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经穴针刺扎跳性得气的临床体会
2020-12-20何鸿运蒋宁茂
何鸿运,蒋宁茂,李 呈
(广西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 柳州 545000)
众所周知,针灸要取得临床疗效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得气。何为得气?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刺法灸法穴》谓:“得气是针刺后经气的感应,是指当针刺入腧穴一定的深度后或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后,患者针下有酸、麻、胀、重,有时出现凉、热、痛、痒、抽搐、蚁行等感觉,可沿一定方向和部位不同程度的扩散及传导。而医者持针手指会有针下沉紧、涩滞感”。此为得气的最全面的描述,既包括患者的针刺感觉,又阐述医者手下感觉。不可否认针刺中近似“抽搐”样的得气如针刺过程中出现肌肉跳动或肢体跳动现象,这是针灸得气类型中非常特殊的一种,非针灸临床偶然现象,而是普遍现象,但因各种原因尚未引起针灸界的足够重视。此种近似“抽搐”样的特殊得气现象,因未见文献对此命名,故把此种得气现象暂时命名为“经穴扎挑性得气现象”。现进而拟本文介绍扎挑性得气的分类、机理、特征、以及临床意义作初步的探讨,敬同道斧正。
1 扎跳性得气的分类
经穴扎跳性得气为了便于临床应用,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部扎跳性得气,是指针入穴中同时或经穴经针刺行手法时局部肌肉出现一过性的跳动为特征,在局部肌肉跳动的同时随即出现酸麻胀重沉感觉或在原有针感(酸麻胀重沉感)经肌肉跳动之后瞬间针感加强,此可理解为局部经穴扎跳性得气。以局部经穴扎跳为代表的是已故名老中医王岱教授,也是最早提出并在文献记载“跳动穴”概念的针灸大师[1]。另一类为肢体扎跳性得气,是指针刺入穴中同时或行手法后,产生肢体关节抽动为特征,触电样针感或者麻感从针刺部位开始向远端呈“离心性”和“线状”放射性传导,此可理解为肢体扎跳性得气。肢体扎跳性得气以天津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为代表。石院士在针对中风偏瘫“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之病机,遵循严格的组方原则,在选穴上和针刺角度、深度,刺激量制定一套严格的标准,为卒中治疗开启了先河[2]。
2 扎跳性得气的发生机理
局部扎跳和肢体扎跳发生的机理不尽相同:肢体扎跳主要是经穴针刺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刺激神经支、神经干,并引起其支配的多块骨骼肌的强烈收缩,从而引发一个关节或多个关节运动。如针刺极泉穴,若刺中该穴位下的臂丛神经分支,则引起整个上肢的抽动,触电样感觉从腋窝朝手指放射。局部扎跳主要是针刺过程中针尖恰好刺中穴中最为敏感那一点,从而引发单块肌肉突发的短促的一过性收缩,同时经穴处产生强烈的酸麻胀重沉的感觉[3]。
3 扎跳性得气的临床特征
一般在肌肉比较丰厚的经穴上,当左手押手固定经穴,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中,并施以一定的针刺手法,比如缓慢的提插或者快速的提插手法,类似合谷刺,当针尖恰好落在穴中最敏感的那一点时,受针处的肌肉突发地、短促地、快速地收缩,不但医者的左手押手能感觉到局部的肌肉的跳动,右手持针之针体感觉被拽拉,而且患者突感肌肉突发痉挛,随即酸麻胀重出现或加重。甚者肉眼能观察到肌肉成条状隆起的轮廓。如针刺扎跳足三里,患者瞬间感觉小腿前外侧肌肉突发性一过性抽搐样,酸胀感随即从足三里处沿小腿前外侧瞬间放射到足背。医者的左手押手感觉被一个力由下往上瞬间弹击。当扎跳得气后,保持针尖方向和深度不变,小幅度的提插一次,多数情况下引发一次跳动性针感,有时也可引发3~5次的连续跳动。魏鹏绪曾在临床上观察到留针过程中出现长达数分钟的针体和穴区的连续跳动现象,则有上百次之多[4]。
4 扎跳性得气的临床应用
针灸临床实践证明,针刺得气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得气的快慢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如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标幽赋》又言“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张士杰也认为“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是针刺得气的重要标志。因其精通经典,善用太溪穴,又称张太溪,常用太溪、腕骨、昆仑等极少几个穴位,在针刺过程中获得“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样得气,进而治疗临床各种病症,取得快速的极好的临床疗效[6]。天津石学敏院士早期发现用常规针刺方法面对中风之顽疾难以沉疴,后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创立了“醒脑开窍针法”,尤有特色的是其中“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四穴,针刺时令肢体抽动三次为度,同时患肢出现强烈的放射触电样针感,据临床观察患肢扎跳抽动出现触电放射感远远优于常规针刺组[7]。正如《标幽赋》中所述“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笔者在常常将两种扎跳性得气的方法用于中风偏瘫的治疗而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上灵活运用石学敏的“醒脑开窍针法”,使患肢扎跳三次的同时引出触电样针感,适合而止。如杨继洲指出“凡刺浅深,惊针而止。”在闪电雷鸣之暴风骤雨之后,配合和缓的局部经穴扎跳性得气,同时加上微弱的电流刺激,这样对中风偏瘫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比较赞同魏鹏旭之说“针刺产生的酸麻胀重沉等感觉仅仅是对经气得部分调动,而跳动性针感则是一种“完全性”的得气反应,是对经气的充分调动[4]。
综上所述,经穴扎跳性得气是针灸临床重要的得气标志之一,并且是客观的显性的。扎跳性机理和扎跳性穴位的扩展和临床应用仍需众多针灸同道不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