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品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SWOT 分析与对策
2020-12-20王莹芝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王莹芝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洮砚品牌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 分析
(一)优势
1.资源优势明显
洮砚石材质地极佳,是天然环境形成的矿石。据地质专家介绍,约形成于4 亿到3.5 亿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系。洮砚其石色绿,质地坚硬而又细腻如玉,以“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享誉中外。
我国古代苏轼、黄庭坚等诸多文人曾写文章赞叹洮砚的品优质美,洮河绿石不仅色泽莹润美观,而且其石纹因天然形成且形态迥异,更显现出其独特之处。其石纹有的如惊涛骇浪,有的如平水微波,有的以各种方式点染,行云流水般动感十足,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造物之神奇。
2.文化价值珍贵
洮砚以其艺术和文化的价值成为甘肃的一张名片,而文化价值更显得突出。从唐代成名后长时间以来,老坑洮砚一直是古代皇室文豪、富商巨贾才能够收藏使用的。由于地处偏远、气候恶劣,而且矿体又复杂,洮砚在历史上产量一直很低,所以普通百姓只是听说,却很难拥有。“洮砚加工技艺”作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洮砚作品的加工艺术又增添了珍贵的“非遗”光环,则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3.旅游资源丰富
洮砚的主产地位于卓尼和岷县交界地带,这一地区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民族聚集特色突出,文旅资源得天独厚。在洮砚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将当地的旅游业作为切入点,使二者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对于密不可分的双方来说,丰富的旅游资源无疑成为当地洮砚文化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优势,有助于构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模式。
4.区位优势突出
洮砚主产地岷县位于中国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自古以来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是甘肃省南部一个重要的商品货物集散地,一直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当地盛产当归、黄芪、红芪、党参等多种中药材,有“千年药乡”之称,因“岷归”为当归中品质最佳者,因此也被称为“中国当归之乡”。此外,岷县还是“中国洮砚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当地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饮食文化为洮砚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起了天然的支撑,彰显了独特的区位优势。
(二)劣势
1.开发水平偏低
洮砚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呈现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单一、开发水平较低等显著特点,仍为弱势产业。当地虽文化历史传统深厚,但也因此而缺乏创新意识,在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发展过程中,没有将洮砚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开发仍处于较低级的水平。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洮砚店铺还处于自做自销的阶段,产业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引导偏少,缺乏整体包装和专业销售人士介入,现有的文化产业体制急需完善。
2.推广宣传困难
落后的经济条件限制了洮砚特别是洮砚文化“走出去”。洮砚的销售、宣传推广困难,大众对于洮砚的认知片面,洮砚市场需求量小,销售量不高且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宣传推广成本高而且对洮砚感兴趣人群数量相对稀少。洮砚生产企业缺乏订单,洮砚销售难以形成规模。在电商发展已成规模的今天,洮砚文化产品的网络营销技术还不够成熟,需继续打造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3.创新精神缺乏
洮砚主产地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普遍呈现思维僵化、观念落后的特点,致使洮砚文化的发展过分强调了其文化意识属性,没有挖掘出文化底蕴下蕴藏的经济价值。同时,砚雕工艺缺乏创新,在疲软的市场中洮砚销售出现惨淡的局面,洮砚制作工艺有待提高。技艺师傅近些年虽然吸收了许多南方工匠的营养,制作越来越精良,但主题相对单一、艺术原创能力弱。技艺师傅的艺术水平需要大力提高,培训需要加强。
4.产业研究不足
缺乏专业砚文化研究,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文化研究成果,这也影响了洮砚文化品牌效益的形成,影响了洮砚销售产业质量效益。同时将洮砚文化与其地域经济、旅游等其他文化相关领域进行技术性整合的研究不足,文化产业化发展思路狭窄、片面,缺少针对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化发展的专门性研究,当地文化产业呈现粗放型的发展特征,缺少政策引领和专业指导。
5.文化方向偏移
洮砚文化出现了方向性偏移,砚台受到现代科技产物的冲击,使用范围逐渐缩小,大部分砚台明显张扬着工艺雕刻的意义而忽视砚台的“用”之功能,重赏轻用之风愈演愈烈。砚的危机某种程度而言不是日益减少的石材,而是长期停滞于一种低层次文化层面上的砚文化。
(三)机遇
(1)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首先就要繁荣文化相关产业。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洮砚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2)国家系列发展战略。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背景环境下,洮砚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的切入点和发展动力。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支撑,在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好路子。③文化消费的新常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居民的文化消费也随之转变,更多人开始注重质的提升。单一的文旅发展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游客和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注重精神产品和服务,洮砚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文旅市场的这一转变而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四)威胁
(1)洮砚石材稀缺。洮砚制作的上好石料稀缺,特别是“引洮工程”建成后,喇嘛崖老坑口被水淹没,上好的石料愈来愈缺,目前水泉湾坑口的料已经是最好的洮砚石料,但也极度缺乏,一些大件料已难遇到。有些公司采用钻井作业开采喇嘛崖坑口的石料,小有收获,但长此以往,仍难以为继,这将对洮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2)竞争环境激烈。近几年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特别是艺术品整个行业遭遇不景气的大环境,洮砚收藏也更趋于理性和注重艺术审美,原来雕刻的一些技艺不精良的砚台问津的人越来越少。原来大部分洮砚小件主要是作为工艺品和礼品被人大量购买,现在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丰富多样化发展,大部分机构和企业已经不再单纯选择以洮砚作为礼品大量馈赠,市场竞争环境激烈。
二、洮砚品牌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合理开发资源,实现非遗传承。洮砚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长期以来对洮砚资源的开发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因此要提升洮砚文化资源的开发水平,一是要增强洮砚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并逐步建立长效的资源保护机制;二是要注重科学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洮砚加工老艺人、培养新艺人,使得非遗传承后继有人。(2)加强策略研究,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对洮砚文化产业的调研和分析,可以发现,洮砚文化产品的整体创意设计、产品供给模式等方面亟需创新。如果能将洮砚产地建设成为集文化产品创作、旅游、交易基地,再把当地的洮砚、奇石、书画等各种文化产品集中起来进行展示销售,将大大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如果能结合当地“中国药材之乡”“中国花儿之乡”的优势,发挥药材产业支撑优势,把洮砚文化产业的发展领域扩展到民俗体验、养生保健、文化观光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休闲领域,则更具有市场吸引力。同时,还应利用推广“互联网+”模式,增强洮砚文化产品的影响力。(3)增加投入力度,扩大人才引进。一是要增加财政投入。发展洮砚文化产业是一项长期的大工程,政府的主导作用会为产业发展构筑起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在加大整体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应向洮砚主产地的乡村、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倾斜。二是要重视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洮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地应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同时还应完善相应鼓励措施,使人才愿意来且留得住,为洮砚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