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系的研究
2020-12-20阿卜来提艾则孜阿地力阿布拉
阿卜来提·艾则孜阿地力·阿布拉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较常见的胃肠道疾病,胃灼热、反流症状为其主要特征。除此之外,GERD还可引起其他系统的症状。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目前GERD的患病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北美和东亚国家。一项系统的调查显示,GERD的患病率在全球发病率为8.7%~27.8%,全球各地区有分布差异[1]。在亚洲,GERD的患病率在过去10年里有所增加[2]。
临床工作中发现,慢性胆囊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嗳气、反酸、胃灼热等反流症状,然而嗳气、反酸、胃灼热作为GERD的典型症状之一[3],因此多被误诊为“胃病”,同时让不少学者联想胆囊炎是否与GERD有某种程度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GERD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之间的关系,测试胆结石的发生是否代表存在GERD的风险,为GERD患者预后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新疆民心医院通过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被诊断为GERD的5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GERD组),其中男性261例,女性277例,平均年龄(42.50±6.17)岁,平均身高(163.45±7.30)cm,平均体质量(71.85±8.33)kg,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为 (26.42±6.81) kg/cm2, 同 时 选 取 非GERD的590例患者临床资料(非GERD组),其中男性204例,女性386例,平均年龄(44.25±6.82)岁,平均身高(166.75±8.14)cm,平均体质量(68.93±6.16)kg,平均 BMI(25.42±5.37)kg/cm2,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BMI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一样(P>0.05),具有可比性。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
1.纳入标准:(1)年龄 18~75岁;(2)经GerdQ及内镜检查,同期将非GERD患者纳入非GERD组;(3)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1)年龄>75岁或<18岁者;(2)合并有恶性肿瘤者;(3)胆囊及胆道肿瘤;(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合并严重循环、呼吸、内分泌、免疫、神经等系统疾病;(6)拒绝填写GerdQ调查问卷者,内镜诊断组中无同期腹部彩超者。
二、方法
GerdQ是一种简单且易于执行的六项问卷,可以在门诊中心使用。GerdQ的表现与胃肠病专家基于GERD诊断症状所取得的效果相似[4]。与此同时,胃镜也是GERD诊断的依据之一。
(一)GerdQ法
2组患者诊断均由经内镜和GerdQ问卷调查专业培训过的同一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检查;GerdQ问卷包括3类共6个问题。
第一类问题为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包括2个问题:(1)在过去1周内胃灼热发生的天数。(2)在过去1周内反流发生的天数;1周内没有发生者评分为0,1~2 d发生为1,3~4 d发生为2,5~7 d均发生为3。
第二类问题也包括2个问题:(1)在过去1周内上腹痛发生的天数。(2)在过去1周内恶心发生的天数;评分标准与第一类问题相反,毎天发生为0。
第三类为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包括:(1)在过去1周内影响睡眠的天数;(2)在过去1周内需要服药的天数;评分标准同第一类问题。
GerdQ问卷调查评分范围为0~18分,根据GERD‐Q国际标准诊断GERD,即GerdQ≥8[5]提示存在胃食管反流症状,一项ROC分析显示GerdQ诊断GERD的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71%[6]。
(二)内镜检查法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标准的患者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1)内镜下发现的反流性食管炎;(2)内镜下Barrett食管的表现,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柱状化生[4]。
除已知胆囊切除术或胃镜合并有腹部彩超的患者外,所有研究对象在隔夜禁食后都接受了腹部超声检查。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所有患者腹部彩超做出诊断,比较2组患者慢性胆囊结石的患病率。
三、统计学方法
结 果
根据腹部彩超结果得出,诊断为胆囊结石患者数量及结论,入选的488例GERD患者中有64例(13.1%)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为非GERD的590例患者中有72例(12.2%)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GERD组胆囊结石患病率与非GERD组胆囊结石患病率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654)。
讨 论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胆汁反流成为GERD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在GERD暖气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7],也有学者认为除盐酸外,胆汁和胃成分在GERD发生中的作用仍然是推测的[8]。有人认为胆石症和既往胆囊切除术有助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7],但其与GERD发生的总体相关性尚不清楚。
本研究中,538例GERD患者中有64例(13.1%)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为非GERD的590例患者中有72例(12.2%)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GERD组胆囊结石患病率与非GERD组胆囊结石患病率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654)。然而,以往研究中胆石症被认为是影响胃黏膜屏障重要因素[9]。胆囊切除后胆汁储存库功能的丧失会导致胆汁流动动力学的改变,可能影响十二指肠窦运动和促进十二指肠胃反流的持续流动[10]。与此结论相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胃酸与胃蛋白酶结合在一起,才是对动物和人类造成严重的食管损伤的重要原因[11],由此可见,与本研究结果一样,单纯胆囊结石不足以引起GERD,GERD可能也不能引起胆囊结石,两者之间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通过24 h动态pH监测和胃胆红素检测来测量手术前后的胃食管反流和十二指肠胃反流,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反流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可见胆石症或胆囊切除术带来的生理变化在GERD的发展中没有显著作用[12]。虽然,在本研究中未能涉及24胃酸阻抗实验或pH测定等结果,但是GerdQ评分作为GERD诊断的重要评判工具,不同的方式反映胃食管反流程度。另外,既往研究中有充分的据表明,食管裂孔疝在GERD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2],而不是胆囊结石,本研究结果间接的表明胆石症的发生和食管裂孔疝之间可能无直接关系。因此可见,无论是在GERD的发生中,还是在GERD疾病加重过程中的影响上,胆囊结石不能对GERD的发展构成风险。
综上,由于GERD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极容易被认为是GERD的诱发因素,事实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胆石症对上消化道生理的影响较小,在GERD发生中无直接作用,因此在临床时间工作中不应将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作为GERD的危险因素,不应过早的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避免破坏原有的生理消化过程,对人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