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Meta分析

2020-12-19张博陈肖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延续性发文期刊

张博 陈肖敏

“互联网+”指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社会各域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2015 年7 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旨在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型技术与我国传统医疗卫生事业相结合,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目前互联网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各项护理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传统的护理模式多注重对疾病的治疗及院内护理,而延续性护理指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如出院计划的制定或患者回归家庭后的持续性随访与指导等[3]。作者旨在分析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研究的应用与发展状况,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以“互联网、网络、手机、信息支持、微信平台、QQ 群”,“延续性护理、延伸护理、出院护理、过渡期护理、家庭照护、电话随访”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 年5 月15 日间收录的“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相关文献。根据检索策略共检索出文献1063 篇,通过阅读检索到的文题和摘要,不确定时查阅全文,以排除与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无关和重复的内容,最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408 篇。

1.2 方法 对所获得的文献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进行文献初筛,进而通过阅读全文,将有效题录、发表年度、作者、作者单位、地域分布、文献来源、基金资助情况、关键词及研究热点等录入Excel 2007 软件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文献各项指标进行频数统计。

2 结果

2.1 年度分布 408 篇文献中,2004 年我国首次刊登“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相关文献,2004 年至2019 年5 月中旬,文献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04 年至2014 年为“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萌芽阶段,发文量8 篇,2015 年至2018 年为356 篇(87.25%),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2.2 地域分布 以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为准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检索结果中的408 篇文献分别来自我国21个省,4 个直辖市及3 个自治区。发文量前5 位的地区分别为江苏省(56 篇)、广东省(51 篇)、河南省(45篇)、浙江省(23 篇)和山东省20 篇,共发文数量为195 篇,占总发文篇数的47.79%。

2.3 期刊分布 408 篇文献共发表于166 种期刊上,刊文量最少1 篇,最多35 篇,根据布拉德福定律[4],可将“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相关期刊分为3 个区,核心区共8 种期刊,占总期刊数的4.82%,累积发文130 篇,占总发文量的31.86%。收录相关文章数量前5 位的期刊为当代护士35 篇(8.58%),全科护理23 篇(5.64%),护理研究13 篇(3.19%),齐鲁护理杂志13 篇(3.19%),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13 篇(3.19%)。

2.4 机构分布 408 篇文献中,综合医院发文最多,发表文献302 篇(74.02%),其余发文机构分别为医学院校42 篇(10.29%)、专科医院31 篇(7.59%)、中医院29 篇(7.11%)和卫生服务中心4 篇(0.98%)。

2.5 作者分析 纳入所有文献中作者总人数为2166人;每篇文章作者最少为1 人,最多为8 人;独著文章274 篇,合著文章134 篇,合作度为5.31,合著率为32.84%。根据普赖斯定律[5],本研究共涉及2166名作者,纳入研究中作者最多发文量为1 篇,杰出作者集合总数为47 人,前47 位作者发文总量为47 篇,占总发文篇数的11.52%,远低于50%估计值,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2.6 基金资助分布 纳入408 篇文献中,基金论文共79 篇(19.36%),其中国际级课题1 篇,国家级6 篇,省部级24 篇,市级26 篇,厅局级7 篇,院校级课题15 篇。从载刊基金论文期刊来看,《护理研究》6篇(7.59%),《护理与康复》4 篇(5.06%)、《解放军护理杂志》4 篇(5.06%)、《中国护理管理》4 篇(5.06%)、《全科护理》4 篇(5.06%)、《齐鲁护理杂志》3 篇(3.79%),《重庆医学》3 篇(3.79%)。

2.7 研究热点及研究对象分布情况 本研究纳入文献中,微信平台出现频次最高,共出现119 次,其后依次出现的高频关键词为延续性护理、生活质量、观察组、延续护理、护理干预、依从性、微信、延伸护理和自我护理能力等,出现频次依次为89 次、77 次、74 次、65 次、58 次、49 次、41 次、35 次和27 次,其他出现频次>20 次的关键词还有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试验组、遵医行为、疾病知识和生存质量等。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护理对象主要为糖尿病患者、骨科术后患者和高血压病患者等。

3 讨论

3.1 从文献年度发文、地域分布和机构发文分析 本资料结果显示,2018 年至2019 年5 月中旬,论文数量虽仅有38 篇,但年度整体分布情况依然呈现上升趋势。2004 年我国开始公开发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论文,但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刚起步,实施应用时存在功能单一和费用支出较高等问题,故在开展社区延续性护理时涉及范围小且内容较少;2004~2014 年我国仅发表8 篇“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相关论文,考虑原因可能与我国互联网技术起步较晚,1994 年我国才获准加入互联网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且技术引入初期主要用于军事与民用有关。但2014~2018 年,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发文量快速增长,4 年总发文356 篇,考虑原因可能与2014 年年底,我国原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颁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6],纲要中强调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发展有关。此外,通过对第一作者区域分布情况分析发现,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论文第一作者的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但各地区发文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该研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考虑原因可能与不同地区、各地区的不同研究机构存在研究兴趣不一、机构研究实力各异有关。全国各地区中发文量最多的为广东省56 篇(13.73%),究其原因可能为广东省为我国最早一批成立互联网学术与科技联合协会的地区,协会的成立旨在推动省内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此外,近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多次强调并统筹推进省内“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因此拥有较好的学术底蕴。从发文机构上来看,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论文主要来自综合性医院302 篇,占全部发文机构类型的74.02%,其原因可能为延续性护理的护理对象罹患疾病种类各异,综合医院对“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护理对象上的应用拥有更大选择性。

3.2 从期刊分布、发文作者和基金资助方面分析 从期刊分布上来看,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文献多集中在《当代护士》、《全科护理》、《护理研究》、《齐鲁护理杂志》和《使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上,纳入的408 篇文献刊载在166 种期刊上,说明载文“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期刊种类丰富,但也较为分散。排名前8 的期刊为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主要交流与传播平台,该结果在给护理科研者指明投稿方向的同时为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实践者提供了文献来源,但所有166 种对该主题研究的载文期刊中均无北大核心期刊,表明该领域研究发表论文载文期刊的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说明我国护理人员对“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洛特卡定律[7],本研究署名的第一作者为408 人,发表1 篇的作者数同样为408 人,占比100%,远大于洛特卡定律60%的标准;本研究作者合作度为5.31,虽高于中国科技期刊印证报告统计3.80 的指标[8],但结果普遍提示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相关研究人员分散程度高,研究结果较为浅显,并且长久研究“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者较少,研究缺乏一定的持续性。从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看,本次纳入文献的基金论文资助较少,共79 篇(19.36%),远低于2017 年我国科技期刊基金平均水平(63.00%)[9],这可能与我国护理科研基金缺乏、基金资助形式单一且基金资助体系构建有待完善等有关。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构建有效的基金管理系统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在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及其他护理研究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各地科技发展。

3.3 从研究热点和研究对象分布情况分析 从关键词分析结果看,“微信平台”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119次),考虑原因可能为当代移动手机和智能电话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微信的简洁操作、隐私保护系统和包括医疗健康各类型微信公众号的发布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体验,因此在应用互联网进行延续性护理等方面人们更愿意使用微信平台。从研究对象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排名前3的研究对象分别为糖尿病患者、骨科术后患者、高血压病患者。考虑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10],糖尿病患者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和血糖管理已成为防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11],我国居民对糖尿病并发症重视程度低、糖尿病患者监管欠缺,但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重视程度的增加,糖尿病患者“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2)研究指出[11],骨创伤术后或脊柱手术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和术后康复水平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如骨折患者由于术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临近骨折部位的关节常会出现僵硬、同侧肢体肌肉废用等现状,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及时满足健康需求,而且可通过网络视频和图片等提供详细的健康指导,故发文较多。(3)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延续性照护在延缓疾病进展、控制并发症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2],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并发症的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健康指导途径,并且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理念的兴起,更多护理科研工作者倾向于对高血压疾病进行研究,故本研究结果中将高血压病患者作为“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研究对象的论文篇数较多。

综上所述,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总体呈增长趋势,研究者遍布我国多个省、市和自治区,但该领域的研究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相关主题论文载文期刊的质量不高,研究缺乏持续性与学科协作性,并且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不够,相关文献的学术影响力不高。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发展还需要加强科研交流和人才培养,加大基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质量。

猜你喜欢

延续性发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期刊审稿进度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