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蔬菜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2020-12-20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浩任
文/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浩任
病毒病是高温季节常发的一类蔬菜病害,被称为蔬菜上的“癌症”。防治比较困难,一旦发生给蔬菜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一、症状
病毒病发生后常表现为花叶、小叶、蕨叶、生长点受阻、矮化不长等情况,病毒病一般有四大典型症状:花叶型、黄化型、坏死性、畸形型。
1.花叶型。典型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退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但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叶明脉,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结小果,果难以转红或只局部转红,僵化。
2.黄化型。病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
3.坏死型。包括顶枯、斑驳环死和条纹状坏死。顶枯指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型,有时穿孔或发展成黄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叶片迅速黄化脱落;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枝条上,病斑红褐色,沿枝条上下扩展,得病部分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干。
4.畸形型。表现为病叶增厚、变小或呈蕨叶状,叶面皱缩,植株节间缩短,矮化,枝叶丝生呈丛簇状。病果呈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斑,或黄绿相间的花斑,病果畸形,果面凹凸不平,病果易脱落 。
二、发病原因
1.品种不抗病。有些蔬菜品种不抗病毒病,至使植株染病。
2.高温干旱。高温和干旱的环境下,作物长势一般比较弱,抗病抗逆能力差,植株更易感染发生病毒病。
3.施用氮肥过多。施用氮肥过多,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导致病毒病的发生。
4.土壤条件。土壤瘠薄、板结、黏重以及排水不良等影响作物正常生长,进而导致病毒病的发生。
5.害虫传播。蚜虫、蓟马、烟粉虱、灰飞虱等害虫在危害作物的同时,还可传播病毒,防治不及时,是病毒病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6.病残株传毒。已感染病毒病病株随意丢弃;携带病毒病的种子、种苗、砧木、接穗、块茎等,都会致使植株发病。
7.田间管理不当。有机肥施用少,植株根系浅,抗旱能力差,植株生长不良,抗病性差,在遇到不良环境条件下,植株很快发病。
三、综合防治技术
1.防治原则。毒病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原则。
2.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显著,在选购种子前,一定看清说明,选择抗病毒病能力强的品种,是防治病毒病较简单、有效的方法。
3.清洁田园。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减少传播病毒害虫的寄主;发现病毒株和病残体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深埋,防止病毒扩散。
4.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在播种前,对种子干热处理或用3%~10%的亚磷酸三钠溶液浸种10 分钟。洗净后播种,可有效防治病毒病;苗期使用微生物菌剂,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
5.促进植株健康生长。病毒病发生后作物很容易出现生长点受阻、不长等情况,可以使用一些植物源生长剂来促进作物健康生长;作物出现花叶、小叶、蕨叶等情况也是病毒病发生的症状,可给作物补充一些营养元素,改善花叶、小叶、蕨叶的情况,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6.加强田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微肥;加强栽培管理,定植缓苗后控水控温,小水勤浇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设施栽培的蔬菜可在棚室出入口安装防虫网,预防带毒虫害入侵,加强棚室前后通风,中午高温时段全棚覆盖遮阳网;露地高温、干旱出现时,采取灌水降温;大雨过后及时排水。农事操作时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消毒,防止病毒通过使用工具传播。
7.防治害虫传播。(1)物理防治。在菜田张挂黄板、篮板诱杀蚜虫、烟粉虱、灰飞虱、蓟马;悬挂银灰色塑料条或银灰色地膜覆盖驱避蚜虫。(2)药剂防治。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000 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0 ~6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 ~2000 倍液,喷雾防治。
8.药剂防治。病毒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在病毒高发期,可用2%的氨基寡糖素水剂800 倍液喷雾预防。在病毒病发生期间,可用20%的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吗呱.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8%的宁南霉素水剂800 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