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19
驻马店市是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市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6.67 万hm2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65 亿kg 以上,2018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9.95 亿kg。但是,近年驻马店市粮食生产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一、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粮价逐年走低
以三级麦为例,驻马店市2014—2015 年最低收购保护价为2.36 元/kg,2016—2018 年为2.3 元/kg,2019 年为2.24 元/kg,呈连续下降趋势。其中,2016 年、2018 年由于部分小麦赤霉病较重,农民销售价格跌破2 元/kg。2014—2016 年玉米价格有国家收储价,销售价格基本为2~2.1 元/kg,2016 年以后玉米市场价格基本为1.4~1.8 元/kg。
(二)成本不断攀升
种植成本中比较稳定的是种子和化肥,机械、人工、农药成本增加较多。据测算,全市2014—2015 年小麦种植成本为350~380 元/667 m2,玉米种植成本为300~330 元/667 m2;2016—2018 年小麦种植成本为400~450 元/667 m2,玉米种植成本为350~400 元/667 m2。
(三)利润空间缩小
2016 年以来,全市正常年份小麦、玉米每667 m2产量分别按照500 kg 计算,小麦2.2 元/kg,玉米1.6元/kg,收入1900 元/年,年纯收益1000 元/667 m2;非正常年份年纯收益700~800 元/667 m2,甚至更低(不含土地租金)。目前,全市土地流转租金750 元/667 m2,丰收年份流转大户利润200~300 元/667 m2,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经营亏本。
(四)农村劳动力短缺
除人多地少是劳动力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也是导致直接从事种粮劳动力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且农村劳动力流失越来越严重。统计表明,2018 年,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4.69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300.4万人,大部分有知识、有技术、思维灵活、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劳动力被转移,势必影响粮食生产。
二、解决对策
(一)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
驻马店市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好国家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粮食种植效益,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尤其要落实好国家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积极培训规模种植户,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发展迈进。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认真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调控农资市场和农资价格,保护农民的生产热情。
(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
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新品种试验、推广步伐,推广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提高单产水平,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继续以市场为导向,扩大优质小麦面积,并结合不同地理区域特点,适度推广抗性强、稳产性好的粮食品种,实现粮食稳定增产。优化秋粮种植结构,提高秋粮单产水平,合理调整玉米、水稻、大豆、红薯等秋粮作物种植结构,挖掘高产作物增产潜力,规避秋季旱涝不均的灾害特性,实现秋粮总体稳定,单产水平稳步提高。优化种植模式,继续推广小麦深耕深松技术,培肥地力水平,落实小麦宽窄行宽幅精播技术,不断提高旱地粮食栽培技术水平。扩大秸秆还田面积,实行玉米等秋粮作物免耕播种技术,优化种植模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三)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2020 年完成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九成以上的粮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土地肥沃、绿色生态安全的标准。科学合理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确保将优质耕地稳定用于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
(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充分发挥农业系统公益性科技服务能力,加快沃土工程、植保工程、补钾工程、增微工程等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做好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对突发性、爆发性农作物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严防扩散蔓延,并落实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和质量。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重点做好小麦、玉米等作物配方施肥,科学施肥,提高肥效,减少农业投入品污染。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坚持夏秋并重、稳夏增秋,不断增强秋粮生产能力,加速秋粮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五)培育扶持种粮大户
种粮大户对发展粮食生产、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提高农业规模效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后将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建议增加农业投入资金,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资金扶持,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