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啥我家娃总这么“躁”

2020-12-19亚男

中国生殖健康 2020年3期
关键词:铃响隔离法情绪性

文/亚男

先别急着“理”他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皮克哈特表示,有些孩子可能出现情绪、行为失控,让父母很抓狂。

一旦孩子做错事,很多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顿痛打。这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反而会导致孩子出现更多问题。

美国《儿科》杂志刊登一项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父母曾在孩子3~5 岁时打过其屁股。

另一项研究发现,与没有挨过打的孩子相比,被父母打过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对犯错孩子动辄棍棒相加的时候,父母就错过了与孩子沟通这个重要环节。

正确做法是,让他静静,坐下来好好和孩子谈谈,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如何伤害了别人,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试试“暂时隔离法”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教育方法—“暂时隔离法”,对消除孩子冲动性、暴躁性、攻击性、情绪性及其他棘手的不良行为习惯非常有效;不仅能马上阻止孩子不良的目标行为,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选择合适的隔离处。理想的隔离处应满足:安全、光线充足;得不到家人的关注;无聊、单调,无任何有趣事情可做。

2~4 岁的孩子可选用小板凳,以免孩子冲动发生跌落等意外;5~12岁孩子可在单独的房间进行隔离,但别选择他的卧室,或引起害怕、恐惧的空间。

同时也要保证安全性,一些危险性东西,如玻璃器具、尖锐物品等应移出房间。

隔离期间家长要在周边,但不要让孩子察觉自己被照看。

隔离前,父母要向孩子说明他们被“隔离”了,并指出他们的错误行为,年龄较小的孩子需要父母抱到隔离椅上,较大的孩子需自己走到隔离处。

其次,依据每一岁一分钟的原则设定好定时器,将定时器放在孩子能听到铃响的范围内。

等待定时器铃响,其间不给孩子任何关注,避免目光接触等。

最后,隔离结束后避免责备,及时与孩子交流。对于2~8 岁的孩子,尽量让孩子说出被隔离的原因。

如果孩子年幼无法正确说出,也可先由家长告知,但必须直至孩子自己正确讲出原因方可离开。

9~12 岁的孩子通常都知道为何被隔离,不必坚持让他讲出被隔离的原因。

如果孩子隔离结束后想谈论他的不良行为,家长应该抓住机会与之交谈,并及时给予关爱和鼓励。

猜你喜欢

铃响隔离法情绪性
囧考虑的奖状
熊长江
善调情绪,缓解情绪性失眠
酒店情绪性工作探讨
马铃响叮当
应力隔离法在蓝宝石压力传感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压力大的孩子容易产生情绪性饮食
趣谈生活中的整体法与隔离法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