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湖泊资源环境 促进湖泊渔业持续发展
2020-12-19赵丽爽乐绍华费久兴
○赵丽爽 乐绍华 费久兴
湖北省阳新县境内水域辽阔,拥有大小湖泊105 个,湖泊总面积25.96 万亩,是全国有名的“百湖之县”。丰富的湖泊资源优势在提供工农业用水、水利建设、蓄洪防汛、湖泊渔业、发展航运等方面作用显著,对我县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县湖泊渔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上世纪50 年代初,湖泊产出主要依靠捕捞渔业;50 年代末至60 年代中期,以“人放天养”为主要模式;60年代末至70 年代中期,逐渐发展湖泊人工养殖;70 年代末至80 年代中期,开始少量人工投肥投饵养殖;80 年代末期至上世纪末期,开始发展大规模投肥投饵养殖,提高湖泊渔产量(例如,国营竹林塘渔场湖泊单产量达250 余kg,是全省渔业红旗单位,其养殖模式得到全省推广);21 世纪初至今,随着湖泊租金上涨,承包经营者不断追求高产与效益,导致湖泊养殖密度超过水域承载力,水体阶段性污染时有发生。以65000 亩面积的网湖为例,2014年统计共投入磷肥1000 吨,氮肥2000 吨,有 机 肥 料 约1000 吨;2015 年和2016 年共投入豆渣酒糟等饲料46000 余吨,严重危害网湖水域环境。2019 年经环保部门监测,全县包含石灰寨、赛桥湖、南坦湖在内的15 个湖泊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水体呈富营养化,为劣V 类水质。
目前,我县各级政府对渔业发展不够重视,各级党委没有把湖泊绿色发展摆上重要日常议程。特别是各级党政一把手很少过问,上面环保部门来督察,就重视一下,督查走后,就风过雨过,没有长效发展机制,导致湖泊水质污染治标不治本。目前,全县大多数湖泊仍由个体业主承包经营,采取掠夺性生产,业主个人利益至上。湖泊权属单位只管收承包费,什么都不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打击违法力度不狠、湖泊放养模式传统不新、品种结构调整不优、湖泊绿色发展保障措施不完善等一系列原因,致使我县湖泊水质不见好转,违背了渔业产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渔业是国家战略产业,必须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渔业现代化道路。在湖泊渔业发展上,我县必须要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推动湖泊渔业绿色、安全、高质发展,实现“水清、湖美、鱼肥”,实现湖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本文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理论为指导,创新湖泊渔业发展模式,发展“五大绿色渔业”,实现湖泊渔业零排放
(一)发展增殖渔业,提高湖泊渔业资源补充量
增殖渔业是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促进渔业资源再生的重要手段。必须要积极发展增殖渔业,增加水生生物群落多样性,健全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增殖渔业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①移植驯化。要科学选种,结合移殖对象的生理特征和环境适应性,从生存环境相近的水域中,选择名优经济水产品(如银鱼、青虾、甲鱼、太湖湖鲚等)移入我县湖泊中,形成稳定的生物种群,提升湖泊经济效益。②人工放流。首先要保证生态安全性,科学评估湖泊生态阈值,严格确定放流品种、规格、数量和放流时间。其次,要做好放流后的监测、检疫和管理工作,争取达到理想的生态效果。再者,在不影响湖泊生态平衡前提下,要考虑渔业经济回报潜力,适量增殖放流部分短缺型经济鱼类,增加水域产出效率。此外,政府部门可以引导慈善机构、社会名流、科研机构和新闻媒体等,适时举办本地“增殖放流节”,增加社会影响力,提高广大群众对湖泊生物资源的保护意识。③灌江纳苗。在可以利用江水与湖水的水位差,适时采取“顺灌”或“倒灌”模式,把江水中的鱼虾等苗种灌入湖泊,丰富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④繁殖保护。在每年鱼类繁殖时期(3 月初至6 月底),要实施封湖禁捕,保护鱼类的种群补充。特别要加强对猪婆湖花鱼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强化对鱼类产卵场的生态保护。
(二)发展净水渔业,促进湖泊渔业转型升级
“净水渔业”通过向水体投放特定功能鱼类,构建湖泊内部物质循环网链,控制水体浮游生物过度生长,消减水体内源性氮、磷及有机物等营养负荷,是提升水体生态功能的一种新型渔业模式。
要在我县湖泊积极发展净水渔业,以滤食性鱼类作为主要放养对象,不投饵、不施肥、不用药,实现湖泊生态功能自我调控。对于浅水丰草湖泊(如海口湖),投放优质虾蟹苗种,充分利用湖泊资源实现自然增殖和湖泊放养“零排放”。对于富营养化的湖泊(如赛桥湖),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白鲢和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鳙鱼,将浮游生物转化为鱼类机体蛋白,从而转移出水体有机元素,减少或消除氮、磷等富营养化因子对水体的污染。利用我县25.9万亩的湖泊优势,可实现湖泊年产优质鳙鱼1000 万kg,移除水体碳115.74 万kg、氮29 万kg、磷1.2万kg,达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三)发展质量渔业,推动阳新水产品牌走向世界
湖泊渔业产业标准制定和品牌建设是发展质量渔业的重点。目前,我县湖泊渔业没有完整的标准体系,品牌建设和推介力度不足,仅有2 个水产品注册商标。品牌效应不佳势必影响湖泊渔业长远发展,必须要加快湖泊优质水产品品牌建设,提高渔业品牌竞争力。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县湖泊渔业发展现状,组织相关单位尽快制定湖泊渔业发展标准,加快实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推动湖泊渔业提质增效,打造“安全、优质、特色”的湖泊水产品品牌。要发挥本地“源口螃蟹”地理商标的引领作用,将湖泊有机鳙鱼等新品牌推向市场,提升品牌竞争力,力争把阳新建成全国“鳙鱼之乡”。要不断完善品牌产品与市场对接力度,拓宽营销渠道,通过网上商城、品牌专柜、商会推介、湖泊湿地摄影展、水产美食节等途径,提高本地品牌知名度,带动本地特色水产品跳出阳新、游向全国、迈出国门、畅销海外。
(四)发展休闲渔业、提高湖泊综合效益
休闲渔业是提高渔民收益、丰富渔业内涵、改善渔业环境的一种新型经济产业。目前我县缺乏成熟的湖泊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必须要吸引县内外资金雄厚的企业(业主),参与本地休闲渔业投资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规旅游建设项目,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渔区风貌,避免过度开发,把湖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城郊型湖泊(例如网湖、猪婆湖、东西湖、赛桥湖、南坦湖),要在湖内植莲种草,开展水体修复和环境治理;同时要在沿岸配备完善的廊桥、茶园、绿道、游船等园林风貌设施,形成本地独具一格的运动休闲观光带。要充分发挥枫林石田古驿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推动全县湖泊休闲渔业建设,发展特色渔家乐、垂钓竞技、鱼类观赏、科普教育、渔事渔俗等多种休闲模式,同时促进渔民转型就业、增加收入,形成“以点连线、点面结合”的格局。到2030 年,争取实现我县水域滩涂规划制定的休闲渔业发展目标,推动湖泊渔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融合发展。
(五)发展智能渔业,保障湖泊生态安全
渔业现代化坚持“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技为支撑,推动湖泊渔业不断实现智能化、现代化。在湖泊养殖模式上,要与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开展健康养殖、疾病防范、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研究,降低流域生态污染。在湖泊渔业经营管理上,要全面覆盖物联网技术设备,包括污染防范、视频监控、安全管理、网络销售等环节,在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企业效益的同时,推动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在湖泊生态治理上,要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建成湖泊生态保护科技推广机构,加强生态监测评估,为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要开发流域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降解等高科技手段,净化水质。要积极申报湖滨缓冲带、生态防护林、水生植物生态浮岛、“水下草场”等建设项目,逐步改善水域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理念,创新湖泊渔业发展管理模式,突出完善“三大管理机制”建设
(一)加强领导
要成立本县湖泊渔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为常委副组长,县委分工一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为副组长,专抓湖泊渔业发展问题,县政府办分工一名副主任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具体协调领导小组工作,形成由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环保局、交通局、人社局、科技局、科协、市场监督局、电力公司、水利和湖泊局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体系。要建立县、镇湖泊经营管理机构,形成政府指导、专业机构监管、部门服务、社会参与的管理新机制,实现湖泊渔业共同保护、持续发展。
(二)优化管理
①强化经营管理。全县各级政府要收回湖泊经营权,由专业湖泊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实现集约化管理、保护性经营、持续性发展、共同性收益。
②依法管理。在湖泊禁养区域,要取缔一切可能污染水体的项目,关闭污染源头,严禁开展任何形式的人工养殖。要加强禁养水域的执法管理力度,组建环保、公安、渔政联合执法体系,严查违规养殖、违规捕捞、违规排放污染物等行为,做好污染防范源头治理。对于限养型湖泊,要严格水域滩涂养殖证办理制度;要科学确定捕捞时间(例如2 个生产周期捕捞一次),严格控制捕捞规格、确定网具规格和网目大小,给予鱼类资源恢复充足的时间和种群基础。要加强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让人民群众依法办事、自觉抵制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切实保障湖泊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政策激励
①项目支持。政府要把湖泊渔业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及相关部门的惠农支农资金支持,捆绑相关项目资金,开发湖泊生态渔业和污染治理项目。要抓好招商引资引智,吸引知名企业投资本地渔业产业,加快本地建设。对带动渔业产业发展作用显著的企业、养殖大户、销售大户,要给与资金鼓励、扶持发展。
②技术支持。要加强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渔业技术培训和渔民转产业的就业培训服务,提高渔民专业技能和再就业技能。要统筹考虑渔民再就业扶持,培养一批有技能会创造的新型职业渔民到相应水产企业工作。县政府要带头组织相关部门,加强与专业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创新新模式、新技术,实现产学研对接。
③生态补偿。在实施湖泊禁养禁捕和渔业转型升级后,我县要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其他生态受益者(如水产企业、旅游部门等)积极参与,通过资金补偿、政策保障、人才和科技支持、项目支撑等多种方式对生态保护者进行补偿。
④优化服务。在基层渔业服务上,要规范水产合作社发展,完善章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强化其服务功能。在政企合作上,要充分发挥农业、水利、环保、税务、市场监督、城市规划等多部门的协同作用,为企业提供项目规划、证件办理、水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等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