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用语研究之研究
2020-12-19刘禀诚
刘禀诚,易 群
(1.井冈山大学 人文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2.萍乡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西 萍乡 337000)
标题用语,包括标题用词,尹世超先生给了准确的定义:“所谓标题用词,是指只用于标题或在用于标题时有特定意义与用法的词。”[1~3]这一定义,实际上包括了典型标题用语(只用于标题的词语)和非典型标题用语(用于标题时有特定意义与用法的词语),前者(请见划线词语。下同)有“漫话铁路、改革刍议、童年琐议、文学概论、中国婚礼仪式史略”,后者有“经济茶座、歌曲串烧、心灵鸡汤、史海回眸、时事直通车”等。除了标题用词、标题用语的术语以外,尚有其他术语,且内涵广狭不一,比如“标题用语”[3~5]、“标题用词”[1,2,6]、“书名常用词语”[7~9]、“标题标记”[1]、“标题动词”[10]、“文章标题常用语”[11~12]、“文章标题中的固定用语”[13]、“公文标题中报请用语”[14]、“学术论文标题用语”[15]、“篇名标记”[16~17]、“文章标题中的常用语”[18]、“(常见)文章标题固定用语”[19~20]、“文章标题固定用词”[21~22]等。我们研究的标题用语即尹世超[3]的定义,包括标题用词。
一、研究成果
从目前文献来看,刘戈是最早涉猎“标题用语”的[4],然而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尹世超先生。标题用语研究,前阶段成果多为词条释义分类及标题用语正确使用的探讨[7,8,9,23],后阶段在尹世超先生、刘云先生的带领下,拓 宽了研究领域,加强了研究深度,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第一,对标题用语的定义、分类、特征作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1)关于标题用语的定义,尹世超先生认为:“所谓标题用语,是指只用于标题或用于标题时有特定意义与用法的词语。”[3]我们认为,这一定义的最大贡献在于厘清了典型标题用语与非典型标题用语在典型范畴上的差异。(2)关于标题用语的分类,尹世超根据标题的构成,将标题划分为有标记标题和无标记标题,前者大都是可识别标题,后者都是不可识别标题;从词性的角度,可分为标题动词、标题名词和标题兼类词。“标题动词是标题用词中的动词,即只用于标题或多用于标题且有特定意义与用法的动词。标题动词是对动词语用功能进行考察,从语境角度给动词分出的一个次类。”标题动词又可分为单置标题动词(包括前置标题动词和后置标题动词)、双置标题动词(包括均衡双置标题动词与不均衡双置标题动词,后者分为前倾双置标题动词与后倾双置标题动词)[10]。(3)关于标题用语的特征,尹世超认为:从构词上看,合成的标题动词以偏正式、联合式和述宾式居多;从语义语用上来看,标题中的修饰语素大都是“低调”的,而不用或少用“高调”语素;从结构位置来看,单置标题动词中后置标题动词多于前置标题动词,后倾双置标题动词多于前倾双置标题动词[10][24]19~22。总之,从《标题说略》[1]到《标题动词与标题名词的分类和兼类》[25],尹世超先生对标题用语作出了较大贡献,得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方面研究贡献较大的还有刘云[16~17]。刘著中提及“篇名标记”,其所指除了包括尹先生的标题用语之外,还包括冒号、破折号、分隔号和书名号等标点标记。除了尹世超、刘云两位学者以外,以尹先生的研究生为主阵容的研究成果也值得一提,如:董丽梅、刘艺婷、倪莉莉等[26~31]。
第二,加强了标题用语的语体意识研究。尹世超明确指出,研究标题语法,首先要强化语体意识,选择标题体为研究对象;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语法特点,标题语法的研究对象就是书面语中的标题体[24]5~6。从语体的角度,尹世超的《报道性标题与称名性标题》[32]把篇名分为报道性标题与称名性标题。刘云也指出:报道性标题多用于新闻语体,以消息为多;称名性标题极少用于消息,但可用于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新闻语体,而且还广泛用于其他各种文体[16]4。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第7 版)[33~34]增补标题用语词条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语体意识,即在释义之后加上括号说明“多用于书名或文章标题”(如“概说、浅说、浅谈、杂谈、摘编”)、“多用于刊物名”(如“选刊、月报”)、“多用于报刊名”(如“导报”)。《现代汉语词典》的以上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标题用语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国内涉及汉语标题研究的还有刘路[35]、彭朝丞[36]等。国外相关研究,有关于标题用语技巧或修辞表达的研究论文,但都是关于外语的,没有涉及汉语标题用语。
二、研究不足
综观而言,标题用语研究存在如下不足:
第一,试图探索标题用语的句法范畴、语义范畴,但缺乏全面系统研究。尹世超指出,标题用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甚至对语言事实本身都有所忽视:(1)一些标题用词尽管相当常用,词典却未予收录或注释,比如“话说”较为经常地使用于标题的开头。(2)只注意到其中的一种用法,把标题动词名词兼类词看作非兼类词,比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对“杂谈”“图解”的词类标注、释义和举例都存在一定疏漏,对这些兼类词的功能和用法缺乏全面的认识,或忽略了动词用法,或忽略了名词用法,或只承认名词用法的为标题用语。虽然尹世超先生的系列论著对标题用语的用法与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但是离“全面系统”尚有一定距离[1,25]。
第二,标题用语研究中的语体范畴化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对标题用语的界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归根结底是源于语体范畴化意识的缺失。比如,为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第7 版)对“漫记(多用于书名或篇名)、琐议(多用于文章标题)、史略(多用于书名)”的标题标记功能作了说明,而对同为标题用语的“漫谈、刍议、传略”却未做标题标记说明?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受众不认同《标题用语词典》中的一些标题用语,甚至称之为“标题党”?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语体范畴化意识,没有区别典型标题用语与非典型标题用语。
第三,试图探索标题用语大量形成的动因与机制,但尚未完全厘清。虽然刘云[16][17]300~317从词性、结构、位置、频率等角度对标题用语产生的动因与机制作出了一定阐释。但是,标题用语大量形成的背后还有没有别的动因与机制,它们能否并且如何范畴化、词汇化与语法化,这些问题尚待深入探索。比如,为什么说“作为动词用于标题开头,作为名词用于标题末尾的标题用词”[25]280~282,而不是相反?“面面观、之我见、话今夕、试比较、何时了”能否或如何演变为标题用语?
第四,试图从认知视角对标题用语进行研究,但未能集中从范畴化的典型范畴视角对标题用语进行全面研究。目前只见一些零散的研究,运用隐喻法、转喻法探讨标题用语,比如董丽梅[26]65~68。目前标题用语研究中缺少有效方法,而范畴化的典型范畴理论就是解决这一瓶颈的最好方法。
三、后续研究
首先,可以探讨标题用语的形成动因与机制。我们认为,标题用语的形成动因与机制在于范畴化与语法化。可从词性兼用、句法位置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词性发展的角度看,动词容易演变成名词,名词也会有动词用法,最终成为兼类词,如“概议、刍议”。其中语法化的演变机制为句法变化,即后置化、前置化,演变路径则为“单置(前置或后置)→双置→前倾或后倾”。称名性标题决定了标题用语经语法化而名词化,也决定了标题动词具有后置化倾向;报道性标题决定了标题用语经语法化而动词化。我们还可探讨标题用语的复杂格式即标题常用短语的语法化,如“其人其事、话今夕、试比较、在行动、孰是孰非、何时了、何时休”。
其次,可以探讨标题用语的语体范畴。标题用语的语体范畴表现在书面语化、自谦化与高调化。(1)标题用语的共同语体倾向:书面语化。科技语体、文艺语体、事务语体、新闻语体对标题用语有不同的选择倾向。前三者选择的基本都是标题专用语、标题常用语,后者选择的是标题特定语。这些不同语体的共同语体倾向就是书面语化,它涉及标题用语在语体选择上的庄雅度、文言化。(2)标题用语的科技语体倾向:自谦化。从义群的角度看,科技语体有一小类即自谦类,如“刍议、琐谈、琐议、小议、漫议、漫话、漫谈、浅谈、浅析、浅论、浅探、略论、试谈、试析、试论、简析、初探、探微、管窥、管见、拙见、一得”,其中“刍、琐、小、漫、浅、略、试、简、管”等“表小量”语素决定了整个标题用语的自谦化倾向。从宏观来看,这种由标题用语构词语素带来的自谦化倾向,究其实质是标题用语的语体意识在起作用。(3)标题用语的广告语体倾向:高调化。广告类、影视娱乐类标题用语喜用含有“全、大”等“高调”语素,如“全方位、全攻略、全调查、全接触、全解探;大成、大传、大全、大典、大观、大系、大派送、大比拼、大风暴、大世界、大写意、大百科、大字典、大走笔、大事记、大事录、大图典、大视界、大视野、大拼盘、大看台、大特写、大透视、大探秘、大揭秘、大舞台”。该类标题用语在构词节律为“全/大+单/双音节词”,其中三音节标题用语很值得研究。
最后,可以从理论借鉴、内容构架方面强化标题用语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在理论借鉴方面,运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的典型理论”把标题用语区分为典型标题用语与非典型标题用语,这有助于加强标题用语研究的理论意识,弥补以往标题用语研究中的某些缺失。在内容构架方面,集中研究典型标题用语的标记化、义群化、书面语化、自谦化和高调化,非典型标题用语的转喻型范畴化和隐喻型范畴化。此外,《现代汉语词典》的标题用语编纂,有助于加强标题用语研究的系统性,亦有助于强化标题用语的应用价值。《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35]在“与时俱进”地增补标题用语词条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语体意识,即在释义之后加上括号说明“多用于书名”(如“简编”)、“多用于手册一类的书名”(如“概览”)、“多用于文章标题”(如“琐议”),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标题用语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1)不少兼类词作动词时(如“纪实”释义为“记录事实”)不是标题用语,作名词时(如“纪实”释义为“记载某些事迹、史实的文字[多用于书名]”)却是标题用语,有标题用语的标记说明。(2)有些常用来作标题用语的,却未加收录或标记说明,出现了收录标准不一的现象,如前文提到的对“漫记、琐议、史略”的标题标记功能作了说明,而对同为标题用语的“漫谈、刍议、传略”却未做标题标记说明,其根源就在于缺乏语体范畴化意识。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标题用语的使用及词典编纂上加强语体范畴化意识,以便正确理解和使用标题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