。例如,职业农民能够自觉规范日常行为,参与公共事务,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能够在孝敬父母、尊重配偶、团结邻里等方面作出表率;在婚丧嫁娶方面也更为理性,避免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行为,在践行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2.4 职业化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发展前景向好,为农民职业化提供了新的契机。职业化的农民作为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者,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头人,能够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农业综合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经营效益;能够发扬“工匠”精神,广泛采用农业科技,推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能够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降低农业成本。总之,职业化能够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生产经营收入,实现增收致富。

3 农民职业化的路径

3.1 改革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现行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上的一个障碍[6]。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下,形成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人们的身份地位由此产生区别。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农民有时被迫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二元户籍制度下,农民在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都无法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因此,促进农民职业化的发展,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渐消除农业、非农业户口之分,建立公平合理的户籍制度,解放农村劳动力,使其能够自由流动,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需要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可将农业企业与组织中的从业人员纳入社保体系,使之与城镇职工一样享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保险等方面的保障,降低缴纳费用、提高保障水平,从根本意义上给予农民“国民待遇”,以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在更高的起点上为现代农业和农民职业化的发展构筑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制度。

3.2 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促进农民素质提升。农民职业化,从根本来说,就是要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只有懂技术、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才能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将知识与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经营,敢于创新与实践,带动更多农民共同致富。因此,应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明确重点培育对象、按需实施精准培训,重点培养有能力、有意愿参加培训的现代创新创业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并强化培训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需要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各地统筹利用好农广校、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等教育培训资源,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学会等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工作中来;需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不断提高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需要强化延伸跟踪服务,对参训农民给予政策资源倾斜支持等。通过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有力地促进农民职业文化与技能素养提升,从而推进农民的职业化。

3.3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农民职业化必然伴随着土地规模化和集中化经营,因此,农民职业化必须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制度改革为前提。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机制,既能够促进许多并无务农意愿的农民流出土地,改变农民兼业化状态,解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还能促进职业农民流入土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农民职业化提供前提条件。因此,应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可以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制,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将土地折股量化、确权到户,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分配;以承包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通过自营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等[7]。建立传统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流出机制,职业农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进入机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民实现职业化的重要路径。

3.4 加大惠农强农支持力度,推进经营效益提升。实现农民的职业化,最重要的是要让农民在拥有从事相应职业所要求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获得长期稳定且较高的收入,使之从职业化中获得不断的动力,因此,需要加大惠农强农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经营效益提升。进一步加大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促进农林牧渔结合发展、种养加销一体发展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农民在乡村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规范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各类经济组织的发展,切实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物资以及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农民有效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完善财政、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满足农民对土地与资金的需求,推动农民生产经营收入持续增长,在农民生产经营效益提升的过程中,促进农民职业化的稳定发展。

3.5 拓宽宣传渠道,关注农民职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从事农业后,对农村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对农业生产经营有了更大的热情,更加热爱农民这份职业。政府部门应重视职业农民典型的宣传工作,扩大宣传渠道,搭建宣传平台,营造良好的农民职业化发展的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职业农民,带动更多农业院校学生、优秀青年等加入职业农民的队伍,促进农民职业化。可通过组织优秀职业农民评选、职业农民技能大赛、职业农民培育成果展等形式,扩大职业农民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可利用网络直播、微博、报纸、电视、宣传栏等耳濡目染的宣传方式切实提高全社会对职业农民的认识程度,增强其务农热情和发展意愿的同时产生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农民自觉向职业农民看齐,切实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参与农民职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职业化经营农民
耕牛和农民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之道——连锁经营
加速职业化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