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12-19刘会君山东金润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经营财务

文/刘会君(山东金润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加激烈。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能够通过财务分析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真实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活动的规律性,落实企业的各项战略,挖掘企业的内在竞争潜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合理的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根据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发展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财务分析出现问题时,则无法给企业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导致管理者无法依据信息数据进行战略部署。

一、财务分析的含义和意义

(一)财务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主要是指,财务部门利用专业的分析方式,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会根据生产经营的活动,来分析并制定相关财务报表信息和非财务报表信息的资料。在财务对企业进行分析时,会利用自身专业的分析能力,包括现金流量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来满足不同需求者的需求[1]。

(二)财务分析的意义

首先,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真实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性。随着生产规模的发展、业务量的提升和减少以及批量的大小等动态变化,来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需求量的大小和资金的占用上,各个企业各个行业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例如,创新型技术企业,人员费用消耗量大,固定资产设备投入量较低,业务资金需求量较小;传统的设备制造型企业,人员费用消耗量较小,固定资产设备投入量较大,业务资金需求量较大。由此可见,财务分析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活动规律进行掌握和认知,从而有效服务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

其次,利用财务分析,有效服务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所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财务分析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具体数值来体现。通过对数值的分析,来发现企业经营中的不足和问题。

最后,辅助企业确立发展的战略决策。利用财务分析,能够清晰的了解企业的劣势和优势,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企业的优劣势能够清晰地体现出企业的发展潜力、盈利能力、偿还能力等。通过财务分析,认清自身,再利用外部的机会和环境,来制定最优的发展策略和管理策略。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关注度偏低

在现阶段的企业管理中,管理层通常都是以利润、营业收入来作为参考指标,对产值、产量、利润以及营业收入的涨幅都极为重视,而对企业管理中的财务分析则厚此薄彼。另外,在企业的管理层中,大部分管理者都属于技术型人才或销售型人才,他们大多数都是从技术部门或者生产部门中提入管理层的,他们只对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予以重视,一味地认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只能依靠产品的销售和生产,而财务分析的作用仅仅体现在申报税务报表和算账等[2]。

(二)财务分析的资料通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的有效性,需要真实、规范且可靠的财务数据。首先,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系统中的财务报告会因会计的战略和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可靠性和真实性遭受质疑。其次,财务报告所体现的资料会因会计的处理方式而有所不同。最后,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会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数据的精度。

(三)财务分析不够全面、深入,过于形式化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层通常会将财务分析工作当成是常规工作,对其的指标也如同常规工作一样,在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方面,只需要遵照指标公式的流程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完成数据上交就算是完成任务。这样的财务工作过于形式化,不够全面、不够深入[3]。

三、在企业管理中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认识

第一,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提高自身财务分析相关知识的能力,重视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利用财务分析来发现企业经营活动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有效地服务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挖掘企业的市场竞争潜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

第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必须意识到在企业管理中财务分析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第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通过对以往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企业管理者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同时利用国家的财税政策来帮助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性建议。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并结合地方和国家的财税政策,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利用财税政策,如稳岗就业政策、加强企业扶持政策等,引导企业管理者重视财税政策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4]。

(二)借助预算工具,使财务分析与预算相结合

首先,预算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能够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使企业目标不断优化和提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对未来经营活动的可预见性。财务分析与公司预算相结合,分析当期经营活动与预算制定的差异,以便于找出目标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完善和改进。有了预算的指引,可以预测各项指标如收入、费用、利润等的完成情况,有利于管理层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超额完成。

其次,根据企业特点,借助预算工具,统一财务分析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会计员采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式来处理企业问题,提高财务报告数据的环比性和可比性。最后,建立财务指标体系,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对财务分析指标进行修正,提高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完整连续性。

通过以上方式,借助预算工具,使预算和财务分析有效结合,有效提高分析资料的规范性和预见性[5]。

(三)加强业务分析,有效提升信息资料的质量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财务分析资料的质量,财务分析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分析,让数据分析系统化。首先,建立财务分析制度,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其次,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基层调研工作的管理,在实际的财务分析过程中,必须引导财务分析人员,多深入一线生产现场进行调研,向相关部门、相关工人进行咨询和调查,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资料,提高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另外,必要时还可以获取非财务性信息资料,例如,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对产品的需求、产品售后服务、本企业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等,从而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企业经验活动的本质,帮助企业管理者全方位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6]。再次,财务分析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找出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差距,并及时进行解决。在实际分析工作过程中,财务分析人员不能因分析而分析,要通过具体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例如,在销售成本率对比方面,企业的本期成本率高于上期的成本率时,财务分析人员就需要对两期成本率间的差距查找原因,分析一下原因是出自原材料还是人工费,又或者是制造费用等。找出差距的原因后,对相关部门进行告知,让相关部门在各自的部门寻找差异原因,并制订接下来的行动方案,最终将各部门的行动方案汇总到财务部门,并上报管理层批准,落实方案的实施。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帮助企业能够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企业管理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者优化管理模式、调动管理机制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提高对财务分析的认知,正确审视财务分析工作,改善非财务信息资料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规范性,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督促分析人员系统分析,深入生产一线,提高信息资料的质量,让财务分析更好地服务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者经营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之道——连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