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出发,为成长抹上明亮的健康基色
——安徽省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

2020-12-19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本刊记者/

在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店》中,陷入痛苦的人会将自己的烦恼写下来,投进杂货店的牛奶箱里,第二天,便会收到回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的师生们,也拥有这样一间“解忧杂货店”——“同理心实验室”。学生们定期通过写信、排演心理剧、读书分享等方式学习同理心,探讨忧从何来、何以解忧。在合肥一六八中学,每周日晚上7点到7点30分,学生们会在教室里收看一档校园直播节目——“心闻联播”,学校的两位专职心理老师当主持,邀请学生嘉宾做客,用校电视台直播的形式和大家分享心情、聊聊压力和情绪……

在安徽省中小学校园里,诸如此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还有很多。近年来,安徽省不断提高对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进了学校育人的全过程。早在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就印发了《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指导意见》,对基础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截至目前,安徽省创建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开设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培养了一大批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不断探索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心”的教育:不只是一堂课

3-6岁是孩子心理活动发展的第一个黄金阶段,感受力最为丰富。安庆市墨子巷幼儿园敏锐地抓住这个阶段的教育契机,利用游戏和绘本阅读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幼儿园的课程中,实现了“心理健康课程班班通,关注心理健康从幼儿开始”的教育新举措。安徽省特级教师黄晓晴告诉记者,幼儿园目前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均为她和另一位心理健康教师所原创,在培养幼儿人际交往方面,有“爱的拥抱”“我当领头人”等课程;在情绪调控方面的课程有“微笑的魅力”“我不好哭”等;在自我认知心理品质培养方面有“男女有不同”“我真的很不错”等。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及时将幼儿的自我认知度、专注力、责任心、自我表达能力、克服恐惧的能力等心理品质在幼儿园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孩子的童年抹上明亮的健康基色。

“接下来,请欣赏表演《不自信的小明》,掌声欢迎……”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用稚嫩的表演点燃了课堂的氛围。“小明总是对自己缺乏自信,如果他是你身边的同学,你该怎么看待他呢? 你们有过这样的时候吗? ”节目表演过后,老师用一连串的问题和互动引导孩子们认识自我,学会欣赏自己,也欣赏他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该校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除了规范的个体辅导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区和宣泄室,今年,该校还特别配置了特殊儿童心理辅导器材。学校有数名专兼职心理老师,同时依托班主任,以主题班会和心理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融入到了学科教学中。

团体辅导

亳州一中作为安徽省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早在2006年,该校就自编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并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班每周一节,开设周期为一个学期。2014年起,课程周期由一个学期延长至一年。心理健康课并非枯燥的理论学习,而是以活动课为主要形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互动感受,深受学生欢迎。

除了心理健康课,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对自我的探索和对未来的规划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在宣城中学,和该校心理辅导中心相辅相成的,是学生生涯规划中心,这也是该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谋划、主动探索的典型。根据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的特点,学校设计了分年级阶梯式的人生发展导航系统,全体教师都参与其中,力图让每一位学生在进入大学和社会之前都能普及到生涯发展指导,找到自己的理想和方向,点亮通往未来的道路。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心”的教育早已不再局限于对个体的咨询和辅导、单一课程的开设及疏导学业带来的压力等,“全员、全程、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已逐渐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了各学科教学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

队伍建设:从专兼职到全员导师

祁门一中的校长张进球除了担任学校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主讲人,还在今年疫情期间主动接听心理咨询热线、上门为基层民警和社区志愿者做心理疏导、为焦虑的家长和学生排忧解难等。在校长的带领下,祁门一中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现有专职心理教师6人,该中心也是黄山市首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自2014年开始,中小学新任教师全省统一招聘考试中,每年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以兼职为主到专职人数比例不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也从由边缘到精品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心理教师的孤军奋战到鼓励全员参与,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合肥一六八中学的生活区主管张海珍,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张妈妈”,在其他寄宿制学校被称为“宿管阿姨”的工作人员,在这里统一被称为“生活老师”。今年返校后,学生除了上课以外的生活事宜大多由张妈妈和生活老师们打理。体温测量、宿舍消毒、食堂卫生……生活老师除了要确保学生们的安全和健康,更要充当他们的“心理导师”的角色,帮助学生调整返校后的种种不适状况。

据介绍,该校一直以来都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对家庭不和谐、过度内向、学习困难、家庭困难等学生进行摸底排查,建立“重点关爱学生”名单,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关心和帮助。多年来,无论是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还是生活老师,该校的每位教职工都称得上是学生的“心理导师”,随时随地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全员育人的理念成了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方向。在合肥一六八中学,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员,并且定期由专业的心理教师为班主任、生活老师等提供培训服务,从而建立健全专业的关爱育人队伍。

从安徽省整体情况来看,多数大中小学校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然而,仍存在部分学校没有建立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尚未配备标准的场所和设备、缺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课程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据铜陵一中心理教师夏冰介绍,该校在今年成立了心理教研组,从各个学科教师中发展了十几名组员,为的是拓展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进行深入的教研教学的探索,“除了发展心理学专兼职的教师,向基层教师普及心理学理论也十分有必要。此外,全社会要关心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和情绪表达,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可度和幸福感”。

2014年开始,安徽省教科院每隔一年举办一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大赛和论文评选,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会。2016年起,增加了每年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评选和“一师一优课”评选以及乡村教师教学信息化比赛。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前进。

家校共育:不再谈“心”色变

“在沟通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存在盲区,因此针对家长开展教育刻不容缓。”据合肥一六八中学校长吴菊文介绍,该校创办了专门面向家长的校刊《始信风》,通过“始信讲坛”,邀请专家和校长举办讲座,组织“家教心主张”征文活动,刊登了《为什么孩子心“病了”》《别把互相折磨当幸福》等家长作品,以此交流和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其次,学校借助校内外资源,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课,如《亲职教育的逻辑与行动》《别让疫情困住亲子关系》等。此外,学校还定期组织家长沙龙,成立“家长讲师团”,邀请对教育有见地的家长分享教育经验等。

家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氛围不和谐、亲子关系处理不当、父母教育理念跟不上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教育工作者也早早意识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沙盘室

严雪梅自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便进入安庆一中担任专职心理教师,她见证了学校乃至安庆市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最大的变化是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对心理健康活动的参与度和对心理咨询的接纳度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主动前来咨询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了。”在严雪梅看来,学业压力、人际交往、自我探索、网络成瘾、亲子关系等是困扰学生们的主要心理问题。“尤其是亲子关系问题在今年疫情之下显得尤为突出,我们近期的主题心理讲座‘如是我说’也准备分享这方面的话题。”严雪梅说,相较于学生,家长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病耻感”更加严重,“很多家长不理解、不接受自己的孩子有心理问题。”

相较于城市的孩子被家长们“过度关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更加值得关注。“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指向是学生,极少涉及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家长,而我们祁门县又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很多家长的教育是缺位的。”据祁门一中校长张进球介绍,学校在今年返校后也发生了个别因家庭教育不到位导致的严重亲子冲突,“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对孩子的身心状况关注甚少,潜在的亲子矛盾在居家隔离期间被激化了。”为此,张进球认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校的心理教师及班主任等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发现问题要及时预警,及时辅导,及时干预,并及时通知家长。

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重于治疗,家校共育需要形成常态化。祁门一中依托心理中心开展家校合作,经常举办各种家庭教育培训活动和专题讲座,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自2019年12月起,学校联合心启源心灵驿站、黄山市张进球中学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祁门县心理咨询协会等共同开办了祁门县智慧父母研修班。该班为纯公益性质,免费为家长提供服务。目前,智慧父母研修班已经有四期学员顺利结业,受益家长达900多人次。

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课

相比中学阶段,处在幼年和童年阶段的孩子,受父母的心理状态及家庭氛围的影响尤为深远。“小学阶段的孩子还不太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但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重大,所以‘父母课堂’的探索是我们目前的课题方向。”合肥市包河区心理健康教研员、合肥师范附小心理教师刘燕表示,孩子从幼年到童年、再到青少年的成长阶段,他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会逐渐显现,“这个过程中父母如何调整心态,坦然面对这些变化,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和家长一起探索的方向”。

“心”的合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自2020年5月25日起,铜陵一中的“同理心实验室”与当地媒体联合推出了系列音频课程“谁动了我的同理心”,探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走出了校门,辐射到更大范围的社会群体。

心理健康话题伴随着人的一生,渗透在各行各业中,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对于做法成熟、走在前列的学校,有必要“走出去”和“引进来”,从而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社会资源的整合。

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到位的地区和学校,尤其值得关注。如何打通心理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疫情期间,祁门一中在校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支援周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据介绍,自2019年以来,该校心理中心的咨询师开展了“智爱妈妈行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等专项活动近10场,足迹遍布柏溪乡、闪里镇、金字牌镇金陶社区、金字牌镇石川村、平里镇贵溪村小学、大坦乡、祁门二中等乡村、社区、敬老院、学校等,受益群众近千人次。

同样,在安庆一中,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的也是开放、合作、学习的优质资源共享模式,安庆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依托安庆一中成立。近年来,该中心通过电话热线、网络视频等新媒体技术,为没有时间来中心面询或因害羞不敢面询的青少年、家长提供服务;接受当地媒体邀请,在中高考时期为全市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讲座;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辅导,以“5·25心理健康日”为契机举办心理健康周活动;开展心理辅导老师“送教入校”,到各单位、各学校现场授课;组织家长心理课堂、建设教师成长工作坊、在书店等地面向大众开展分享会活动等。

严雪梅表示,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心”合力对于学校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如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心理教师一方面有被需要的价值感,另一方面体验的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心理干预工作的专业性极强,而心理教师过去的经验主要集中在心理课教学和心理辅导上,心理教师需要有‘知其不可为不为’的智慧,积极寻求一种与社会资源整合的方法。”据悉,学校建立了“预警系统、应急系统、维护系统”三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将及时识别、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并记录和上报。在安庆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努力下,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心开展的各类活动使在校中小学生近5万余人受益,使教师和家长两万余人受益。通过咨询和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来访者的不完美认知,改善了来访者的情绪,呵护了广大师生、家长的心灵健康。

根据安徽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资源,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在打通心理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从整体来看,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重视不够、理解不到位、工作形式单一、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家校联动不充分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依然任重道远。但好在,在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专业化前进的道路上,一批又一批的教育工作者,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前进的脚步。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