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及进展

2020-12-20吴俣樨章放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6期
关键词:通透性屏障电针

吴俣樨,章放香

(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省人民医院麻醉科,贵州 贵阳 550002)

肠黏膜不仅有具有消化和选择性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还能阻止肠腔内有害物质,如细菌、病原微生物和病毒及炎性因子等入侵的屏障功能。近年来,通过大量学者研究表明,电针通过刺激经络可保护肠黏膜屏障,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黏膜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功能等因素有关,本文就电针刺保护肠屏障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肠黏膜屏障构成

肠黏膜屏障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四部分组成,可有效地阻止肠道内细菌、病原微生物和病毒等有害物质入侵体内,并起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1.1 机械屏障

机械屏障又称为物理屏障,是由肠上皮细胞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构成,在维持肠道黏膜的通透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位于肠上皮细胞顶端侧面的紧密连接(TJ)是维持肠道生物学最关键的因素。

1.2 化学屏障

胃肠道分泌的胆汁、胃酸、黏液、各种消化酶及黏多糖等物质构成了肠黏膜的化学屏障。黏液屏障主要有黏蛋白构成,黏蛋白中O型寡糖链的糖基化程度及不同糖基间的非共价连接决定着其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1.3 免疫屏障

免疫屏障由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大量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因子构成胃肠黏膜拥有最多的最多的淋巴细胞,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积极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使机体免受外来刺激及有害物质的损伤。

1.4 生物屏障

生物屏障是由肠对外来菌株有定植抵抗作用的肠道内正常寄生菌群构成,以厌氧菌为主的肠道内正常细菌与肠黏膜紧密依附,产生定植抵抗力,与宿主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微生态系统,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维持肠道内的环境的稳定。

2 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机制

2.1 机械屏障损伤

当机体遭受创伤、手术、感染等外界刺激时,发生应激反应,有证据表明应激可引起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减少,黏膜通透性增高,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破坏。同时,机体自身会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能够导致肠上皮细胞的跨膜电阻降低,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

2.2 化学屏障损伤

正常肠黏膜化学屏障中黏蛋白所占的比例一般比较稳定,但当肠道内发生感染或炎症时,黏蛋白的分布和表达会受到影响[1]。

2.3 免疫屏障损伤

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是肠淋巴组织及淋巴细胞聚集区,参与免疫应答的启动及免疫耐受的诱导,是肠道的第一道防线。CD4+、CD8+是组成T淋巴细胞亚群的重要部分,具有细胞毒作用,能杀伤感染的上皮细胞,并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等细胞因子进入肠系膜淋巴结,通过抑制T细胞因子信号抑制上皮细胞增殖,导致肠黏膜免疫屏障紊乱。

2.4 生物屏障损伤

目前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使正常的肠道菌群减少,从而破坏了肠道的微生态系统。另外,细菌死亡溶解后,内毒素(LPS)被释放入血,又可诱导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的分泌,加重肠屏障的损害。

3 肠黏膜屏障功能检测

3.1 肠黏膜通透性

通过口服一些标记物(如单糖、双糖或放射性标记的螯合物),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螯合物表达水平来评价肠黏膜的通透性。

3.2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

I-FABP是一类特异性小分子量胞质可溶性蛋白,表达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中。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检测不到I-FABP,当机体遭受炎症、手术、缺血和缺氧等损伤时,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I-FABP释放,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

3.3 二胺氧化酶(DAO)

DAO是哺乳动物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具有高度活性的细胞内酶,主要存在于肠绒毛顶端,当肠道因炎症、手术、创伤、缺血等因素刺激后,DAO可从受损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中溢出,因此DAO浓度可反映肠粘膜损伤程度。

3.4 D-乳酸

D-乳酸是肠道细菌代谢裂解的产物,肠道急性缺血灌注不足时细菌大量繁殖,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产生的代谢产物D-乳酸大量入血进入血液循环。故测定血中的D-乳酸含量可反映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和肠黏膜的损伤程度。

3.5 血清zonulin水平

Zonulin蛋白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以反映肠粘膜机械屏障的功能变化,可以作为肠道通透性的标记物,但其临床检测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2]。

4 电针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4.1 促进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强机械屏障

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是肠黏膜屏障中重要的结构基础,它的完整性维持了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稳定,在外界刺激下,其结构和功能会遭到破坏。电针可通过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FN-γ、IL)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上调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增强肠黏膜机械屏障的作用。

4.2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保护化学屏障

胃肠道疾病或术后患者需要禁食,只能通过场外营养支持维持机体所需营养物质,自身胃肠道功能减弱,肠黏膜化学屏障受到影响[2]。

4.3 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免疫屏障

T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占据重要位置,与正常体内淋巴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有研究发现,电针可增加胃癌次全切手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中CD4+、CD4+/CD8+的数量及比值,改善胃癌所致的免疫抑制。

4.4 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护生物屏障

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定植于肠道达到稳定的微生态平衡,若这种平衡被打破,会导致疾病的产生。有相关研究表明,电针可通过调节IL-18和肠道微生物失调来缓解肠易激综合征,另外,电针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善胃肠道动力,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保护肠黏膜生物屏障。

5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电针可通过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通透性及微循环、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促进胃肠道动力恢复等作用从而保护肠黏膜屏障,值得临床应用探讨。

猜你喜欢

通透性屏障电针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屏障修护TOP10
一道屏障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盆栽与大田栽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猪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基因siRNA载体构建及干扰效果评价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高糖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及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的影响
PBEF在体外循环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中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