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治现状及挑战

2020-12-20肖志坚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期
关键词:脾脏羟基基因突变

肖志坚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MDS 和MPN 诊疗中心,天津 300020)

费城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 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 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自2005 年研究者发现这组疾病共有的致病基因JAK2 V617F 突变后,MPN 从几乎被血液界遗忘的疾病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在过去的十余年里,MPN 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本文将就我国的MPN 诊治现况和今后面临的挑战作一介绍。

我国MPN 的诊断现况

一、骨髓活检病理分析

在MPN 的诊断标准中,骨髓活检病理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8 年标准中的次要诊断标准,提升为WHO 2016 年标准中的主要诊断标准。因此,规范的骨髓活检病理分析是MPN 精准诊断、分型诊断的关键之一。2015 年,笔者曾对全国30 家三级甲等医院中400例诊断为骨髓纤维化的患者进行了一项调研,其中15.3%的患者未行骨髓病理纤维化评级,7.2%的患者没有获得明确的分级(未发表资料)。

国际上对MPN 骨髓病理细胞学的标准化分析共识推荐如下[2]。首先,活检组织长度至少为1.5 cm,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3~4 μm;其次,染色应包括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和(或)吉姆萨(Giemsa)染色、网状纤维(嗜银)染色外,尚需进行过碘酸希夫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糖原染色)、氯乙酸AS-D 萘酚酯酶 (naphythol AS-D chloroacetate esterase,NASDC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铁染色)等细胞化学染色,以及用CD34 和CD61 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我国综合性医院病理科一般没有血液病理专科医师,因此需加强血液病理专科医师的培训,且MPN 骨髓病理分析方法也亟待标准化。

二、MPN 基因突变的定量分析

现今,JAK2、CALR 和MPL 等MPN 始动致病基因突变已是MPN 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其他非始动致病基因突变可提供克隆性造血的证据,也有助于MPN 的诊断[3-4]。在前述调研中,进行了JAK2 V617F、CALR 和MPL 突变检测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85.3%、24.3%和23.5%,而仅有4.5%的患者进行了ASXL1、TET2、IDH1、IDH2 和SRSF2 等非始动致病基因突变检测。

由于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兴起,我国已基本可以实现MPN 始动致病基因突变检测,但很多实验室仅做定性(阳性或阴性)检测。由于JAK 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MPN 分子学缓解的定义得以提出,因此,进行基因突变的定量分析已是必须。

我国MPN 的治疗现况

MPN 患者寻求医师帮助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发生血栓,MPN 患者在就诊和病程中的血栓发生率约为20%;②存在疲劳、早饱感、腹部不适、皮肤瘙痒、骨痛、活动力和注意力下降、体重下降、不能解释的发热或重度盗汗等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③出现肝脏和脾脏肿大;④出现血细胞计数升高或减少及其相关症状;⑤出现明显的骨髓纤维化转化[明显的PMF (overt-PMF)],在患者确诊MPN 后10 年时,PV、ET 和纤维化前期PMF(pre-PMF)的转化率分别为9%、1%和12%;⑥出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化,在患者确诊MPN 后10 年时,PV、ET 和pre-PMF及overt-PMF 患者的转化率分别为2%、1%、6%和23%;⑦存在髓外造血所致的相关症状和体征;⑧需要延长整体生存期,PV、ET、pre-PMF 和overt-PMF 患者的5年死亡率分别为5%、3%、9%和35%,10 年死亡率分别为12%、11%、25%和59%,15 年死亡率分别为25%、20%、42%和70%。医师给MPN患者制订治疗方案时,应依据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该患者的准确风险分组和疗效预测模型来综合分析。

一、MPN-10 的应用

皮肤瘙痒、体重下降、性功能障碍、腹部不适、骨痛、发热等体质性症状是MPN 患者最常见的主诉。2012 年,学者在骨髓增殖性肿瘤症状评估量表(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symptom assessment form,MPN-SAF)的基础上制定了MPN-SAF 总症状评分(简称MPN-10)[5],采用MPN-10 量表对MPN患者的症状负荷进行定量评估,实践证实该量表可以使医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估其临床疗效,因而建议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和在不同疗效评价时点常规采用MPN-10 对他们的症状负荷进行评估。遗憾的是,在前述国内调研中,有91.5%的患者没有进行MPN-10 评估。

二、治疗

对于那些需要降细胞治疗的PV 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放血,但我国由于没有该项收费标准而无法实施[6]。笔者团队最近完成的一项Landmark调查,随机抽取了我国99例PV 患者,发现93%的患者采用羟基脲治疗,82%的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未发表资料,下同)。关于ET 的治疗,前述Landmark 调查入组的患者中含99例ET,95%和85%的ET 患者分别接受了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25%和18%的PV 患者分别接受了芦可替尼或其他JAK抑制剂治疗;27%和17%的ET 患者分别接受了芦可替尼或其他JAK 抑制剂治疗。目前,JAK 抑制剂仅适用于那些羟基脲耐药或不耐受的PV 患者,而ET 患者没有接受JAK 抑制剂治疗的适应证,可见我国还存在着PV 和ET 患者接受过度或不适当治疗的情况。现今,对于PV 的治疗目标,国际上已形成共识,应控制红细胞压积<45%,而对于ET 的治疗目标尚无国际共识。笔者认为,血小板计数一般控制在450×109/L 及以下即可[7]。PV 和ET 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应为羟基脲,而对于那些不适合使用羟基脲的患者(如育龄期妇女)或羟基脲耐药或不耐受者,则可改用干扰素治疗,其中羟基脲耐药或不耐受的PV 患者可改用芦可替尼治疗。

PMF 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并可能因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症状性脾脏肿大、髓外造血、血栓、体质性症状、急性白血病转化等一项或多项症状和(或)体征而需要接受治疗[2,8-12]。在上述的Landmark 调查中,共入组96例PMF 患者,其中19%的患者仅随访观察,治疗选择有羟基脲(84%)、干扰素 (69%)、血制品输注 (64%)、沙利度胺(63%)、糖皮质激素(46%)、来那度胺(41%)、芦可替尼(35%)、雄激素(30%)和脾脏切除(30%)。研究提示,我国PMF 患者脾脏切除百分比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其中大部分患者在未确诊PMF 前就因脾脏肿大而接受了脾脏切除术,反映出我国在MPN 诊断(特别是PMF 的诊断)方面还亟待提高。现今国际上关于芦可替尼治疗PMF 的基本共识显示,当以缩脾为主要治疗目的时,芦可替尼可作为有脾脏肿大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 和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ynamic IPSS,DIPSS)的中危2 和高危患者或有严重症状性脾肿大(如左上腹疼或由于早饱而影响进食量)的中危1 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当以减低症状负荷为主要治疗目的时,芦可替尼可作为以下任意情况的一线治疗药物: ①MPN-10 总积分>44 分或难治性严重(单项评分>6 分)或不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超预期的体重下降(过去6个月,体重下降>10%);②不能解释的发热。我国现今对于芦可替尼治疗PMF 的指征应遵循这些现有的国际共识。

挑战与展望

自2005 年研究者发现致病基因JAK2 V617F突变后,MPN 研究重新进入血液学家的视野,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诊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MPN 领域,我国相关研究总体尚处在“跟跑”阶段。笔者认为现阶段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加强,争取从“跟跑”到“并跑”,在个别领域甚至有望达到“领跑”。其一,在MPN 基础研究方面,我国此前一直只是重复国外的一些发现,随着我国转基因动物模型、单细胞组学等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投入的加大,有望取得一些创新性成果。其二,建立骨髓病理分析和JAK2 V617F 等基因检测技术标准。骨髓病理是MPN 诊断的基石,现阶段主要是加强血液病理专科医师的培训。其三,充分利用我国病例资源的优势,建立我国MPN 患者资料库,有望获得一批有价值的大数据。笔者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天津血液研究所)PMF 患者的系列研究显示,我国PMF 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肝脾肿大者占比及外周血细胞计数值均偏低;同时也发现,我国PMF 患者染色体核型以+8 为最常见,CALR 基因突变以2型突变为主,非始动基因突变以U2AF1为主[13-19]。这些均有待下一步建立我国MPN 患者资料库,通过多中心研究来加以确认。其四,积极组织我国多中心临床协作研究。我国现今发表的绝大部分MPN 治疗方案、临床研究属回顾性病例报告或分析,未经严格设计,因而不能作为循证医学的证据,或最多只能算证据水平等级D[即基于专家委员会的报告和(或)权威的临床经验的证据]。可喜的是,我国已启动了2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JAK 抑制剂临床试验,分别在进行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这些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有望为MPN 的治疗寻找到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脾脏羟基基因突变
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工艺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如何预防胃癌手术中的医源性脾损伤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肿瘤的护理体会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connexin26基因突变新生儿听力随访及干预
羟基化合物比较与例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