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也许会毁掉一段人际关系
2020-12-19冯伟舜翩
文/冯伟 舜翩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群“忍者”:和伴侣有矛盾时,为了家庭,选择忍让;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宁可委曲求全地迎合别人,也不愿伤了所谓的“和气”;和朋友相处时,常常被怼,即使憋出内伤也不愿说出真实感受……
不论是婚姻、职场、家庭中,很多人遇到问题总以忍让、退缩来处理,认为这样可以息事宁人,能换来家庭的稳定、夫妻的和睦、同事关系的平静。
其实,过度容忍,想说的话不说,对人际关系是一种“慢性炎症”。
即便沉默和隐忍能制造短期的和谐氛围,长此以往也必然会成为关系恶化的定时炸弹,等到爆发那天,将会造成更大的破裂。
长期隐忍可能增加患癌率
当人长期处于隐忍压抑的状态中,负能量在内心堆积,容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器官功能失调,从而可能导致患上癌症。
研究显示,常常隐忍的人癌症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 倍以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的表现很像“老好人”:害怕冲突、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爱生闷气;由于负性情绪不能及时宣泄,导致一系列退缩表现,如屈从于权势、过分自我克制、忍让、顺从,为取悦他人或怕得罪人而放弃自己的爱好、诉求;经常无力应付压力,而感到绝望和孤立无援,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克制、谨小慎微、没有信心等。
过度隐忍性格的形成常常来自缺爱的成长经历。
当一个人在心底无法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他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会显得小心翼翼,哪怕牺牲自己,都不敢提出异议。
因为,他们太害怕被抛弃,面对不公平的关系,无论他们表面上如何风平浪静,心底里的痛苦情绪一直在翻涌吞噬。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与隐忍的恶性循环中,人的自我评价不断降低,自我保护能力越来越弱,癌症性格便慢慢形成。
3个方法调整“隐忍度”
总做“忍者”伤害自己,一味退让也会让别人不尊重自己。所以,为了健康的人际关系,不妨试试以下3 个方法适度调节“隐忍度”。
适当表明态度
一个需要你时时委屈自己去妥协的人,绝对给不了你想要的和谐,对方只会在你的退让中进一步提高他的需求。
你不表明态度,反而会让对方养成自以为是的习惯,或给他人留下你好欺负的印象。
所以,对于长期习惯隐忍的一方来说,适当的时候要表明态度,不能长期缄默。
学会表达
如果发生让你不舒服的事情,你可以平静地向对方表达真实的想法并与其沟通,让对方学会尊重你。
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沉默,给自己和对方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但是思考后要积极地表达。
表达不等于要“硬碰硬”,以下这些交流方式不可取:冷漠、指责、甚至暴力等破坏性的应对方式会关上沟通的大门,使人无法了解你的想法和感受;相互推卸责任,只表达了愤怒、怨恨等负面情绪,不能有效解决冲突,必然造成人际不和谐。
做彼此的倾听者
任何个性的人都有诉说的欲望,换句话说,每个人都需要倾听者。
很多时候,你的“忍”,有可能是你没“听”,没听出对方的真正需求,以至于你觉得他一味索取,而自己一味忍让。
倾听不是要你成为读心者,而是对话时有积极反馈,例如:“你让我不要晚回家,是因为你担心,希望我给家庭多留点时间对吗”。
一旦让对方知道自己在认真地了解,对方也会心软,收起强硬的姿态去温和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