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2020-12-20宋爽
宋 爽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发病比例会不断提高,对患者的危险也越大[1]。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脑梗死早期治疗方式,目前已经在该部分患者治疗中得到运用,,为进一步提升该治疗模式的效果,我院就细节化优质护理模式运用到患者治疗中,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本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所接诊的患者中抽取300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8 0 例,女7 0 例,年龄61~79岁,平均(71.02±1.48)。观察组中男88例,女62例,年龄在60~78岁,平均(72.83±1.68)。对比以上数据,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实验前,护理人员均须要对其进行实验内容培训,在其表示明确知晓细节化优质护理并签署实验同意书术后,方可开始进行实验。
1.2 方法
实验中医护人员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在护理过程中做好患者的生理指标监控,预备脑梗复发以及相关病症的相应方案,并对其进行基础的心理护理,适当的为其解释病症情况以及相关知识,鼓励其求生欲望,同时将对其使用药物和药效进行记录,及时解答患者对治疗、恢复措施的疑问,告诉其禁止和限制事项。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进行运用,如下:
(1)对住院环境进行优化。需结合患者住院时间段内天气情况针对病房温度、湿度等进行调节,同时可在病房中放置部分绿色植物,达到优化住院环境的目的。此外,可在病房或者医院走廊等部位张贴部分指示牌,帮助患者对脑梗死、静脉溶栓等医学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促使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专业性以及医护人员对其的重视。
(2)心理疏导。该症病发多较为突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有畏惧、担忧等不同负面心理,为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以稳定心态接受各方面治疗。因此除了基本的沟通交流外,还需要去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原因,并针对性的进行处理,通过语言鼓励或者讲解部位治愈病例等方式,帮助其树立治愈的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接受各方面治疗。
(3)细化日常检查。结合实际可知,该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护理人员需每日针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是否存在有药物过敏的情况,且需要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有穿刺点出血或者皮下出血的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处理。此外,需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一旦自我感知存在有异常情况则需要立即向对应医护人员禀告。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中需对两组心理状态(SDS评估),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估)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SDS评分上,观察组平均为(34.12±1.02)分, 对 照 组 平 均 为( 4 5 . 8 8 ± 1 . 5 5 ) 分,比较结果为P=0.0 0 2,t=9.0 8 2。在生活质量上,观察组平均为(66.77±1.39)分,对照平均组为(52.11±1.88)分,对比P=0.001,t=14.223。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4.67%(142/150),对照组为80.67%(121/150),比较结果为P=0.003,x2=7.302。
3 讨 论
在本次护理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施行细节化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得到缓解,分析是心理护理措施有效的解决了其产生心理负面情绪的原因,使得其治疗的配合度明显提升[2-3],而满意度明显上升,表示其病症获得明显的好转或是护理使其在疾病治疗期间更为舒适。
总之,基于该护理方案的多方面优质,可将该护理模式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治疗中进行运用,帮助患者进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