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家将人物事迹新探

2020-12-20康玉庆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杨家将契丹

康玉庆

(太原学院 旅游系,山西 太原 030032)

杨家将人物是宋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发现了不少有关杨家将的新资料,特别是考古资料,使得杨家将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文献、考古资料,就杨家将有关人物事迹作一新的探究。

一、杨业早期行迹考述

杨业早年在北汉政权中任职。史籍对其早年行迹记载甚略,直到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史籍才有他的详细记载。[1]218从青年时期入仕北汉到968年的十余年间,是杨业生平事迹中的空白。近读史书,发现了杨业早期行迹的若干线索,兹考述如下。

“杨业,……弱冠事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战奇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2]9303这是史籍对杨业入仕北汉初期情况的概述。北汉建雄军在什么地方?杨业的“骁勇”“奇功”“克捷”“无敌”,是在与谁的作战中表现出来的?

北汉建雄军为北汉皇帝刘继元在位时所建,地点在北汉与契丹交界的代州(今山西代县)。史籍记载“代州……五代末属于北汉,后周显德初侵北汉,得其地置静塞军,旋复失之,刘继元尝改置建雄军于此。”[3]280杨业归宋后,宋太宗以其“老于边事,洞晓敌情”,任其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2]9303据此可知,杨业弱冠事刘崇,任建雄军节度使后,到开宝元年(公元968年),一直镇守在北汉与契丹的边界代州(今山西代县)。

五代后期,后周与契丹均置有建雄军。其中后周建雄军在晋州(今山西临汾尧都区);[4]718;[5]164契丹建雄军地点不详,但都与杨业无关。前辈学者余嘉锡认为,杨业任建雄军节度使为遥领后周建在晋州的建雄军节度使,(1)余嘉锡:《杨家将故事考信录》,原载《余嘉锡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77年版,转引自蔡向升等主编:《杨家将研究》历史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此说值得商榷。

北汉建立之初,曾频频向中原王朝后周、北宋发动军事进攻,均遭失败。详细记载这段历史的《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典籍在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之前,没有只言片语提及杨业,显然杨业早期没有参与过对中原王朝的战事。

杨业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期间,是否与契丹有过战争?史载,杨业陈家谷兵败后被俘,辽将耶律斜轸曾指责其“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6]1303杨业入仕北汉到陈家谷被俘正好三十多年,说明杨业在北汉前期确实和契丹有过征战,其“屡战奇功,所向克捷”的战功和“国人号为无敌”的称号正是与契丹作战中表现出来的。

五代后期,北汉政权在代州险要地段修筑了许多军事堡寨,以抵御契丹入寇。北宋攻灭北汉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增加和强固。 “乾祐五年(公元952年)春二月,帝(北汉帝刘崇)置宁化军于岚州界,又置雄勇镇于其北”。宋太平兴国四年“改宁化军为宁化县(今山西宁武宁化乡),五年,复置”。 宋太平兴国七年,改雄勇镇为火山军(今山西河曲旧县乡)。“宁化军,本岚州地,刘崇置固军,太平兴国四年徙军城稍南改为宁化县”。[5]178旧通志:“北汉王钧天会元年(公元957年)城偏头砦于韩广岭之上,即今关城也”。[7]3398“皇祐中,韩琦经略河东,按行堡寨,多北汉名将杨业所度者”。[1]3710显然,无论是北汉,还是北宋,在与契丹边界州县修建的堡寨都与杨业有关。

杨业对契丹的态度,也是其早期抗辽的佐证。史书记载“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时契丹遣其将南大王来援,屯于太原城下,刘继业(杨业)言于北汉主曰:‘契丹贪利弃信,他日必破吾国。今救兵骄而无备,愿袭取之,获马数万,因籍河东之地以归中国,使晋人免于涂炭,陛下长享贵宠,不亦可乎?’北汉主不从。”[1]228

北汉虽是在契丹支持下建立的割据政权,但和契丹也有矛盾,矛盾尖锐时有可能升级为军事冲突。如“乾祐七年(公元954年),后周大举进攻北汉,围攻其都晋阳,契丹乘机抢掠北汉边界大量人口”[8]1485;北宋建立后,“契丹将通好与我(宋),遣使谕北汉主以强弱势异,无妄侵伐。北汉主闻命恸哭,谋出兵伐契丹”。[1]330在此背景下,杨业在代州前线抗击契丹是可能的。

二、杨重勋事迹考论

根据新发现的杨畋夫妻墓志的拓本,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第一代杨家将应该是杨业的父亲、五代后期的麟州刺史杨信。 “广顺二年(952)初,麟州土豪杨信自为刺史,受命于周”[9]9487。

欧阳修应好友杨畋之邀为他的父亲杨琪写的墓志中,则称杨家将的始祖杨宏信:“君讳琪,字宝臣,姓杨氏,麟州新秦人也。新秦近塞,以战射为俗,而杨氏世以武功,雄其一方。其曾祖讳宏信,为州剌史。祖讳重勋,又为防御使。太祖时,为置建宁军于麟州,以重勋为留后。后召以为宿州剌史,保静军节度使。卒赠侍中”。(2)《欧阳文忠公文集》卷29《供备库付使杨君墓碑》,转引自蔡向升等主编:《杨家将研究》历史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2页。

杨宏信,又名杨弘信,因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讳,宋代典籍改为杨信。杨重勋为杨信次子,杨业之弟。史载,杨信自为麟州刺史的同年去世,“子重训嗣,以州降北汉。至是,为群羌所围,复归款,求救于夏、府二州”。[9]9487“显德四年(957)十月,北汉麟州刺史杨重训举城降,以为麟州防御使”。[9]9573重训,即重勋,《考异》曰:“‘崇训’或作‘崇勋’,《世宗实录》作‘崇训’,后盖避(后周)梁王宗训改名也。”[9]9487按《考异》则“重训”当作“崇训”,又避北汉主刘崇讳,改为重勋。

五代后期的麟州,地处中原与契丹、党项交界处,经常受到西北游牧民族群羌之侵掠。杨信自为麟州刺史,归附中原王朝,得到了后周皇帝的正式任命。杨重勋继任麟州刺史后,曾经举州降北汉,投奔其兄杨业。因为此时北汉建立,隔断了麟州与后周的联系。当时看来,北汉也属中原政权。杨重勋归北汉,实属无奈,并非朝三暮四。其后,群羌再次围攻麟州,为了求救于属于后周的夏、府二州,杨重勋复归款于后周。直到五年以后,杨重勋才被后周正式任命为麟州防御使。

北宋建立后,杨重勋归于宋廷。北汉曾多次围攻麟州,均遭到杨重勋反击。“建隆二年(961)三月,北汉寇麟州,防御使杨重勋击走之。”[1]41“建隆三年(962)夏四月,北汉寇麟州,防御使杨重勋击走之。”[1]63

杨重勋两次反击北汉,受到了北宋朝廷的褒奖。“乾德五年(967)十二月,(北宋)置建宁军于麟州,以防御使杨重勋为留后。[1]197

但是,其后的一次鲁莽行动,使宋太祖赵匡胤对杨重勋产生了猜忌。原因是开宝二年(969)五月,宋太祖征北汉,在晋阳城下遭到了北汉政权的顽强抵抗,无奈退兵之时,杨重勋与时任府州刺史的折御勋“皆不竢诏来诣行在”,即在没有得到皇帝旨意的情况下,擅自到晋阳前线觐见。事后,“以权知府州折御勋为永安留后,上善其意,故有是命,仍并加厚赐遣还”。[1]223

“开宝五年(972)八月。建保静军于宿州(今安徽宿州)。九月,徙建宁留后杨重勋为保静留后。[1]289

杨重勋调任保静留后,实际上是明升暗降。留后,亦称节度留后或观察留后。唐代时设置,是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的代理职务。 五代仍沿唐制。北宋置节度观察留后,为虚衔。宋政和七年(1117)改名承宣使。

宋太祖为何调离杨重勋于麟州?当时的大臣杨亿在其著作《说苑》中分析得十分精辟:当时灵武节度使冯暉,有威名,羌戎畏服,子冯继业袭其位。杨重勋亦世有麟州,并禀命朝廷,而绥御蕃族,为西北边扞蔽。宋太祖因冯继业来朝,徙镇同州,命儒臣知灵州留务,召重勋授以近镇,别命武臣领州事。[1]289这正是宋廷重文轻武,消除藩镇的一种策略,也是对杨重训不信任的表现。

宋代宿州属淮南东路:“上,宿州,符离郡,保静军节度。建隆元年升防御,开宝五年升保静军节度。治符离县(今安徽宿州)。”[5]193

据何冠环博士考证,杨重勋在开宝八年(974 )七月于保静军节度使任上去世,终时年龄不详。宋廷依例辍朝两日,并赠侍中。[10]

以上可知:从周广顺二年(952)到宋开宝五年(972),杨重勋任麟州刺史达21年之久。随后又任保静军节度3年。

杨重勋生于将门之家,戎马一生,忠于中原王朝,镇守边疆,抗击外敌,值得肯定。杨重勋之子杨光扆,杨光扆之子杨琪,杨琪之子杨畋,杨畋之子杨祖仁,为杨重勋一支世系,理应归于杨家将人物系列,加以研究和宣扬。

三、杨宗保为女性考

杨宗保是杨家将戏剧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因宋代历史典籍中只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的传记,而没有杨宗保的任何记载。直到元代徐大焯《烬余录》、明王世贞《宛委余编》中才有了杨宗保的故事。但上述两书均为文学类书籍,故学界认为,历史上并无杨宗保其人,他不过为文学创作中虚构的人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五头乡潼沟村出土一块宋代杨令公停灵碑,碑文记述了杨令公在此停灵的经过: “此宋朝杨令公之丘陵也。有女孙杨宗保感祖之义, 居庐于此,遂入道而为观焉。”[11]碑记内容表明:杨宗保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并非杨家男儿,而是一名女性。

新安县五头乡,地当崤(山)函(谷关)东段北路,[12]是古代山西过黄河茅津渡,经洛阳到开封的必经之路,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军北伐失败,杨业被俘牺牲后,灵柩运往京城开封,这条通道为最佳线路,在此停灵,确有可能。

史籍记载,杨业有七子,“(杨)业既没,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2]9306另一子延玉在和杨业同在陈家谷战役中牺牲。杨宗保既然是杨业之孙女,那么,她是七子中何人之女?学界认为,延朗为长子。杨延朗后避讳改为杨延昭,即杨家将中著名的杨六郎。“(杨)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2]9306杨延昭生于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年28岁。当时杨业余子年龄尚幼。假定杨宗保当年10~15岁,为杨延昭之女的可能性最大。

猜你喜欢

杨家将契丹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由蒐狝为务到崇儒之美:契丹大族社会性格转变述论
归去来——契丹归明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耶律阿保机嗣位者考辨——再论契丹早期王位继承
元代杨家将杂剧中的部将形象
雁门杨家枪的历史考证与源流研究
杨家将戏曲作品在元明清三朝的主题流变
契丹喝死外交官
公务员醉死酒桌,一千年前的官场就很拼
契丹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