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
2020-12-20刘文科
刘文科
(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甘肃 酒泉 73620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消化科疾病,死亡率约为20%[1]。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的特点,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同时伴有比较严重的胃肠功能损害,为减少胰腺分泌,需禁食以减轻对胃肠道造成的负担,但禁食时间过长又容易造成机体营养状况恶化,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死亡,所以给予其营养支持非常重要[2]。此次研究主要分析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SAP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之间收治的70例SAP患者,采用抽样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30~74(46.25±6.56)岁,病因:暴饮暴食8例,胆源性胰腺炎13例,酒精性胰腺炎10例,特发性4例;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32~75(46.18±6.47)岁,病因:暴饮暴食7例,胆源性胰腺炎14例,酒精性胰腺炎9例,特发性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与病因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组行肠外营养支持,经中心静脉穿刺管给予肠外营养,根据其具体情况于24~48 h配置营养液(成分主要为脂肪、氨基酸类似物、葡萄糖、少量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物质),为其提供肠外营养,使用Harris-Benedit公式计算每日所需能量,氮源为氨基酸,胰岛素、糖量比为1:4,热氮比150:1。如合并有高血脂,注意慎用脂肪乳,以避免加重胰腺炎病情,营养支持易葡萄糖为主。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后,根据其病理状态、代谢状态及胃肠道功能,合理选择时机(肛门排气后或肠蠕动功能恢复后)实施肠内营养。于胃镜辅助下经胃幽门将鼻肠管插入屈氏韧带下方。以500 ml/d为初始剂量,随后持续增加至2500 ml/d,直至改为经口进食。
1.3 观察指标
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Alb)、尿淀粉酶(U-Amy)与血淀粉酶S-Amy。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腔感染、消化道出血及器官功能衰竭等。
1.4 统计学分析
用软件SPSS 21.0处理各项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x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P<0.05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Alb(33.68±3.71)g/L、U-Amy(308.67±30.18)U/L与S-Amy(168.73±20.78)U/L,对照组Alb(28.79±3.67)g/L、U-Amy(365.84±32.48)U/L与S-Amy(285.78±43.16)U/L,观察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5.543,P=0.000;t=7.628,P=0.000;t=14.456,P=0.0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2/35),腹腔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对照组为22.9%(8/35),腹腔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3例及器官功能衰竭2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4.200,P=0.040)。
3 讨 论
SAP病情危重、易感染,死亡率较高,其临床治疗必须禁食,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可以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提示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