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影响公众中医药素养
2020-12-19
在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中,不可忽视公众中医药素养的提升。
公众的中医药素养,也就是公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在“治未病”及养生保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中医养生保健相关的电视节目、书籍、讲座、活动等,都得到人们的追捧。
但在这些“火热”的背后,也要看到许多人对中医药知识“一知半解”,公众中医药素养不高的现状。比如,在运用中医药进行养生保健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以偏概全,对一些中医药概念和术语的了解似是而非。在很多网站上,都有关于“中医保健误区”的帖子。曾有一个网帖,谈到人们的五个误区: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医疗效慢;西医看不好了才去看中医;西医的营养学就是中医的食疗;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有关系。其实,这只是公众对中医药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公众对中医药实践上的误区更多,尤其是对中成药的“误用”比较普遍。我们周围的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谁没有感冒了就用板蓝根、便秘了吃点牛黄解毒丸、觉得肾虚了就服六味地黄丸等的经历。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经常去看中医、长期服用中药,他们认为身上不舒服了,西医也检查不出什么毛病来,就吃中药调理调理。有一些爱美人士减肥时,在没有经过专科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长期使用中药为配方的泻药、减肥茶,结果造成消化系统紊乱,损伤了肠胃。
在很多人眼里,中药是“万金油”,但是却忽略了长期服用后的药品不良反应。有专家指出,老百姓把中药当成保健品是中成药滥用的原因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或者长时间使用。
这些对中医药在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是公众在中医药科学素养上欠缺的表现。长此以往,不仅对人们身体健康不利,也会影响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吉林省曾做过一个“公众中医药素养及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医药的疗效上,公众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中医药能治本”,但是在选择就医方式时,中医药的首选率很低,只有一成多的被调查者“首选中医”。祖国的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我国的药文化更是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如果对其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就会导致某些错误的认识。因此,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上,政府除了要大力扶持和促进外,还需提高公众的中医药科学素养,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减少并消除公众在中医药认识和使用上的误区,使中医药充分发挥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