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鮰维氏气单胞菌病诊疗实例

2020-12-20○张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5期
关键词:病鱼肠套叠单胞菌

○张 超

红鮰,属鲶形目、鮰科,是自然变异的斑点叉尾鮰经长期改良选育而成的一个品种。具有色彩艳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没有肌间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优点,是一种极具观赏和食用价值的名优特淡水养殖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由于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气单胞菌属致病菌导致的红鮰疾病在某些养殖场仍呈高发趋势,严重影响了红鮰产业的健康发展。2019年3月,某养殖场红鮰出现了以细菌性败血症并发“肠套叠”为典型症状的死亡,文章从现场调查、鱼体剖检、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对该病例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现场调查

池塘主养红鮰,规格为每尾750g左右,搭配有少量黄颡鱼,有少量黄颡鱼亦出现出血性死亡,每亩载鱼量为500kg左右;pH、氨氮和亚硝酸盐分别为8.3、0.5mg/L和0.2mg/L;发病前10天左右开始越冬后初次投喂;越冬期间曾拉网出售部分商品鱼。

2.临床诊断

2.1寄生虫检查。鳃部、体表、肠道等组织器官目检和镜检后菌未发现寄生虫。

2.2剖检。取濒死病鱼进行剖检,头部大面积充血,鳍基部、鳍条充血明显,体表灰白,有圆形溃疡灶,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肾脏肿大、出血,肝脏灰白,肠壁稀薄、肠粘膜糜烂、肠腔内充满黄色脓汁,部分病鱼可见肠套叠。

2.3病原检测。无菌条件下取患病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和纯培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采用16SrDNA通用引物和gyrB(DNA促旋酶B亚单位蛋白)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通过NCBI-Blast同源性比对发现与维氏气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回归感染实验,判定该病例的主要致病菌为维氏气单胞菌。

2.4药敏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显示,病原菌对氟苯尼考、头孢西叮、头孢曲松等高度敏感,对恩诺沙星较为敏感。

3.治疗

3.1水质调节。换去1/2的塘水,聚维酮碘1g/m3全池遍洒,隔1天用1次,连用2次。由于该病病程时间持续较长,15天后加用1次。

3.2药物治疗。氟苯尼考拌料投喂,每天10mg/kg体重,加入适量鱼用多维,分2次投喂,连用14天,病情没有得到彻底控制,改用恩诺沙星,每天30mg/kg体重,投喂次数与氟苯尼考相同,连用15天后,病情得到完全好转。

3.3日常管理。加强巡塘,及时清除死鱼;降低饲料投喂量,发病期间投喂量为正常投喂量的1/3;及时加注新水。

4.总结

细菌性败血症并发“肠套叠”为鮰鱼的临床常见症,4-6月份高发,病程一般呈慢性发作,持续死鱼达10天以上,累积死亡率达50%左右。从全国来看,各地发病症状有所差异,分离鉴定的主要病原也不尽相同,可能性病原有鮰鱼爱德华氏菌、柱状屈挠杆菌、气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四类。该病例的主要致病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该菌为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在环境胁迫加大,鱼体免疫力下降时,导致鱼大批死亡。

该病例诱发的主要原因有三点:①越冬期间拉网捕售部分鮰鱼,拉网会造成鱼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对于鮰鱼,其鳍条上有硬棘,拉网造成的相互损伤更为严重,往往在越冬后导致疾病发生。因此,越冬前后和越冬期间拉网要做到全塘出售。②没有做好越冬后的投喂管理,该病的发生出现在越冬开食后的第10天左右,鮰鱼具有类似于哺乳动物的肠系膜,这可能是其频发“肠套叠”的生理学原因,越冬开食要做到循序渐进,投喂专用饲料,避免发生肠炎。③越冬期水质过肥,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鮰鱼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抵抗力下降,导致细菌感染。因此,越冬水质不宜过肥,应及时换水或加注新水,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

在水质条件较好的池塘,发病特点表现为病鱼的零星死亡,一般用药后7天后能得到基本控制。水质条件较差的池塘,疾病往往呈急性暴发,死亡率高,病程持续时间长,有的甚至达两个月以上,药物的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生产上应以综合防控为主,加强日常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严格遵守投喂的“三看、四定”原则,及时做好水体养护,尽可能减少应激。

(通联:404155,重庆市万州区科龙路8号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电话:15903049277)

猜你喜欢

病鱼肠套叠单胞菌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27 例临床分析
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住院患者气单胞菌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裂唇鱼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