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跨文化意识指导下的新闻英语翻译

2020-12-19佟若琳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受众

佟若琳

(华北理工大学 期刊社,河北 唐山 063210)

英语作为全球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1]已经成为了各国人民进行沟通交流、信息传递的媒介。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新闻——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依然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是人们了解各国动态的有效信息获取渠道。随着国际化交流的增多,新闻翻译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出来。在信息的传递流程中,需要翻译相关的新闻文本,因此,加大对新闻英语翻译的研究力度,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民族间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新闻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事件的真实反映,具备较强的时效性和社会性,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特别是信息全球化进程中,新闻成为了人们了解国际社会热点事件的重要途径,而国际间新闻的传播先要通过翻译,进行语言转化,才能被大众理解、吸收。在时代大潮的引领之下,新闻翻译变得愈发重要,因此,加强新闻翻译研究对于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2]

与此同时,新闻英语翻译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而语言作为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播载体,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人文性、社会性等色彩,[3]基于此,要想做好新闻英语翻译工作,翻译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双语转换能力,还需要对源语言(source language)和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所对应国家的文化有深入了解,尤其要关注目标语言国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掌握翻译技巧,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使新闻内容更通俗易懂,[4]更“接地气”,以确保目标读者能读懂且有效了解新闻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接受翻译后的新闻信息,进而达到翻译的预期目的。

一、新闻英语翻译的特点

很多时候,人们对翻译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翻译就是对原文百分百的再现层面。这仅仅考虑了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停留在表层语义之上,而实际上,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语言转换过程中,译者很难兼顾到目标语言与源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完全一致。因为在两种语言背后蕴藏的是两种语言受众在生活习俗、生长环境不同基础上,导致的语言、价值取向、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当然,除了语言上的差异,与普通的文章翻译相比,新闻英语翻译带有鲜明的特征,这与新闻本身的时效性、精确性和简洁性密不可分。[5]从总体上看,新闻英语翻译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新闻英语翻译应做到简洁明了。随着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信息来源也多种多样,长篇大论式的新闻报道容易让读者丧失阅读兴趣,人们更趋向于从短小精悍的新闻报道中获取有效信息。所以在翻译时,要尽量简练,采用成语、谚语、流行语,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同时对句子长度进行压缩。例如,“However, phubbing disturbs not only our study but also our life”这句话的重点就是对“phubbing”一词的翻译,这是一个合成词,即“phone”和“snubbing”组合而成,官方的解释是在社交场合注意力不集中喜欢看手机的人,我们就可以借助时下的流行语——“低头族”来传达此意。再如另一个例子中,“Sharenting is popular particularly with new parents. They love to post many photographs of their babies on social media”中的“sharenting”把表示“分享”的share和“育儿”的parenting两个单词放在一起,即在社交媒体上过多地分享和孩子有关的内容,我们可以直接翻译成“晒娃”,要比“分享育儿经”来得更通俗易懂。

第二,新闻英语翻译应做到清晰准确。新闻报道的真实可靠是新闻存在的基石,也是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点,因为任何数字、语言上的疏漏、错误都会在其传播过程中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前段时间发生的新西兰枪击案,而很多主流媒体在对这一新闻事件的翻译中出现了这样的描述,“犯罪分子是一名白人,30~40岁之间,穿着无法辨认的制服,在腿上绑着很多本杂志……”,读到这里,很多读者都会对一个细节产生疑问:凶手在作案时为何要在腿上捆绑一些杂志(magazines)?如果查找字典,我们就会发现magazine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最常见的“杂志”,其二便是“弹药夹”或“弹药库”之意。显然,这里的magazine应译为“弹药夹”,因为翻译人员的误译才产生了这样的“乌龙”。所以对存在疑惑的地方,不确定之处,翻译人员务必要进行资料查找、校对,以保证新闻质量。

第三,新闻英语翻译要符合目标语言国的文化和国情。因为汉语使用者和英国国家在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情感偏向上存在差异,[4]很多英文中的表达方式,例如习语,如果直译,中国读者很可能会一头雾水。例如,一篇报道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句话,“the shortage of global aggregate demand is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如果翻译成“全球总体需求短缺是房中的大象”,会让读者不知所云。英文中“elephant in the room”字面意思是屋子里有一只大象,但它想传达的意思是,如果一头大象出现在房间里,那是不可能被忽视的;然而,房间里的人假装无视大象的存在可能是他们在关注一些小事或者无关紧要的事情,而并不把注意力放在这个大物件上。这个短语是指显而易见而又被忽略的事实。所以将整句话译为“全球总体需求短缺是明摆着的现实”。这样一来意思就明确了许多。再比如,“The authorities planned to take measures against the gangsters, but the staff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一句中的“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如果译成“放走了这只猫”,上下句的意思就会变得不连贯,这句英文俗语的意思是“泄露秘密”。译者如果不了解习语或其他英文中的地道表达,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就容易造成目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困难或偏差。为了改善这一局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并掌握习语的含义,选择最贴近其意思的词汇,方便受众理解。还有很多时候,新闻背后会涉及到政治局势和国际关系,新闻的撰写人是站在自身的政治立场进行报道,而翻译人员在翻译的时候不能添加太多的个人色彩和情感流露,应站在较为公正的角度进行翻译。

二、新闻英语翻译的跨文化意识

(一)跨文化意识的内涵

文化和语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是语言产生的基石,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媒介,不同的语言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同一信息的接受度往往是存在差异的。

跨文化指的是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中西方文化在社会传统、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传统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这些也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二)新闻英语翻译中体现的中西语言习惯与思维模式的差异

思维模式是文化在不断持续地影响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思考方式。可以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生长的人,形成了各自独有的思维模式。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汉语和英语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在用法和词汇上进而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文化具有分析思维、客观思维和抽象性等特点,而中国文化具有综合思维、主观思维和具象性等特点。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对不同思维模式进行充分考虑,包括语言特点在不同思维模式下表现出来的不同,要尽最大能力克服这种差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译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英语新闻中的句子通常比较长,而且文章的结构比较松散,句子中有很多插入语、逻辑词。但中文文章讲究“神散形不散”,逻辑词的使用比较少,所以在翻译人员英译中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文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可以对原句的结构进行调整。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词汇,要尽量具象化,实现中方与西方思维模式的转化。除此之外,建议根据需要结合自身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方式,使用中文读者比较熟悉的修辞手法和句式,达到翻译的预期目标。

(三)新闻英语翻译中跨文化意识的指导意义

在新闻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到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跨文化意识的指导下,完善译文,确保翻译出目标读者“看得懂、读得通”的新闻内容,这才算实现了新闻英语翻译的预期目标。总的来说,新闻翻译就是跨文化的信息传递过程,通过新闻翻译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维护读者群,让读者了解并掌握国际新鲜资讯。

具体到新闻英语翻译实践中,西方的新闻报道中会出现一些在中文没有明确对应概念的词汇,比如“Both hawks and doves have expanded their conditions for ending the war.”,这里的“hawks and doves”,经常被直译为“鹰派”和“鸽派”,但中文读者并不能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即两个派别有何区别,因为它是西方特有的文化,鹰派代表主战派,鸽派代表和解派。所以很多时候,采用直译的方式对新闻内容进行翻译,只是做到了对源语言的尊重,但忽视了目标受众的接受度,无法达到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另外,西方媒体为了增强新闻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英语新闻中经常会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是引用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的典故。例如一篇报道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the situation becoming a Sword of Damocles”,其中的“Sword of Damocles”指的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重要典故“达摩克利斯之剑”,用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考虑到目标读者对相关背景知识可能不甚了解,在翻译时,可用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描述,加以解释,使读者能够理解原文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核。

跨文化意识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新闻时要对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即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有深入了解,在对源语言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跨文化新闻内容的转化,使译文符合新闻英语翻译的特点和要求,尽量做到准确、精炼、入乡随俗,对目标受众缺乏的背景信息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者解释,避免在翻译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让目标受众更加轻松地接收新闻信息。

三、跨文化翻译意识下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与意译法灵活使用

直译法指的是在符合译语条件的情况下按照词汇原意直接翻译。[7]因为中英两种语言在基础词汇和语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对于中文表达中有对应翻译且含义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或者虽然是特有词汇,但大众认知度较高的表达,都可以采用直译法。比如“Pandora's Box”译为潘多拉的盒子,“Muses”译为缪斯女神,“time flys”译为时光飞逝,读者理解起来没有障碍。这样情况下采取直译法既方便翻译又能丰富译文的表达。

还有一些情况,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直译法可能无法传递出等价信息,这时我们就需要采取意译法,即在源语与目标语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只需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这种翻译方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信息的代沟和缺省。[8]比如,“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直译过来就是“云有闪亮的衬衫里子”,读者当然会不知所云,这是可翻译为“黑暗中总有一丝光明”或者更文艺一些,译为“守得云开见月明”。再如,“white lie”可译为“善意的谎言”,而不是“白色的谎言”。“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可译为“有志者事竟成”,“Birds of a feature flock together”可译为“物以群分,人以类聚”。这样的翻译策略既符合国人的表达习惯,也传递出了原文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采用意译法的时候不需要严格遵循源语言的规则,而是应该加强对意思的揣摩,进而有效翻译原文本的内涵,让读者理解即可。

(二)关注热点,巧译新词

在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这种新鲜感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为了表达方便,人们常常会将两个单词合起来,构成一个新词,很多混成词便应运而生,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得以迅速传播,而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最前端,对新信息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会经常使用这些新兴词汇,[9]或者可以称之为“网红英语”。这类语言具有时代性强、简洁性和生动性等特点,因为它们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才能得以有效传播。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结合本国国情,即流行语的使用,进行转换,有时也可打破传统语法的束缚和限制,使译文内容准确精炼。如“The company claims that their rival has stolen the design of their phablet which was released three months ago”一句中的“phablet”就是phone+tablet,可译为“平板手机”。“frenemy”,就是friend+enemy,指和人之间有亦敌亦友的关系。

(三)使用注释,补充信息

对于英语新闻中经常出现的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典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译者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找到典故起源、背景及其寓意,再用中文读者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且可以适当加以解释,弥补中国读者在背景知识上的缺省。这样的处理方法就能有效提升新闻英语的翻译质量,以及受众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但对于认知度较高的词汇可直接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另外,英语新闻中经常会用各国首都或首相官邸的名称指代该国或者该国政府,或者用标志性建筑表示相应的组织机构。[7]例如,“Why has the White House lost its way on tax and budget policy?”中的“White House”代表的是美国政府。其他类似的还有“Washington”也可代表美国政府,“$227 billion tax on crade oil is cleared by Capitol Hill”中的“Capitol Hill”是美国国会大厦,用来指代美国国会。“Downing Street No. 10”,唐宁街10号指的就是英国政府。“Cheong Wa Dae”,青瓦台指代的是韩国政府。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结合语境,进行恰当的翻译。

四、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听到世界的声音,了解国际事件的进展,才能增加自身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提高国际形象力,树立威信。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新闻媒体搭建起中国和世界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翻译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政治修养,深入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大政方针。

综上所述,新闻英语翻译是新闻信息传播的积极推动力,要翻译出让大众“看得懂、读得通”的新闻译文,译员必须要增强跨文化意识,而这种意识的树立需要通过阅读的积累,建议可以将中外多家新闻媒体对同一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对照、分析,在有一定量积累的基础之上,总结出英语新闻的翻译特点和规律,增加对目标受众文化的了解。另外,还可多在时事政治相关的材料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度。这样在翻译时才能使用贴近读者生活的表达方式,发挥“译语优势”,游刃有余地运用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减词、增词等翻译技巧,用妥善的方式实现内容的转换,最大限度的使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在内容上保持一致,不断提高翻译质量和目标受众的接受度。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跨文化受众
地铁站内公示语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技巧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分析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