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2020-12-19叶本乾
文_ 叶本乾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也是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必须不断进行利益整合、推进制度创新、实现价值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政治引领作用。
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了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多次部署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推进基层党组织发展理念的转型,尤其是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专门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出部署和安排。大多数基层党组织能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够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治理效果,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理解偏差、执行错位和体制机制不精细精准等原因,少数基层党组织把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简单理解为给基层群众送钱、送生活性物资,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误读为、曲解为或者混同为服务型政府,甚至出现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建设方面出现偏差,组织力下滑,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宣传群众等工作存在严重不足,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虚化、弱化、边缘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亟待加强和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2019年1月,党中央在《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着力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下大气力解决软弱涣散问题。党支部要担负起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不断构建和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具有强大组织优势的政治组织。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现有党员总数为9191.4万名,基层党组织468.1万个,其中基层党委24.9万个,总支部30.5万个,支部412.7万个;全国8636个城市街道、31062个乡镇、105257个社区(居委会)、533824个建制村都已建立基层党组织,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基本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建设。新时代以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为导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建立在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情况研判和深刻思考基础上的,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党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要求和前进方向。
进行利益整合,打造基层共商共建共享格局。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其他治理主体在党的领导下分工负责,相互协调,共同形成治理合力。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好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广泛吸收和接纳所在地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群体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正确协调平衡、调适整合和妥善处理相关利益关系的矛盾与张力,真正让基层群众共享社会治理的成果。
推进制度创新,回应基层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民心所向、现实所迫。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城乡形态深刻重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任务千头万绪且繁重复杂,基层治理体系出现体制不顺畅、机制不统一、运转不协调和协同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等痛点堵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回应基层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实现价值引领,凝聚和引领基层群众民心。
社会中的人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人”,也是“社会人”,更是要过政治生活的“政治人”和“复杂人”。基层党组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基层党员干部头脑、指导基层实践、推动基层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和引领基层治理体系,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和指导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做到知行合一,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
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由于历史惯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存在差异等原因,在某个区域或者在不同时期,党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运行效果都有很大不同。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亟待进行结构重塑、功能再造和能力提升。
着力突出政治功能。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基层党组织以利益整合为纽带,基于群众利益需求导向,强化利益整合功能,形成和提高利益整合的协同力和整体性,突出组织力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功能。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能力,整合和创新基层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推进“一站式”服务、精细化服务、精准服务,强化和凸显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性导向,推动形成和提升协调配合、统分有度、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活力,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价值引领为内核,推进思想理论武装和引领,强化价值整合和引导,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提升基层社会的凝聚力感召力引领力,实现对现有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整合。
加强组织自主性建设。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行使政治权力,必然要有其自主性。基层党组织虽然深深嵌入和融入各类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或经济组织中,有其功能和角色定位,但必须注重其自主性建设,不能把其混同于一般性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或经济组织。要发掘和激发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提升其自主性和超脱地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价值引领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能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增强政治辨别能力。基层党员干部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强化底线思维、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及时阻断不同领域之间的风险转换通道,防止非公共性风险向公共性风险转化、非政治性风险向政治风险演变,提高风险处置能力和水平。要强化政治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高斗争本领,敢于亮剑。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严防对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论和不良风气听之任之、逃避责任、失职失察。
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的好坏。涵养政治生态是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工作,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基层党组织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倾向,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不讲原则、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的倾向,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一团和气、评功摆好、明哲保身的倾向,特别是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基层党组织特别要主动适应信息时代新形势和党员队伍新变化,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使党内政治生活始终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