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2020-12-19

河南农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

小麦是我国北方农作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河南省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当前小麦田间管理过程中,小麦常见病虫害有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因此,探讨小麦病害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对减轻小麦田间管理中造成的损失有着重要意义。

一、纹枯病

(一)症状

小麦纹枯病在小麦苗期容易发病。纹枯病发病率一般为20%~30%,重病率在80%以上;小麦减产率一般在5%~10%,发病严重地块减产率在20%~40%。接触地面的叶子染病会出现边缘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或淡白色,一般为椭圆形的病斑;小麦茎基部出现黑色并腐烂,最终导致小麦植株死亡。

(二)发病原因

1.气候条件的影响。小麦纹枯病病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2~25 ℃,温度在13 ℃以下和35 ℃以上时病菌生长会受到抑制,秋季和冬季如果温度较高,则易发病。

2.品种自身的抗病性。小麦无免疫品种和有抗体的品种,品种间的抗(耐)病性有着明显区别。目前,在生产上,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感病品种也是导致普遍发生病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3.田间管理。小麦播种期一般都在10 月中旬,早播导致小麦感染纹枯病的概率会很大,晚播则发病概率会减少。氮肥、钾肥的施用对纹枯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进行播种,可种植豫麦70、豫麦18、郑麦9023 等品种。

2.田间管理中合理运用肥水,增加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氮肥、磷肥、钾肥要平衡施用,培养健壮植株,使自身的抗病能力提高。合理安排灌水模式,降低田间湿度,及时处理田间杂草,改善作物间的通风透光性。

3.药剂防治。播种前可进行药物拌种。在小麦初期选择8:00—10:00 进行药物处理,便于在露水的作用下药物更容易流到植株基部。

二、白粉病

(一)症状

小麦白粉病在小麦每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主要体现在叶片上,严重时会出现在穗部、叶鞘及茎秆。主要症状是叶面上出现白色粉末霉层,逐渐扩大相互联合,形成椭圆形霉斑和不规则形霉层,表面会有一层粉状物质(分生孢子)。严重时叶子上会形成灰色霉层,出现黑色颗粒。茎和叶受到感染后植株容易出现倒伏现象并萎缩不会抽穗。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在白粉病严重发生地区,可适当调整时间进行晚播,以减轻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2.拌种。对小麦种子用戊唑醇湿拌剂进行拌种,可以有效减轻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3.大田用药。可在小麦生长中期,发病率达到15%的田地使用烯唑醇或丙环唑进行防治。

三、赤霉病

(一)症状

小麦赤霉病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发生小麦赤霉病后,小麦减产10%左右,发病严重地区可减产50%,甚至颗粒无收。该病主要发生在穗期,在其他时期也有发生,导致小麦秆腐、基腐等明显症状。一般在小麦扬花后会明显出现。

(二)发病原因

1.湿度。小麦在抽穗期和扬花期,若遇连阴雨天气会加快病菌子囊孢子萌发的时间,加快病菌生长。

2.温度。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温度在15~25 ℃,温度的高低对病菌的生长及成熟起关键性作用。小麦植株容易感染病菌,其生育期间气象因素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如湿度、气温、日照等。

3.品种的抗病性。至今还没有发现有赤霉病抗体的小麦品种。经过田间调查,扬麦11、扬麦13、郑州9023 等品种病情指数均在42.15%以下。

4.病源。小麦赤霉病病穗与玉米带病菌率有显著相关性。

(三)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国内已经选育了一些抗病性且丰产性好的品种,可在病菌常发地区选择种植。

2.药剂防治。在小麦扬花初期进行打药预防,要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持效性强的药剂,如多菌灵、多菌灵悬浮剂、甲基硫菌灵与戊唑醇交替施用或选用其他复配制剂施用。

3.农业防治。田地开沟排水,在下雨后田中没有积水时,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赤霉病发生的环境条件。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种植历史最长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食用占比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不同的地区和自然条件下,小麦的产量是不均衡的,优质的小麦品种和最合适的田间管理方法也需要在试验中不断摸索。因此,要充分利用河南省的自身优势和生产条件,去挖掘小麦在生产过程中的巨大潜力,对于病害选出最适合河南省的解决方案去做田间管理,这也是我们今后的主攻方向。

猜你喜欢

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