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红薯品种“心香”双季栽培技术
2020-12-19
红薯是一种适应性强的高产粮食作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近年,红薯在国际、国内市场十分走俏,市场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开展早熟红薯品种“心香”双季栽培技术试验示范,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可以提高种植效益,为红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林州市自2017 年开始,连续3 年进行早熟红薯品种“心香”双季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示范,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其他地方的种植提供了依据。
一、地块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水利条件好、能够满足滴灌设施要求的地块,土壤为红壤土最好,前茬作物为玉米或谷子。
二、主要栽培技术
(一)引进早熟迷你型红薯品种“心香”脱毒原种
“心香”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科学所选育的早熟迷你型红薯品种,生育期100 d,该品种特别适合蒸煮,口感甜面糯,是目前鲜薯市场上口感最佳、商品性最好的早熟品种。脱毒红薯原种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薯形好等优点,因此,双季红薯种植宜选择早熟迷你型脱毒红薯原种“心香”作为主推品种。
(二)改双膜冷棚育苗为三膜育苗
双季红薯种植移栽期一般在4 月上旬,较普通大田提前15 d,常规双膜冷棚育苗不能满足4 月上旬移栽要求,因此,必须在大拱棚或温室内覆盖塑料薄膜后加盖小拱棚,即三膜育苗。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建立脱毒红薯育苗床,摆种时间提前到2 月中旬,种薯摆好后浇水覆土再覆盖第一层塑料薄膜,第一层薄膜与土之间要有一定空隙,然后再覆盖小拱棚,其他管理同常规红薯育苗。
(三)冬耕春耙,合理使用基肥
冬季上冻前深翻不耙地,深翻前亩施有机肥3 m3,翌年3 月底耙地起垄,机械起垄、施肥、覆膜、铺滴灌带一次完成,垄高30 cm,垄宽90 cm,每667 m2施氮磷钾含量为10-10-20 的有机肥40 kg,不可起垄太早,以免塑料薄膜破损。第一季红薯收获后及时旋耕整地起垄施肥,每667 m2施氮磷钾含量为10-10-20 的有机肥30 kg,因第二季栽植时间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起垄时不必覆膜铺滴灌带。
(四)适时移栽,保证双季种植正常成熟
春季移栽时间为4 月上旬,移栽时尽量减少地膜破损,破损处及时用土压实盖严,防止冷空气进入薄膜内。第二季移栽时间为7 月中下旬,最迟不能超过7月底,种苗可从第一季栽植的原种脱毒大田中挑选无病粗壮的薯苗,每667 m2移栽密度3500~4000 棵。
(五)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设备包括施肥器、滴灌带、滴灌管(主管道)及稳流器等。安装设备要合理布局,滴灌管位于水源一侧与垄垂直,进水口与施肥器相连。通过稳流器连接滴灌带,每一垄垄顶上摆放一条滴灌带,滴水间距与红薯株距相当。滴灌设备安装后,经过调试各设备工作正常,无跑漏水现象即为合格。4 月上旬移栽后及时进行第1 次滴灌,移栽后30 d 进行第2 次滴灌,6 月下旬进行第3 次滴灌,每667 m2追施高钾水溶肥(10-5-40)5 kg,每次滴灌时间为4 h,以滴透为宜。
(六)摘心打顶控旺技术
红薯摘心打顶不仅能控制旺长促进分枝,而且摘除的心叶可作为绿色蔬菜食用。摘心打顶方法:当主枝长到40 cm 时进行第1 次打顶,摘除2~3 个叶片嫩尖,以后当茎蔓长到30 cm 时都要进行摘心打顶,整个生育期需打顶3~5 次。
(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农业防治包括轮作倒茬、冬耕春耙、中耕除草、清除田间病残体、使用脱毒种苗等措施。从缓苗期开始每0.67 hm2悬挂1盏20 W 诱虫灯诱杀食叶性害虫,结合滴灌每667 m2使用生物杀虫剂150 亿孢子/g 白僵菌可湿性粉剂1 kg 或者0.38%苦参碱乳油1 kg 防治地下害虫,1.8%阿维菌素乳油1.5 kg 灌根防治茎线虫病。
(八)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是决定双季红薯种植效益的关键措施,收获早产量低,收获迟单价低,第一季种植的红薯一般在7 月中旬收获,第二季种植的红薯在10 月底收获。收获后及时销售或储藏。
三、产量及效益
2017—2019 年3 年平均:春季种植每667 m2产量1684 kg,单价4 元/kg,收益6736 元,第二季每667 m2产量1235 kg,单价3 元/kg,收益3705 元,合计全年每667 m2收益10 441 元,扣除成本3500 元,每667 m2净收益7141 元,每667 m2效益是单季种植红薯的3.5 倍,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