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东亚飞蝗蝗区勘查报告
2020-12-19武陟县植保植检站王素萍
武陟县植保植检站 王素萍
武陟县属黄河中下游黄河、沁河交汇地带。黄河流域包括沁南地区和黄河、沁河两滩区,滩区面积1.47万hm2,其中,部分区域地势低洼、易涝易旱,在水位不稳定、大面积荒滩或耕作粗放的夹荒地上,生长有低矮芦苇、茅草、莎草等蝗虫嗜食的植物,有利于飞蝗的繁殖生长,容易酿成蝗灾。因此,每遇大旱年份,要注意防治蝗虫。在我国农业种植历史上,发生过多起因东亚飞蝗的泛滥而引起的蝗灾,如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和天津市等均暴发过大规模的蝗灾。
为了搞清楚武陟县的蝗区变化,更有利于加强蝗情监测,为今后科学监测治理蝗害提供依据,武陟县植保植检站及时组织人力物力对所辖詹店镇、嘉应观乡、北郭乡、大虹桥乡、大封镇5 个蝗区乡镇的嫩滩、夹河滩、鸡心滩的数量、位置、面积进行了准确勘测和定位,同时对所测蝗区及区域4 个顶点的经纬度进行航迹保存,现将勘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宜蝗区演变概况
武陟县黄河滩区东亚飞蝗的发生,主要分布在黄河滩区的嫩滩和部分二滩区,随着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在武陟县滩区的实施,二滩区80%以上的面积已成为稳定的粮经主作区或种养区,对于蝗虫发生不会造成太大压力。
随着黄河小浪底工程以及武陟县北郭乡方陵—解封镇、大封镇驾部村黄河控导工程的建成使用后,嫩滩区面貌发生了变化,在5533 hm2的嫩滩区有60%以上面积在没有大的旱情和汛情下,可实现种植作物的相对稳产稳收,有17%不平整刚过水的区域,是望天收的区域,遇干旱或水淹时难以有收成,余下23%面积约1273 hm2,则是近10 年内形成的不稳定的区域,旱时草荒涝时水淹的区域。成为每年蝗虫发生防治的重点区域和监测对象,也是本次蝗区勘查要求的特殊类型区域。
二、蝗区勘查分类定位情况
按照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关于对特殊类型蝗区进行勘查定位工作的通知》的具体要求,武陟县植保植检站分乡镇对所辖蝗区内新发生的嫩滩、夹河滩、鸡心滩的数量、面积、位置进行了详细勘测和定位并保存了完整航迹。
(一)3 种滩勘查面积及位置
全县近5 年内新形成的嫩滩5个,面积1009 hm2;夹河滩1 个,面积19.34 hm2。合计3 种类型滩区共计6 个,面积1 028.34 hm2。
(二)3 种滩植被及特点
新形成的嫩滩共5 个,时间2~5 年,由于土质多为河沙地貌保水保肥性特差,而且易上水,80%左右是近2~3 年开垦的,但是耕作和管理水平较为粗放,植被较稀疏平均为20%,多以红荆、剑茅为主,按照蝗虫生活习性不易产卵,但较适宜成虫在此滋生取食,成为残蝗聚集场所。新形成的夹河滩1 个,时间为2 年,土质以大沙为主,不适宜蝗虫产卵,但适宜残蝗集聚。
本次蝗区勘查,武陟县植保站共召开工作会议3次、技术研讨3 次,野外勘测共用时4 d,出动人员20人次,设备8 台次,车辆8 辆次;勘查涉及蝗区5 个乡镇,走访调查蝗区相关人员35 人次,完成勘查报告1 份。
三、防控建议
(一)对部分二滩区与嫩滩区结合部区域的防控建议
这部分区域要采取常年监测与防控相结合的原则,搞好蝗虫防控。与有关乡镇、村相结合,积极消灭常年撂荒区域,引导农民自发对点、片小荒滩进行改造。
(二)对已处于稳定状态且能常年种植的嫩滩区域的防控建议
这部分区域在常年搞好蝗虫监测预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并培训农民,搞好经济作物和种养结合的农业高产开发,提供相关病虫害防控技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搞好蝗虫防控。
(三)对常年撂荒的嫩滩区防控建议
这部分区域在重点搞好监测的基础上,积极搞好组织、协调做到统防统治,确保蝗虫不起飞、不危害。
(四)对本次蝗区勘查新出现的嫩滩、夹河滩、鸡心滩防控建议
这部分区域要严密监测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及时了解位置、面积和蝗虫发生动态情况,搞好常年信息上报和记载,并制定出长期蝗虫防控规划,走出一条“改治并举,控制蝗害”的防控之路,确保蝗虫防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勘查工作意见及建议
(一)本次蝗区勘查区域主要位于嫩滩区及黄河边,水多草深,有的地方人员难以走到,有可能影响到勘测数据的准确性,有的位于河中间无法进去。
(二)蝗区勘查任务重条件艰苦,急需培养新的力量注入蝗虫防控事业。
(三)用人力行走的方式进行航迹保存,所存航点不能同时在保存的面的地图上显示,不但累人而且落后,希望有先进的方式确保勘察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