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的学习主权:课堂教学变革的新基点

2020-12-19杨宝忠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主权变革权利

盛 倩,杨宝忠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天津 300387)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以及智慧教育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在这轰轰烈烈的变革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源就在于课堂教学的变革没有完全基于学生的学习主权。那么学生的学习主权是什么?课堂教学的变革为何要基于学生的学习主权以及如何基于学生的学习主权?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一、学习主权的概念

学习主权源自于主权概念,是主权概念在学习领域的扩展和延伸。主权的概念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即国家层面上的主权,也称国家主权,强调主权是国家的固有权利。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也应该有主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理应享有学习主权。学习主权是主权在学习领域的扩展,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拥有的最高权力,一切教育活动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学习主权同时也是对学习权的发展和升华。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国际成人教育会议通过的《学习权利宣言》,最早对学习权的内涵作出了正式规定,具体包括:阅读和写字的权利、质疑与分析的权利、想象和创造的权利、研究自己本身的世界而撰写历史的权利、获得教育资源的权利以及发展个人和集体技能的权利。可见,学习权是多种权利的统一体。学习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学习主体的发展权、自主权和学习自由的选择权。[1]它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主体在享受学习权利时的自由和自主选择。[2]学习权的提出旨在满足每一位学习者最基本的学习需要,尊重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自由权,保证学习主体权利的实现,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讲不再是外在的被动接受,而是基于自身的天性和需要的主动追求,[3]是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参与学习过程的一项权利。[4]学习权的核心价值在于教育的人性化,学习者成为教育的主权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决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方式等,学习权本身就是学习者的一项主权。[5]学习主权是在学习权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是对学习权的发展和升华,更加突出和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权者的地位,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

结合主权和学习权的概念,本文将学生的学习主权概念界定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权者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拥有的最高权力,即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主动权和自由权。学习主权体现出学生主体在学习中的最高地位,教育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二、学习主权作为课堂教学变革新基点的原因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式微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面对的个体是复杂多样的。由于学生的个性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活动也要丰富多样。在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境下,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是知识的主要或唯一来源,课堂是学习的主要或唯一场所,学生学习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这种“学生的学习从属于教师的教学”的情形,正如欧阳克俭描述的一样:学生只具有在外界力量的“保障”下的“受教育”“请求教育”的权利,而无实质上的“学习权利”可言。[6]同时,传统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弊端也在不断暴露,它培养的是整齐划一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不爱学习、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学生未能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事情。随着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发展,回归“学习主权”、注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个性培养成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变革的新基点,要求学校课堂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评价手段等方面更加多元化,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赋予学生更加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主动权和自由权。

(二)新时代育人目标的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发展对学校育人目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使命,教育要培养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让人们意识到拥有知识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而获得知识的途径就是不断学习。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学习不再是学生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应该成为学生主体的一种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能够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和规划自己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权者。课堂教学作为育人目标落实的核心环节,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主权作出相应的变革。

(三)智慧化时代到来的冲击

智慧化时代的到来也给教育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MOOC(慕课)、微课、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智慧教学模式的加入更是革新了课堂教学关系,学生逐渐从标准化教育中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在这种“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育发展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填鸭式”的被动接受,而是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主动自主进行的选择。教师也不再是用一套知识去教授所有的学生,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作为智慧教育推进的主要阵地,更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以学生的学习主权为基点来开展更加智慧化的教育。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和途径,是学校教育的最核心的工作,是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推进智慧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变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主权为新基点,因为只有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让学生充分享有学习主动权、自主权和自由权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课堂,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作用。

三、基于学生的学习主权推进课堂教学变革的策略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以及智慧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受到广泛的关注,课堂从原来的“教堂”转变成了“学堂”,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模式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评价更加注重过程,使得基础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是在这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变革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数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还是以试卷和分数为主,评价方式单一;课堂形式上热热闹闹,学生收获寥寥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的变革只停留在“教学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探索,而没涉及到改革课堂生态的科学理论即“基于学生学习主权的课堂生态建构”,课堂仍然是教师的展示场、表演场。课堂要“杜绝表演”,就要从根源上抓起,从学生这一权利主体出发,关注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把课堂的“学习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基于学生学习主权的课堂教学变革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改变:

(一)教师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的主力军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型角色

以“学生的学习主权”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变革,首先要转变的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其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权者的意识,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质疑、谈论和交流,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设计课堂教学,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宗旨。

同时,教师要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将学生的“学习主权”还给学生,意味着教师角色从原来的课堂讲授者、控制者、引领者变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者、服从者和执行者变为主动探究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最好能够隐身于学生的“背后”,在“背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走向讲台,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实施差异教学,开展智慧教育

差异教学主张教师从学生的相关差异出发,通过对每位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来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最佳和充分发展。[7]差异教学即以差异来对待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和学习需求,实施不同的教育。学习主权保障下的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因材施教。正视学生的差异是教育智慧的核心所在,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千篇一律”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要做到直面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根据不同的差异来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推进,智慧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顺应变革的趋势,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开展智能高效的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提倡教育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提供者和指导者,[8]这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学习主权的尊重。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智慧化的教育平台、手段和工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分析,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制定和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富媒体学习资源来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由单向接受式学习变成开放多元式学习。

3.秉承“以学定教”,丰富教学方式

基于学生学习主权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秉持“以学定教”的理念,“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9]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目标、内容、方式上,都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的需要,以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从而实现学生的最优发展。正如陶行知所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10]只有教师“教”的方式依据学生“学”的情况来展开,才能做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合一,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主权的尊重,学生自然也会乐于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很多教师的“满堂灌”“满堂问”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该有的活力,学生出现兴趣不足、甚至厌学的情况。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学状态,就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发展状况和学习情况,坚持启发式教学,以讨论法增加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用游戏法激发学习的兴趣,以探究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现多元评价,关注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基础教育领域,以分数的高低和排名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做法依旧普遍存在,我们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要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时,要将平时表现和测试结果相结合,综合看待学生的学习,不要仅仅看重分数和排名,而是通过检测结果来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在什么地方知识掌握不足,进而调整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学不会的”,巩固“已经学会的”。同时注重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加入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多角度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习的过程,让评价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和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5.创设自由环境,引导自主学习

在现在的大部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着压制,例如:上课时不许学生随便讲话;听课时双手要整整齐齐放在课桌上或者背在身后等,这些规定美名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但是,这也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学生的学习主权,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教学环节的活跃度不高,进而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出现厌学现象。我们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权者的地位,放手给学生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所想,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学生是学习主权的享有者

1.维护学习主权,自主选择学习

学习主权作为学生的一项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作为学生,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掌握学习的主权,并当这项权利受到外界的干扰和破坏时敢于维护自己的学习主权,真正把学习当做是自己的一件事情,而不是为了家长、老师才进行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其次,在意识到学习对自身的重要性之后,就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学习需要自主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方式、时间以及自己最终要达到的学习效果等,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和主宰者。

2.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参与课堂

学习主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自身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机械地听教师讲授知识,按照教师设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而是主动地、有意义地探究学习,把学习看做是一件份内之事,通过学习来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融入课堂之中,主导课堂教学的内容、进度、方式等,让课堂教学围绕自身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进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猜你喜欢

主权变革权利
我们的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块数据3.0 :秩序互联网与主权区块链》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刘公岛开馆
权利套装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爱一个人