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果模式”以菌抑菌技术原理浅析
2020-12-20魏志宇杨夫臣魏健轩
○魏志宇 章 龙 杨夫臣 魏健轩
长期施化肥、打农药的果园增产模式,已经造成土壤质量下降、水果品质下降,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湖北满园果生态农业公司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合作打造防洪抗旱、向水下要效益的无抗替抗“鱼果模式”。
“鱼果模式”的目的在于推广“两减一节三提升”技术(减化肥、减农药、节约水、提升耕地质量、提升产量、提升品质)。先期改造传统果园,起垄抬田,起垄形成宽6m、深3m的蓄排水沟渠,在蓄排水沟渠内放养水产养殖动物,将传统“平面水果”生产布局向“立体种养”战略转变,每亩能增收近两千元,促进了果农可持续增收,探索了一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品质安全、生境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果园循环沟渠内使用传统消毒剂的危害
随着夏季来临,果园循环沟渠内的水产养殖动物进入生长旺季,饵料大量投施,排泄物大幅增加,沟渠底部有机絮团随高水温而发酵,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含量大幅上升,有害厌氧菌增多,很容易造成缺氧泛塘。为了保持沟渠内生态相对平衡,不出现倒藻、缺氧泛塘等危害,要尽量减少使用杀菌消毒剂,而应当采用“以菌抑菌”的生态方法。
1.消毒剂可造成水产养殖养殖动物应激反应 碘制剂、二氧化氯、漂白粉、醛类、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消毒剂有强刺激性,泼洒进入水体,能够杀灭果园循环沟渠内的有害菌、致病菌。但是水体消毒后,会有毒素残留,需要解毒,降解果园循环沟渠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在这个消毒又解毒的过程中,果园循环沟渠内的水产养殖动物易出现应激反应,如受惊厌食、免疫力降低,甚至病情加重而死亡。四种传统刺激性消毒剂危害及降解措施如下:
(1)氯、溴制剂。果园循环沟渠内的余氯源于漂白粉、强氯精、二氧化氯。水体余氯不能超过0.1mg/L,解毒要用大苏打(硫代硫酸钠)、有机酸、维C。
(2)菊酯类。菊酯类易渗进果园循环沟渠底部土壤泥土,在夏季高温期,毒物渗透出沟渠底部土壤,而融入水体,危害水产养殖动物。菊酯类解毒有效方法是,抽干果园循环沟渠,曝晒4周,并泼洒硫酸氢钾,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3)碘制剂。如季铵盐络合碘。碘能氧化病原体胞浆蛋白基团,并与蛋白质结合,使巯基化合物、肽、蛋白质、酶、脂等氧化或碘化,从而起到杀菌效果。碘作为广谱消毒剂,能杀灭大部分细菌、真菌和病毒。但是在夏季高温期使用,对果园循环沟渠内养殖的水产养殖动物刺激性大,并且水体泼洒碘制剂之后,需要解毒,需要购买维C化水泼洒。
(4)醛制剂。醛制剂对细菌具有很强杀伤力,毒性大,必须解毒,需要大量换水,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
2.消毒剂破坏果园循环沟渠生态平衡 果园循环沟渠内的菌群、藻类、水草以及水产养殖动物长期共生,已经形成动态平衡,一旦泼洒强刺激性消毒剂,就迅速打破果园循环沟渠内的动态平衡。消毒剂不仅杀死有害菌,还杀死了有益菌、藻类和水草。使用消毒剂之后,会出现沟渠下风口水面形成死亡藻类漂浮的“油膜”。如果水草、藻类大量死亡,沟渠内藻类产氧能力和净化水体能力将消失,果园循环沟渠内水生态系统崩溃,水质败坏,容易出现缺氧泛塘。
二、替代刺激性消毒剂的“以菌抑菌”技术浅析
夏季,水温高,果园循环沟渠内细菌大量滋生,是水产养殖动物集中发病期,因此,既要及时适时消除有害细菌,又要考虑尽量不影响水生态平衡,还要考虑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尽量不使用传统消毒剂,而改用“以菌抑菌”方法。
1.“以菌抑菌”技术原理
果园循环沟渠内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及时施用菌种净化水质,而消除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物质需要多种不同功能的菌种。EM菌是复合菌种,对稳定养殖全过程水生态的作用最为明显。EM复合菌群来抑制有害菌群的原理不是杀菌消毒,而是生态抑菌。
长期定期泼洒EM复合菌群,EM菌能够在沟渠内形成优势菌种,有益菌将长期占据塘口生态位,与有害菌竞争营养,导致有害菌生长繁殖缺乏营养元素和适宜的增殖水环境,从而抑制有害菌滋生,最终导致有害菌总量不高。
2.“以菌抑菌”技术优点
“以菌抑菌”无刺激,更安全,能够抑制有害菌滋生、调水稳水、促进水产养殖动物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
(1)稳定果园循环沟渠水环境 EM复合菌群包含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等,定期并长期泼洒EM复合菌群,能够吸收转化水体内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元素,减少有害菌种类和总量,有利于藻类增殖,实现水体自净化,稳定了水环境。
(2)提高水产养殖动物免疫力 EM复合菌群包括乳酸菌,能够定殖肠粘膜,促进水产养殖动物消化吸收,提高增重,提高产量,预防肠炎,提高水产养殖动物免疫力。
(通联:430077,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