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预防及护理的研究进展

2020-12-2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2期
关键词:脑外科颅脑切口

徐 彤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脑外科一般指的是神经外科,研究范畴包括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感染、肿瘤、血管病变等疾病,其手术包括多种侵入性操作。资料显示,引发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与寄生虫等[1]。颅内感染可累及患者脑实质,从而引起脑炎、脑脓肿;累及脑膜则可引起脑膜炎;累及室管膜则可引起室管膜炎。本研究针对接受脑外科手术的患者,探究术后颅内感染的前瞻性预防及护理措施。

1 颅内感染的诱发因素

在疾病预防中,掌握其诱发因素十分重要。诸多颅内感染相关研究文献表示,脑外科术后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是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手术部位、糖尿病、手术性质、切口类型、手术时机、手术时间等。其中,手术性质为显微镜手术可引发颅内感染;切口类型为污染切口可引发颅内感染;关于手术时间,李玉秀[4]的同类课题研究表明,手术时间>4 h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几率约为手术时间<4 h的两倍。关于手术部位,宋开义[1]等人的同类课题研究表明,幕下手术引发颅内感染的概率更高,为35.87%。

2 前瞻性预防护理措施

2.1 健康知识教育

经研究发现,医护人员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其手部细菌可降低95%以上,能够显著减少院内感染的患者人数。因此,患者入院后须安排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掌握正确的清洗方法。除此之外,可利用发放手册、播放视频资料的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特别是照顾者,宣讲疾病相关病理知识,包括疾病类型、发病机制、日常预防措施等[1]。以此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了解术后颅内感染的诱发因素、发生情况,提高警惕,在生活中积极配合预防。护理人员须对患者及家属的行为进行监督,日常检查抗感染工作的执行情况。

2.2 术前用药护理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及ASHP(美国医疗机构药师协会)应用指南均指出,脑外科手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脑外科手术对患者的颅脑保护屏障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颅脑组织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加上手术时间较长,患者颅脑组织极易受到病原体入侵,从而引起感染。患者入院后,须配合医生完成脑脊液培养或脑组织培养,以培养结果为主要依据选用最为敏感的抗生素。若患者并发真菌感染,需要抗真菌治疗;若并发结核杆菌,需要抗结核治疗;若并发厌氧菌感染,需要用甲硝唑或者奥硝唑治疗[2]。

2.3 术中护理

手术时间是术后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术前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的基础上,术中各位医护人员默契配合,保证每个环节顺利完成,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缩短手术时间,能够有效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此外,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及时清洗、消毒双手及操作工具,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的风险。

2.3 术后观察及预防护理

①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体征变化,若患者体温突然升高,须立即报告医生,同时给予物理降温。此外,定时对患者的切口状况展开检查,观察有无红肿、化脓等症状出现[3]。切口感染的早期,及时敞开换药,充分引流,促进愈合。若患者切口局部有脓肿形成,立即拆除缝线开放切口,清除积脓、积血和异物,剪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脓液;坏死组织及脓液较多时,可每日换药2~3次。②对于术后带引流管的患者,定时进行巡查,注意导管及引流液的状态,有无受压、折叠、脱出等情况发生,引流液有无颜色变化。协助患者翻身时, 引流管仍需置于较低的位置,避免高出切口引发引流液逆流的情况[4]。③对于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安排相关护理,频率2次/d。若发现导尿管出现卷边、渗液等状况,及时进行清洁、更换。

3 小 结

颅脑组织的防御功能相对薄弱,病变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时危害生命。脑外科手术侵入性强,可损伤正常的血脑系统,降低抵抗力。明确了围术期未严格消毒、颅脑组织长时间暴露等均可导致术后颅内感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时间,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对于预防感染、促进病情康复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实施价值。

猜你喜欢

脑外科颅脑切口
引流固定支架在脑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护理对脑外科护理中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Ⅳ度三踝骨折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