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病流行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结合实践

2020-12-19汪秋实浦建平姚建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1期
关键词:公卫消杀医疗机构

李 芬,汪秋实*,浦建平,姚建华

(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43)

从2019年12月份一种新发传染性疾病开始播散以来,我国进入到全民抗疫的防控战中,在严峻的疫情播散背景下,国务院及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习近平总书记也在相关讲话中指出,卫生与健康工作的主方针为预防,应不断强化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与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并要强化医防结合。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应促进自身人才优势与专业技术的充分发挥,使之成为基层病毒防控阻击战中的核心力量,协同其他基层组织机构,将防控关口前移,在基层诊疗和防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医疗机构防控人员,深切体会到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机构内医疗和公卫两学科密切配合,携手共进,规范有效把好基层防控关,总结了一些做法和经验。

1 措 施

1.1 体系建设

全员上下思想高度统一,反应迅速,力量集中,建立并落实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预防控制、后勤保障、院感消杀、社区防控小组等,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诊疗和防控工作流程互相衔接,在现有基础上优化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流程,医务科制定传染病流行期间相关门诊急住院患者诊疗流程、关于病毒感染的肺炎会诊流程等各类工作流程,预防保健科制定采样、流行病学调查、密接人员排摸、病毒肺炎现场消毒方案等防控技术方案和流程,社区办制定社区病毒防控流程,社区居家(集中)医学观察须知要点等。制定统一指挥协调,统一业务培训,统一资源调度,统一病毒管控,统一救治转院“五统一”机制。

1.2 资源调度

医疗、预防、社区、医技、后勤保障等部门整和一盘棋,全力应对流行疾病防控,工作重点倾向内科、发热门诊、急诊、隔离病房等重点领域,人员调度上高效利用停诊及减诊科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务人员资源,院内加强预检分诊登记排摸、院感控制、隔离病房人员配备,院外协助社区排查专业技术指导人员,与联防联控部门一起把好道口检测、居家隔离、集中隔离防控关口;防护物资储备上本着高度灵敏性未雨绸缪,在病毒初期全力储备和追加各类防控物资,为医院开展病毒防控做好坚实的后勤保障。

1.3 技术防控

面对瞬息万变的疾病形势,作为医疗技术部门需要扎实掌握业务技能,不断调整防控策略。连续开展全员培训7个版本疾病诊疗方案、6个版本病毒防控方案和社区居家(集中)医学观察实施方案。院内医疗和预防部门紧急开展个人防护、就诊流程、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等应急演练,从预检分诊排查、诊疗筛查、多科会诊、可疑人员流调采样、留置隔离、消杀、转归等各环节无缝对接、形成闭环,尤其由预防保健科和院感科强强联手,防控专业人员规范消毒流程,严格落实院内感染控制和院外终末消杀。 院外临床、社区、公共卫生、护理配合社区联防连控实施精准到人的严密排查工作以及严格落实病毒感染重点人群管理做好居家(集中)医学观察、消杀及健康教育,进一步深入网格化地址,同时为今后开展其他公卫工作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1.4 信息助力

有效运用“苏城码”开展院内预检分诊排查,对门诊医生工作站发现的高度关注信息有效整合,导出重点关注对象上传防控指挥部,压实到社区进一步管理。医院微信公众号上开设电子预检分诊,并且根据填报结果生成院内健康码,根据健康码进行预检分诊,儿童、成人预防接种健康申报采用微信版填报,有效提高分诊速度,节约人力减少交叉感染。对规上复工企业和学校开展病毒防控微信线上培训和演示。运用家医签约APP系统开展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精准随访、线上互动和抗疫科普教育,线上联动全民,构建群防群治群控的严密防线。

1.5 服务社会

公卫人员积极参与复工企业病毒防控机制、物资储备、健康检测、健康教育、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督查和现场指导示范培训,复学伊始派驻临床和公卫医务人员做好现场医疗和防控保障。社区卫生兼顾部分公卫工作,慢性病人开具长处方,健康管理的同时减少就医感染风险,保护重点人群。在本次抗疫中让社会其他部门更进一步了解医疗机构的属性不仅治疗疾病 ,更是防病的主力军。

2 存在问题

2.1 长期重医轻防观念没有根本扭转[1]

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坚持以“预防为主”,做起来还是“重治轻防”,基层医疗机构出于等级评审、创收等方面考虑,重点工作始终围绕医疗转,预防控制在科室发展、人才引进、支持力度等方面均不能与临床比肩。

2.2 发热门诊等防控基础建设滞后

受财政因素、人员配置等限制,医疗机构内发热门诊、感染科基础建设推进缓慢,其环境布局已不能适应目前的设置标准,且因医务人员紧张,人员配备不足,造成未能常态化开设,给院感控制造成一定安全隐患。

2.3 医防融合全科型人才紧缺

尽管此次疫情防控临床和预防配合紧密,但在各项流程操作中还是暴露出临床注重疾病的诊疗而流调、消杀等防控措施掌握薄弱,预防专业有大卫生观念,但临床知识和运用是短板的现象,对处在第一线的在基层防控非常不利,基层需要能独挡一面的医防融合全科型人才。

此次疫情防控对医疗机构管理和规划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应尝试探索一些新的运行模式和机制,体系健全,人员 队伍,服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融合推动基层卫生体系向大健康为中心转变。

3 建 议

3.1 进一步转变预防为主的观念

基层医疗机构不仅重"治"也重"防 ,在提高疾病诊疗能力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力度,加强和提高对辖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卫事件处置能力,建立多部门风险评估、预判、控制干预机,从真正意义上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政策。

3.2 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战略储备和医疗供给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将发热门诊、感染科、隔离病房等业务用房建设纳入标准化建设中并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采取采储结合方式,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和结构,做到平时服务,灾时应急。

3.3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强调临床医生公共卫生思维再强化,牢固树立防病大于治病的新思想,建立临床医生预防并重的从业行为。加强公卫工作者医防融合,临床专业知识和思维牢固掌握,两类专业深度融合互学互鉴。

3.4 有效推动就诊流程

不断完善家庭医生制度与分级诊疗制度,以便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健康服务,不断完善分级诊疗的配套设施,以便于提高整体的诊疗能力,这又包含了健康档案云端化、数字化建设、远程诊疗升级、医疗数据化完善、医共体进一步建设等。并长期严格落实一人一诊室制度,不断改善诊疗环境,促进诊疗质量的提升。

在抗击病毒的同时,还应注意在未来将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尤其是在当前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移的大趋势下,基层医疗机构应严格落实医防融合建设,尤其是要把控好基层防线,这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根本所在,也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全面的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公卫消杀医疗机构
疫情防护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蜘蛛侠”
公卫狂飙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
基于协同理论的哈萨克民族医药治未病公卫政策分析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公卫项目工作经费需保障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